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繆小波
青年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工作的未來和希望,現階段青年體育教師大多文化基礎好、學歷層次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對教育教學的認知也有獨到的見解。如何調動青年體育教師的內在動力,抓牢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黃金”五年,激發他們對專業提升的渴望,是學校、體育教研組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過分析青年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借鑒筆者及教研組多年的團隊建設實踐,梳理出四點提升策略,以期為同行提供參考。
教書育人是每一位人民教師的神圣使命,體育教師不僅需要過硬的體育專業知識,還要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即所謂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同時,體育學科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比如對合作、創新、擔當等品質的培養,具有多重教育意義。隨著國家“雙減”政策、“核心素養”等的提出,體育教師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將更巨大。如果缺乏內在發展動力,使命感和責任感就會逐漸消磨殆盡。當體育教師進入新崗位時,一定會對自身的教師身份懷有美好憧憬,再加上體育人身上具備的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質,勢必會對個人專業發展方面有所追求。但這種激情和目標漸漸地會被時間、人物、事情消磨或影響,時間一久,就會錯過個人專業發展的關鍵期,成為一個“教書匠”。所以,建立系統的專業發展策略對于青年體育教師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專業能力夯實了,才能建立自信收獲尊重,教師的使命感和價值才真正得以體現。
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形象往往偉大崇高,他們往往會以教師為榜樣,并不自覺地模仿其行為,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是教育教學的具體實施者,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大量的事實和數據證明,專業知識扎實且有愛心的教師深受學生愛戴,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學生,無聲的身教比有聲的言傳更為有效,學生的這種向師性推動著體育人必須不斷提升個人專業能力。因為對學生而言,教師是他們形成體育學科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前提和保障。
體育教研組是學校落實體育教學工作、開展教學研究和提高體育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基地。然而,縱觀大部分體育教研組的工作,更多的體現在研究教材、教法和致力于學生成績的提高,對體育教師的個人專業發展往往關注不夠;同時,教研團隊的教師對教研任務的被動敷衍、得過且過的傾向,妨礙了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通過教研組的團隊協作機制,發揮名優教師、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發揮正向的“鯰魚效應”,有利于促進青年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自我發展,更有利于促進體育教研團隊的共同發展。
體育教師的首要身份是一名教師,面對的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唯有嚴格要求自己,以身示范,才能給學生以榜樣和方向,這是作為一名教師的義務和職責。筆者認為,教師應具備對自我身份的認同感,有了認同感,有了內驅力,才會打內心認真對待教育教學工作,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備好課、上好課。“體育”專業是體育教師的專屬身份,體育教師自身專業要夠硬、夠實,將備好課、上好課、做好課后反思、器材管理等規范化、日常化,將“學、練、用”落實到每一堂課中,讓學生在學會技術動作的同時,運用到比賽和游戲中,為終身體育意識打下扎實基礎,在“育體、育人”的專業道路上擔當使命。
目前寧波市江北區體育教師的各項業務競賽主要有基本功大賽、優質課、教壇新秀以及論文案例等評比活動,結合市、區級的各項評比活動,應有針對性地制定青年體育教師個人五年專業發展和體育教研團隊專業發展計劃。個人專業發展方面:三年內個人在區優質課、基本功或論文案例評比中,至少一項獲得區二等獎以上;五年內獲評區教壇新秀。教研組發展方面:參評區市級別的優秀教研組、申報區級以上教研課題等,不僅要求個人發展,團隊也要共同發展。因為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榜樣人物的引領,更需要同事的協作。在體育教研團隊成立合作性的“師徒群體”,不拘泥于一對一、手把手的施教和指導,而應是教師間相互學習、共同探討,思想互相碰撞,從而達到共同發展的過程。通過目標的樹立,個人和團隊都有了努力的動力,不僅對青年教師個人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而且對團隊的中青年教師也起到了自律和共同進步的作用,因為要做好引領作用,做好群體的“師父”,首先還得自身過硬。
