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艷
(廣安市人民醫院 四川 廣安 638000)
一般而言,與剖宮產相比,正常分娩的優勢明顯,主要體現于可正常子宮收縮、降低新生兒疾病等方面。但值得注意的是,兩種分娩方式產婦產后均有可能出現相關并發癥,包括盆底功能障礙、子宮韌帶松弛等,不利于產后恢復,故強化康復指導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就產后康復指導護理對產婦分娩后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告如下。
本次入選人員均選自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11 月在我院分娩的產婦(50 例),采取數字法隨機分為對照組(25 例)和觀察組(25 例)。其中,對照組的年齡23 歲至35 歲,剖宮產及自然分娩分別為10例、15 例;觀察組的年齡21 歲至35 歲,剖宮產及自然分娩分別為9 例、16 例。已將合并其他嚴重疾病、精神異常、資料不全者排除。所有產婦均初產,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將產婦的一般資料予以對比分析,未發現明顯差異(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充分發揮指導、輔助作用,強化健康宣教,為產婦及家屬講解相關護理知識,強調母乳喂養的好處,教會正確母乳,囑產婦注意保暖、合理飲食等。
觀察組則是以對照組為前提實施產后康復指導護理。具體內容:
(1)強化健康宣教。護理人員可基于患者文化程度等前提下,合理地選擇宣教方法,包括一對一講解、發放健康手冊等,加深產婦對分娩后相關知識的了解、掌握,強調母乳喂養的優勢,并教會產婦母乳喂養正確姿勢,提高產婦的自我護理能力,以確保產后恢復效果。2)心理護理:考慮到受疼痛、身份轉變等因素的影響,產婦分娩后極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不利于產后恢復,因此,護理人員就需重視心理疏導的落實,注意觀察產婦的心理活動變化,不斷鼓勵、安慰產婦。并積極爭取產婦家屬的支持,讓產婦感受到來自親人的關心、關愛,幫助產婦樹立產后恢復的信心。對于產婦或家屬提出的問題,要及時予以答復,消除他們不必要的擔心和顧慮,促使產婦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這在改善產婦產后生活質量方面發揮著積極的意義[1]。
(2)切口護理。對于行剖宮產的產婦或是陰切口的產婦,考慮到其產后極易出現切口感染、陰切口水腫的情況,不利于產后恢復。因此,護理人員就要密切觀察切口情況,觀察其有無滲血、滲液、紅腫等現象,保護好切口,避免汗水等浸入,保持切口周圍皮膚干凈,如若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處理,避免感染情況的發生。
(3)宮縮護理。基于產婦出血量、子宮收縮等情況下,對產婦的宮底高度進行觀察、評估,定時對子宮進行按摩護理。如若產婦的出血量較大,或是子宮收縮情況較差,就需立即通知醫生,并協助醫生做好后續處理。
(4)康復訓練。護理人員需協助產婦做好陰部及身體清潔,合理選擇衛生間,告知產婦要及時更換護墊,并合理估計產后惡露量、出血量。同時,還需基于產婦分娩后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制定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并合理指導,包括盆底功能訓練、子宮恢復訓練等。鼓勵產婦盡早開展適當的活動鍛煉,如下肢屈伸等,以促進局部血液訓練,避免出現肢體麻木等情況。幫助或指導產婦取合適體位,促進肛門收縮,并基于產后實際恢復情況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產后持續縮肛時間及次數,避免肛門舒張,或是收縮呈不節律狀態,期間囑產婦要放松身體,這對于改善鍛煉效果起著積極的意義。另外,還可積極應用輔助治療設備,實現對盆底肌肉刺激會陰的模擬,每次時間控制在20 分鐘,每周不低于2 次,囑產婦在院外也要繼續展開縮肛練習,至少維持一年,有利于促進陰道彈性及緊張度的恢復。合理評估產婦的恢復情況,在排除禁忌證的前提下,自然分娩6 小時后,可選擇大橫、關元、中樞等穴位予以按摩處理,通過按摩達到刺激的目的。在此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產婦的反應,將按摩力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明確宮底位置,采用順時針環形揉推的方式進行按摩,時間約為20 分鐘。值得注意的是,在按摩前需讓產婦排空小便,并放松四肢,之后取仰臥位進行按摩。
(5)飲食護理:結合產婦實際情況的前提下,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期間不僅要考慮產婦的營養需求,還需兼顧新生兒乳汁營養,囑產婦食物應以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為主,如雞蛋、果蔬、花生等,確保為新生兒提供充足的乳汁,告知產婦要多喝水,保持排便通暢。
