文/劉志軍

當前中學生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包括焦慮、學習壓力感、適應不良等。有占調查總人數32.2%的中學生面臨著焦慮問題,有31.2%的中學生表示面臨學習壓力大問題,與此同時,也有30%的中學生表示在疫情下還面臨著適應不良問題。在疫情防控狀態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有必要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多加關注。
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最大因素是現實性危機,即學習壓力,除此以外,還受到家庭關系以及中學生對疫情產生的應激反應等不同因素的影響。
相比疫情對中學生日常生活的影響,中學生學業受到的影響更大。步入初中階段,知識學習的內容不斷豐富,難度也在不斷增加,一些學科內容的內在邏輯關聯十分緊密,需要緊跟教師的教學進度。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響,需要以線上授課的方式進行教學,有的中學生因此產生學習壓力。特別是面臨畢業考的初三學生,部分學生認為在家上網課沒有升學考試的緊張氣氛,沒有與同學一起學習的氛圍,從而容易產生懈怠情緒,影響升學考試成績,焦慮與緊張情緒便隨之產生。
中學生群體正處在身心飛速發展的青春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在待人處世、表達情感、行為表現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平時,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家長也外出工作,這種情形下,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相對較為緩和。但受到疫情影響,出現學生推遲開學、居家上網課、家長停產停工的情況,家長與孩子的相處時間增多,矛盾也會隨之凸顯,這也會成為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在面對疫情時,中學生會對此產生應激反應。在日常生活中,各種具有強烈影響的刺激物會引起人的不同反應,例如血壓上升、呼吸加速,情緒反應等。由于中學生群體受社會生活和經歷所限,使得他們對于處置社會應激的反應能力也有限。導致有些學生在面對疫情時,存在異常嚴重的社會應激反應,從而引起生理、心理和行為發生變化,進而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
中學生自身、家庭、學校都應該重視并運用各種路徑進行心理健康調適,使中學生在疫情狀態下維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1.合理制訂計劃
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促進學習的高效進行,制定適合自己的居家學習清單,并按照計劃去執行,例如閱讀經典書籍、練習書法等。在按照計劃進行學習時,也需要保持合理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節奏,通過合理的計劃追求井然有序的生活。
2.學會自我調節
學生還要學會進行自我調節,嘗試自己平時想做而沒有做成的事情,如烹飪、學習樂器等。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自我調節,可以使自己平靜下來,減輕因疫情產生的焦慮情緒和壓力。在居家隔離時,還可以嘗試一些居家運動,通過運動提升自身的免疫力與抵抗力,減少疫情帶來的緊張情緒和壓力。
3.保持積極情緒
為了維持健康的心理,中學生需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可通過言語激勵自己,例如,“我根據要求進行安全防范,保障自身的安全”,給自己以積極正面的心理暗示。同時也可以積極尋求情感支持,溝通和傾訴交流也是一種有效的釋放壓抑情感壓力的好方法,可以主動與父母、朋友多聊天、多溝通,利用電話和互聯網多與身邊親友聊天以舒緩情感,保持積極的情緒,調適心理狀態。
1.父母陪伴關心孩子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情況下,家長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也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可以多與孩子談心,了解他們的感受和困惑,通過合適的方式幫助其釋放壓力;也可以與孩子進行一些活動,如唱歌、看電影,陪伴關心孩子,放松他們的心情;還可以全家總動員進行廚藝比拼等有趣的家庭互動活動,活躍家庭氛圍,拉近距離。通過家庭間的溝通交流、趣味活動,減少孩子的緊張情緒。
2.幫助孩子疏導情緒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家長需要幫助孩子識別環境中的不良刺激,幫助孩子消除這些刺激,營造和諧的居家環境。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心理壓力、情緒時,要能覺察理解并接納孩子的壓力情緒,用心地感受孩子的情緒波動,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疏導。疫情狀態下,當父母與孩子都居家時,可能會由于長時間的相處,產生一些情緒問題,引發許多不良后果,最常見的就是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而遷怒家人,引發激烈的親子沖突。如何合理地調節這些情緒問題是家長和孩子共同面臨的挑戰,因此,家長也需要調控自己的情緒,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疏導,為中學生的心理健康調適提供保障。
3.家長加強德育教育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預防疾病的方案,進行演習和訓練,提升健康自信。家長還可以進行家庭教育,從勞動、人生觀、價值觀、社會等不同層面進行家庭教育。在這次抗擊疫情的大作戰中,無數醫護人員無私奉獻、奮不顧身,投身到抗擊疫情一線,為疫情防控作出了極大努力。他們身上彰顯出了許多優秀的精神品質,例如無私奉獻、臨危不亂等,值得中學生去學習。
1.開設線上自習室
學校教師可以開設線上自習室,學生進入線上自習室自習,通過線上自習室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專注度。學校對參與線上自習室的時間和要求做出具體的規定,敦促學生在線上自習室中積極主動地學習。
學校開設線上自習室可以按照學校上課的時間表進行,學生需要按時簽到,并在自習室內打開攝像頭、關閉麥克風,防止對其他人產生影響。設立嚴格的考核標準,例如每名學生線上自習室的參與率必須達到百分之八十及以上,若是不能參與線上自習室,要向教師申請說明原因。教師需要對學生參與情況進行監督和記錄,通過這種方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減少因為疫情在學業方面產生的心理壓力。
2.進行心理疏導
學校還可以組織專業心理治療人員對學生開展線上心理咨詢,教授中學生相關心理知識和自我測評方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預防,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調適。為了緩解因為疫情影響導致中學生缺乏社交活動等問題,學校可以通過開展線上心理疏導,針對學生產生心理、情緒問題的原因等進行分析,并為他們提供建議;在線上心理疏導中,穿插一些解壓的游戲和互動,為中學生提供釋放壓力、情緒的出口,避免其因壓力無法宣泄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學生還可以通過向教師和同學表達自己的壓力、情緒,以教師和同學之間互相進行心理疏導的形式幫助學生進行心理調適,在豐富中學生單調生活的同時,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問題。除此之外,還可以在線上設置專業的心理治療人員、教師聊天室,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的溝通空間,在線上溝通的過程中學生會更加放松,更加愿意敞開心扉反映自己的心理、情緒問題,有助于專業人員和教師為其提供意見和幫助,進而促進學生對心理狀態進行調適,使學生維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僅會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也會對他們的學習產生一定影響,因此需要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加以關注。特別是在疫情狀態下,由于中學生對疫情的應激反應、家庭關系、學業壓力等不同方面的影響,導致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易出現問題,必須更加關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從中學生個體、家庭、學校等不同層面出發,為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調適提供一定的路徑,使中學生維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