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竹

主編信箱:rrj k365@126.com傾聽您的聲音
過去一個月,重慶的高溫與山火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網絡上有一張圖片廣為流傳,山的一半是熊熊燃起的烈火,另一半是救援隊伍頭燈組成的閃耀星河。那是25 日晚,北碚區縉云山展開滅火決戰,山體一側救援人員與熊熊燃燒的烈火搏斗,山體另一側志愿者們在專業救援力量的帶領和指揮下,以接龍的方式往山上運送滅火器、水等物資。關于這場大火的種種回憶,那些英雄事跡,恐怕在很長一段時日里都會令人心潮澎湃。
從全國各地風塵仆仆趕來的戰士,英勇沖向一線的摩托騎士,爭相報名的志愿者,自發提供后勤保障的老鄉……各路英雄爭先登場,面對肆虐的山火,他們逆向而行,守衛國家與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寸步不讓。一次次的愛心傳遞、一場場的連續奮戰、一趟趟運送物資,匯聚起赴湯蹈火護家園的磅礴力量,構筑成萬眾一心戰天災的牢固防線。
提起重慶這座城市,首先想起的就是那陡峭的地勢。“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準確描述了當地的地貌。在這樣山林茂密,道路狹窄崎嶇的地方滅火,難度可想而知。為了迅速運送消防員與物資上山,民間自發組織起了一支“摩托騎士志愿隊”。其中一名叫“龍娃子”的00 后小伙,走進了人們的視線。他平日里是一名外賣騎手,8 月22 日得知山火現場需要增援的消息后,主動請假和10 多名摩托車騎手組成志愿服務隊趕到現場。一趟趟的奔波,身體疲憊了,就往頭頂澆上一瓶水;在40度的高溫下中暑嘔吐,緩一緩又強撐著跨上摩托,背上物資沖上一線。
“龍娃子”有兩輛摩托車,因為路況實在惡劣,其中一輛報廢了。他又換了另一輛,繼續戰斗。他說“重慶是我們的家,不能看著不管。一定要把這山火撲滅,火不滅我們不退!況且,還有很多兄弟姐妹在一起”他是平凡中國人民中的一員,也代表著新一代中國青年。我們看到了不服輸的意志,看到了一如既往的民族血性,看到了面對天災義無反顧保家衛國的赤子心。在這條防線上,還有無數的“龍娃子”。
在救援現場,我們能看到100 多輛摩托車飛奔在上山與下山的林間道路上,最多的時候有2000 名志愿者同時在場;在距離救火現場較近的西南大學,師生主動上山挖起隔離帶;“在路上,馬上到”“還有8分鐘,等我”,志愿者微信群里,消息閃爍……為了守護身后萬家燈火,他們展現出了驚人的勇氣與決心。
給力的后勤隊伍,也同樣令人動容。“你守護山城,我守護你”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昆明支隊石林中隊指導員趙明奇說,這次來重慶參與滅火“長了見識”“第一次在救火現場吃到冰糕。不僅有冰糕,還有冰水、冰塊,物資補給得很豪放。”組織有序,行動高效,還很有人情味兒。有人說,在這樣團結而溫暖、充滿英雄氣概的地方,有什么困難不可戰勝?
“這是我的家,我不能不管。”在危難關頭和緊急時刻,每一個普通人內心迸發出的家國情懷,是中國人最樸素而深沉、最廣泛而強大的情感,構成了我們代代傳承、不曾斷絕的精神傳統。
在這個夏天的末尾,我們又一次見證了人民所創造的奇跡,向世界彰顯了中國速度和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