現階段大多數青年體育教師文化基礎好、吸收新事物的能力強,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能,同時對教材內容有獨特的見解,他們有很強的可塑性,需要團隊搭建系統的專業提升策略,在完成學校日常教學活動和業余訓練的前提下,加入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定期開展公開課,舉行每周一次的模擬上課活動以及不定期的競賽活動,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教學和個人業務能力。
1.提升理論儲備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理論往往是體育教師的薄弱項,積少成多是有效辦法之一。首先,每位青年體育教師準備一個筆記本用來記錄理論知識。其次,中青年體育教師收集歷年來市級、區級的各項業務競賽中理論試卷的題目,每日給青年教師布置一道題目。再其次,青年教師自行答題。最后,中青年教師對當天布置的題目進行講解和分析,以真正消化理論知識點。通過每日一題的做法,日復一日累積,理論知識勢必會扎實許多。中青年體育教師的參與,既是引領,又是自我提升,讓青年體育教師和中青年體育教師雙方受益。
2.實行公開課制度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教師需堅守的底線。為保證公開課質量,促進青年體育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技巧的提升,需制定青年體育教師公開課制度。首先,開學伊始,制定學校的學年體育教學計劃,以保證教學內容的連續性和延伸性。其次,根據學年教學計劃制定學期教學計劃和單元教學計劃。有了整體計劃作前提,體育教學工作就能按照計劃一一實施。其次,根據學期教學計劃,提前落實本學期青年教師的公開課方案,原則上每人一學期至少開展兩次,開展公開課的青年教師需提供課時計劃、單元教學計劃,以幫助青年體育教師更深入地鉆研教材教法。再其次,公開課后集中所有聽課教師進行評課。在評課環節,青年教師要積極聽取中青年教師的想法,同時也要把握接收的分寸,建議取其適合自己的建議和意見。最后,就是“回爐”課,要結合評課教師的建議再次優化課堂進行實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周常”模擬上課
在日常體育教學中,頻繁地開展公開課并不現實,而模擬上課是最簡易的演練方式,它基本能演繹課堂全過程,也最能體現體育教師的基本功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所以將青年體育教師模擬上課“周常化”,通過每周一次的模擬上課,周周累計過后,實現教材內容的全覆蓋。具體操作方式為:每周二下午,公布模擬上課題目,青年體育教師自行備課,周三下午利用教研活動時間,根據抽簽決定模擬上課名單,如果時間充裕,可全員進行模擬上課,然后進行點評總結,在保持熱度的前提下再消化吸收,能切實有效地幫助青年體育教師對教材教法的掌握。
4.加強對外交流
與其閉門造車,不如博采眾長;集體的智慧無限,外出學習至關重要。除定期參加區域聯合教研活動、師訓培訓外,還應積極利用對外交流資源,向區外乃至市外其他體育教研組、市名優教師團隊學習,如九城聯盟活動、特帶徒活動等。外出學習途徑很多,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和方式方法也多樣,不僅包括上課,還包括模擬上課、說課、基本功理論和實踐的切磋、交流和分享。通過理論結合實踐,內力結合外力,學習、實踐、總結,構建青年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途徑,促進青年體育教師的課堂駕馭和把握能力,擴寬教育教學思路,在個人專業發展上不斷地實踐并快速提升。
科研能力往往是體育教師的弱項,撰寫純理論類的文章、課題更是難于“登天”。對于青年教師來說,更容易入手的方向還是針對教育教學實踐方面的文章。具體做法是,每學年對青年體育教師提出要求:至少上交一篇論文或案例外,每學期還得上交15篇教學反思。從教學反思開始積累,通過教學反思稿的記錄,會讓青年體育教師有所思考,漸漸地會有想知道或想深入研究的論文和課題方向,這種從實踐中提取的題材往往容易著手,且會讓作者有切實可行的觀點。同時,研究方向也可以從日常教育教學以及業余訓練等中來提取,既總結歸納了日常的教學工作,又能為下階段的教育教學提供改進的方向和提升的空間,實現專業的全面發展。
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更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校、教研組、教師自身要抓住前五年教師專業發展關鍵期,從認同體育教師身份開始,營造合作共進環境,將每日一題、公開課、回爐課、模擬上課、外出交流、論文課題日常化、周常化、月常化,從推著“走”到自己“走”到放手“走”,從被動到自覺,推動整個體育教研組專業能力的共同提升,真正踐行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以體強國,以體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