(6)環境護理:一般而言,營造溫馨、安靜的住院環境,有利于產婦更好地恢復,故就需保持室內干凈、衛生,將溫濕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嚴格落實消毒。可將嬰兒圖片張貼在墻上,有利于產婦更快地適應身份轉變,并嚴格控制人員的出入,盡可能降低醫療設備儀器或操作中的噪音,以全面促進產婦產后舒適度的提高。
(7)出院指導:出院前,護理人員要做好出院指導工作,為產婦及其家屬講解產后需注意的事項,強調嚴格遵醫囑的重要性。鼓勵患者適當做一些運動鍛煉,但需合理控制鍛煉時間及量,這對于促進身體的恢復起著積極的意義。
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注意觀察產婦產后表現,基于自制康復調查表的前提下合理判定產婦康復情況,包括子宮復舊、會陰腹部、體重體形,每項25 分,仔細記錄。根據SDS、SAS 評分評估產婦產后心理狀態。
使用SPSS20.0 軟件完成研究中所有數據的統計、分析,t、X2則分別應用于計量、計數資料的檢驗,P<0.05 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在產后康復護理中應用康復指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康復評分較高,進一步促進了其生活質量的改善,相比之下對照組情況則較差,組間呈現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康復評分對比
觀察組實施產后康復指導護理后,患者的不良心理得以明顯緩解,SDS、SAS 評分呈良好趨勢,相比之下對照組情況則較差,組間呈現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后心理狀態評分對比
通常情況下,臨床提倡自然分娩。因為選擇此分娩方式,產婦產后恢復較快,且不易出現相關并發癥,且對于增進母子感情也起著積極的意義。但對于未滿足自然分娩條件的產婦,則需實施剖宮產手術。此術式會對產婦造成一定的創傷,術后并發癥風險相對較高,故強化產后康復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2]。據相關調查顯示,掉發、漏尿、痔瘡、情緒低落等是產后常見癥狀,如受孕期雌激素增多的影響,頭發生長期就會延長,在生完孩子后,雌激素水平的急劇下降到孕前水平,此時頭發脫落較為顯著,大部分產婦產后半年或1 年左右就能恢復。同時,分娩后,部分產婦存在盆底肌松弛虛弱現象,這就直接影響了控尿,尤其是咳嗽、打噴嚏時,尿液就會不受控制的流出,且往往伴有尿頻尿急癥狀。而做好產后康復,合理地展開盆底肌鍛煉等,此現象就會逐漸好轉。女性懷孕后,由于體內性激素的影響,其胃腸道的平滑肌張力會明顯減退,加之胃蠕動的減少,就會延遲食物在胃腸里的排空時間,促使糞便在結腸里滯留過久,水分減少后糞便就會干結,最終導致便秘的出現。且如若產婦排便用力過猛,直腸就會受到子宮的壓迫,當盆腔靜脈回流不通暢后,痔瘡就會出現。此外,大部分女性在產后往往會出現負面心理,如抑郁等,情緒波動較大,容易煩躁、哭泣,尤其是分娩后一周內,此情況較常見,往往會自行緩解。但也有無法自行緩解的產婦,嚴重的產后低落情緒會直接導致產后抑郁的發生。
產后康復是產褥期關鍵內容,直接影響著產婦產后恢復效果,但受母嬰護理知識缺乏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產婦產后發生不良事件的概率較高,特別是產后6 周內,極有可能出現感染或是產后抑郁的情況,降低母嬰生存質量。因此,在產后康復護理中,就需結合產婦實際情況合理展開相應的護理干預,全程貫穿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盡量滿足產婦的實際需求,減輕產婦的不良心理,促使產婦能夠快速適應身份轉變,提高產后自信心,以改善生活質量。有研究指出,大部分產婦在分娩3 天后,陰切口往往會有水腫情況,活動時伴有明顯的疼痛。因此,就需注意對陰切口的觀察,查看有無水腫、滲血現象,發現異常應立即告知醫生;做好炎癥方面的處理,如有必要可使用0.05%碘伏溶液予以擦洗。保持乳房干凈,第一次哺乳時先用溫水將乳頭及乳暈進行擦洗,哺乳期可輕柔按摩乳房,有利于促進乳液的分泌,并合理的選擇乳罩,參照棉質舒適的要求,以保持乳腺管的通暢。另外,家屬們需為產婦營造一個有愛、溫馨的家庭氛圍,多關心、理解產婦,幫助產婦調整其心理狀態,如有必要可咨詢相關專家,以避免產婦出現嚴重心理障礙,如產后抑郁等。早期階段可基于產婦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鼓勵其開展一些適當的運動及形體鍛煉,以促進產后的恢復。康復鍛煉的落實,可進一步減緩肌肉緊張度,避免或減少乳房下垂等情況,且也有利于預防產后肥胖[3]。
通過本研究發現,在產后康復護理中應用康復指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康復評分較高,進一步促進了其生活質量的改善,相比之下對照組情況則較差,組間呈現的差異顯著(P<0.05)。患者的不良心理得以明顯緩解,SDS、SAS 評分呈良好趨勢,相比之下對照組情況則較差,組間呈現的差異顯著,(P<0.05)。這說明產后康復指導護理的實施,可有效促進產婦分娩后生活質量的改善,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