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煒
(甘肅省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 甘肅 天水 741000)
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來存放診療中使用的各種物品、器具以及器械等,是集中存在院內所有無菌用品并實施專業的清洗、消毒和滅菌的場所[1]。雖然消毒供應中心不會直接面向患者,但其管理質量可直接影響到患者的臨床治療安全性以及醫院總體的服務質量,若消毒供應中心管理不合格,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都可能增加患者醫院感染的風險。為了提高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質量,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有必要加強消毒供應中心規范化與標準化的管理,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并確保患者的醫療質量與安全[2]。PDCA 循環法也稱為戴明環,一種循環管理的模式,通過計劃、實施、檢查、處理4 個步驟進行循環管理,以達到護理管理質量持續改進的效果[3]。本次研究主要探討針對消毒供應中心在其優質護理中實施PDCA 循環管理法的應用價值,并作如下匯報。
選取2020 年1 月到2021 年12 月我院消毒供應中心30 名護理人員以及100 件醫療器械作為研究對象,將2020 年1 月到2020 年12 月實施常規管理期間納入對照組,將2021 年1 月到2021 年12 月實施PDCA 循環管理期間納入研究組。30 名護理人員年齡22 歲~48 歲,均值(35.45±4.57)歲,男性7名,女性23 名,學歷:13 名本科學歷,17 名專科學歷;職稱:6 名主管護師,14 名護師,10 名護士,所有護理人員均取得護士資格證。100 件醫療器械包括18 件通用器械包,32 件手術器械包,28 件專科器械包,16 件敷料包以及6 件外送器械包。30 名護理人員均對研究知情且自愿,研究期間在崗在位。
對照組:該組在消毒供應中心優質護理中實施常規管理,按照消毒供應標準進行工作,嚴格執行相關規定進行物品的清洗、消毒、回收及再次投入使用。
研究組:該組在消毒供應中心優質護理中開展PDCA 循環管理。
(1)計劃階段(P):建立PDCA 循環管理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總結消毒供應中心近期工作與管理情況,將醫院與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方法以及工作目標等作為PDCA 循環管理的依據,與科室護理人員共同探討并制定提升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質量的計劃。經過總結近期消毒供應中心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日常管理規范性欠缺。消毒供應中心日常數據的記錄與傳輸等大多以人工記錄為主,人為因素導致常出現記錄不準確的情況,實效性與工作效率較低,加上護理人員在規章制度與操作規范方面執行不到位,給消毒供應中心日常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②風險意識較差。部分護理人員風險意識較差,在醫療器械清洗、消毒以及回收可重復用品等環節上監管不到位。③自我防護意識較差。部分護理人員缺乏對職業暴露危險性的認知,在日常工作中對防范有所忽視,很容易發生職業危害,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2)執行階段(D):加大消毒供應中心與感染防控相關的宣傳教育力度,組織醫護人員學習相關知識,以及加強感染防控管理的認知,提升醫護人員安全防范措施,嚴格執行消毒供應中心職業安全防范措施,遵照醫療器械清洗、消毒與滅菌標準與流程。具體措施如下:①環境管理。明確劃分消毒供應中心各工作區域,如去污區,檢查包裝區及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合理布局,預防、降低交叉感染發生率,提升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②物品管理。物品由污到潔,不交叉,不逆流。回收物品時認真清點并做好登記,雙方執行人核對無誤后簽字確認。回收后的物品應進行徹底清洗并消毒,再進入后續處理流程。③清洗、包裝、滅菌流程。使用后的普通醫療器械及物品,應先進行預處理,再進入清洗-消毒-滅菌流程;特殊污染器械,則應按照特殊污染器械處理流程進行處理。在進行醫療用品包裝時敷料和器械分室包裝,包裝外貼包外化學指示標簽,并在包中放置化學指示卡。定期更換消毒劑,對消毒后的醫療器械與物品定期抽查,合理安排護理人員的分工,明確各自的崗位責任,要求醫護人員嚴格執行手衛生,不定期考核并抽查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
(3)檢查階段(C):由質控小組成員對護理人員各項工作進行監督并檢查執行效果,統計這一循環管理期間發生差錯的情況,定期進行考核。同時明確獎懲制度,考核合格者方可繼續上崗工作,不合格者繼續進行培訓,直到合格為止。定期對管理質量進行總結并及時反饋,對管理工作的不足之處及時糾正,確保管理質量能夠持續改進。
(4)處理階段(A):在檢驗過程中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開展小組討論會對近期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給予持續性的改進。若存在未解決的問題,則在下一個循環管理中繼續改進,不斷采取PDCA 循環管理,減少消毒供應中心差錯發生率,提升醫療器械清洗、滅菌、包裝合格率,實現循環管理模式。
(1)對比工作質量評分,由質控小組自行設計并填寫調查問卷,4 個維度單項評分均采取百分制,工作質量好則得分高。
(2)對比醫療器械清洗、滅菌、包裝合格率。
(3)對比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由質控人員對消毒供應中心醫護人員的清洗、消毒、滅菌、包裝、回收等環節進行評價,滿分100 分,>85 分為非常滿意,60分-85 分為比較滿意,<60 分為不滿意。
研究組工作質量評分均更高,P<0.05。見表1。
表1 對比工作質量評分(,分)

