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燕
(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第一人民醫院 甘肅 張家川 741500)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高發期為妊娠期的20 周~30周,一般初產婦發生率較高。其主要特征為水腫、蛋白尿、高血壓等,同時容易眼花、頭痛、頭暈,嚴重時會出現痙攣甚至死亡。此病比較危急,因此需要有效且及時的調整和控制血壓來降低病死率,改變母嬰結局,以確保母嬰的生命安全,所以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極為重要[1]。本院為研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產婦采取綜合護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擇取于2018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在我院接受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隨訪的64 例產婦,根據隨機抽簽方式被平均分為對照組32 例和實驗組32 例。
實驗組的年齡23 歲~28 歲,平均(25.50±1.08)歲,孕周24 周~30 周,平均(27.00±0.59)周,初產婦20 例,經產婦12 例。
對照組的年齡24 歲~28 歲,平均(26.00±1.20)歲,孕周25 周~30 周,平均(27.50±0.65)周,經產婦11 例,初產婦21 例。
兩組產婦的基礎資料年齡和孕周在年齡等數據無顯著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經過臨床相關診斷確診為妊娠期高血壓孕婦,所有孕婦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有嚴重心肝腎以及肺功能不全孕婦;(2)有重度高血壓孕婦;(3)對本次研究藥物過敏孕婦。
1.2.1 對照組的產婦將行常規干預護理模式。入院后需要嚴格監測胎兒狀況,時刻注意胎動、宮縮情況,同時保證產婦氧氣充足且良好,如果病情嚴重時給予鼻導管進行吸氧。將根據其臨床表現予以相應的干預措施,輕度產婦需要囑咐其每天午間休息1 小時,側臥位;飲食方面主要以維生素與高蛋白為主,同時控制鹽的攝入。中度產婦需要住院治療,期間給予吸氧,并使用硫酸鎂治療。產婦使用降壓藥物時,需要注意降低重要器官血流量,重點監測子宮胎盤。
1.2.2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綜合護理措施。具體內容為:
(1)心理干預。主動幫助產婦盡快適應角色的轉變,給予精神鼓勵。詳細講解妊娠相關知識,主要有胎兒的發育、健康狀況、監護教育,進行并發癥防治教育。告知其注意事項,使其了解護理的程序,減輕其恐慌不安、緊張等心理情緒,促使迅速建立信心,主動治療,積極配合[2]。
(2)先兆子癇干預。實時監控產婦的病情變化,一經發現癥狀需要聯系主治醫生,并進行及時的急救措施,同時仔細觀察尿量和血壓狀況。
(3)子癇干預。子癇的臨床表現為陣發抽搐、意識不清,護理人員需要預防其墜床。同時,預防其咬傷舌頭,應在牙齒之間置入壓舌板。為防止產婦出現尿失禁情況,需要留置導尿管,每4 小時放尿1 次,并觀察其尿液的性質、顏色和尿量。
(4)分娩后干預。剖宮后要密切監測產婦的各項指標情況并做好記錄,以免產后子癇的發生。時刻觀察切口和陰道的出血與滲血情況,及時給予處理[3]。為預防產婦發生腎功能衰竭,詳細記錄尿液的性狀。靜脈滴注需要預防心力衰竭、肺水腫等癥狀。產婦分娩后需要臥床休息,病情好轉要適當活動,有助于惡露的排出和切口的盡快愈合。為了防止因子宮收縮而大出血,需要排空膀胱。
1.3.1 比較實驗組、對照組的產婦接受不同方式護理后的護理有效率。有效率=總例數/(有效+顯效)×100%。
1.3.2 對比兩組產婦應用不同護理干預后出現并發癥的概率,主要表現為躁動、惡心嘔吐、疼痛等。
1.3.3 分析對照組、實驗組產婦進行不同模式護理后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總例數/(滿意+一般滿意)×100%=總滿意度。
1.3.4 比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產婦對護理前后的評分狀況。
該研究數據運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實施對比觀察,計數資料如護理滿意度應用X2檢驗,以(n,%)表示,當結果P<0.05 時,表示具備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的護理效果75%遠遠差于實驗組的護理有效率96.77%,兩組的數據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對兩組的護理效果(n,%)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后發生并發癥的概率34.37%顯著高于實驗組使用綜合護理后出現并發癥的概率9.37%,組間數據具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n,%)
實驗組進行綜合護理后對護理的滿意程度93.75%明顯優于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后的滿意程度71.87%,兩組之間的數據有較大差異,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n,%)
實驗組的產婦對綜合護理的評分大幅度高于對照組產婦對護理工作的評分,兩組差異較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比對兩組對護理的評分()

表4 比對兩組對護理的評分()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 32 32 54.69±4.07 92.47±5.30對照組 60.52±4.10 80.29±5.17 T 值 5.7972 9.4502 P 值 0.0000 0.0000
近年來,由于大眾飲食結構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致使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概率急劇上升,該病情不斷加深其嚴重度。其病情的迅速發展,嚴重影響母嬰的健康[4]。該病因為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原因,容易加重病情,出現子癇病癥,因而影響臨床治療的效果。大部分妊娠期的產婦和家屬極度缺乏護理的相關知識,從而導致心理情緒和精神的高度緊張,促使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心情焦躁,所以護理時需要注意排解產婦的心理壓力,給予及時的疏導和排解,降低心理壓力[5-6]。此類產婦治療時首先要注意休息,給予適量的鎮靜藥物,密切觀察母胎的具體情況,根據病情使用降壓藥物;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會嚴重影響產嬰的生命健康,增加產婦產后大出血的風險,臨床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可以保證產婦和嬰兒的安全。護理人員需要主動積極地進行相關知識的指導和心理護理,使產婦圍生期心態良好;同時實施預防工作,嚴密開展病房與出血管理的工作,充分改善產婦的綜合目標,使其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疾病[7-8]。
綜合護理干預作為一種人性化的護理模式,護理時堅持以辯證為原則實施護理指導,促使護理效果較為理想。綜合護理主要從心理、圍生期等角度進行護理,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產婦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以立足時代不斷進步發展的角度進行總結,需要保持人性化、科學性的特點,從產婦角度出發,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大幅度降低風險性。為提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婦圍生期的綜合質量,本院抽取64 例該類疾病的產婦應用不同護理措施進行研究分析,綜合護理的護理有效率、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對護理的評分均優于常規護理,差異有臨床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運用綜合護理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婦圍生期的護理效果具備一定的有效性與穩定性,可以有效減少發生先兆子癇或子癇,更好地為產婦提供保障,更大程度地提升疾病的治愈率和治療信心,明顯降低胎兒窘迫的發生率,以此增加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此模式具備臨床普及使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