表1 對比工作質量評分(,分)
組別 醫療器械管理 環境管理 清洗和消毒 包裝質量對照組(n=100) 87.56±4.36 88.15±4.15 90.63±5.14 90.15±4.36研究組(n=100) 94.36±4.42 95.42±4.25 96.74±5.31 97.54±5.02 t 值 10.9527 12.2388 8.2677 11.1144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研究組滅菌物品、除銹、手術器械清洗與滅菌、呼吸管理清洗消毒、消毒液濃度以及醫療器械包裝合格率均更高,P<0.05。見表2。

表2 對比醫療器械清洗、滅菌、包裝合格率[n(%)]
研究組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更高,P<0.05。見表3。

表3 對比醫護人員滿意度[n(%)]
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極為重要的部分,主要負責醫院所有科室醫療物品與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并且還會為每個科室以及手術室提供無菌的醫療用品,所以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質量的情況對患者以及醫務人員的生命安全起著重要的作用[4]。然而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診療器械、器具未徹底清洗或消毒情況下繼續使用的情況,增加了院內感染以及差錯發生率。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1)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對醫療用品消毒工作缺乏嚴謹的態度,醫療安全管理意識較為薄弱,未嚴格執行標準操作規范,規章制度不完善,對于醫療物品的來源和質量沒有嚴格把關。(2)未嚴格執行物品回收原則。(3)供應設備過于陳舊或者消毒器具的性能降低,未徹底滅菌和消毒[5]。為了提高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有必要在其日常護理中加強管理,隨著護理模式的不斷改進,PDCA 循環管理法逐漸應用于醫院感染護理管理中。在消毒供應中心護理中實施PDCA 循環管理法可確保護理工作更全面的落實,組建質控小組,加大力度宣傳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滅菌與消毒的重要性以及安全防范措施,提升科室醫護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嚴格執行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制度,不定期對醫療器械及物品進行抽查,通過總結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并將其應用在下一輪的護理管理中不斷提升護理質量。與此同時,實施PDCA 循環法管理后,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相關管理制度,由以往被動執行變為主動管理,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進行檢查,通過長期的監督管理,醫護人員風險防范意識有明顯的提升,最大限度降低差錯發生率,提高整體工作質量。
綜上所述,在消毒供應中心優質護理中開展PDCA 循環管理法具有顯著的優勢,可提高消毒供應中心醫療器械滅菌質量合格率,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以及工作積極性,確保醫療器械能夠供應及時且可靠,建議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