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霞
(蘭州現代職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314)
隨著“課程思政”理念日漸深入人心,在全面推行“課程思政”的背景之下,怎樣才能以專業教學為主陣營產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怎樣才能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同時兼顧知識、能力、價值觀、職業素養等多方面的內容,全體任課教師要把上述問題當成研究重點,開展了全方位、全程化的課程思政研討與實踐工作。
《園林規劃設計》是園林專業重要的骨干專業必修課,是一門集工程、藝術、技術于一體的課程,要求學生既要有科學設計的精神,又要有藝術創新的想象力,還要有精湛的技藝[1],通過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當中,對于學生個體成長以及高校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滿足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在改革不斷深化的當下,社會轉型之中逐漸暴露出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涌現出不同的價值觀與思潮,在教學中如果將專業教學與思政教學相割裂、對立,就無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甚至會引發了一系列沖突。尤其是設計類專業,在對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專業知識與技能是一種有效載體,能產生較強的感染力、說服力,能讓課堂教學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使重智輕德的問題得到解決。在高職院校思政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需要每一位高校教師認真思考,并在課堂教學中貫徹體現[2],增進學科教育與主題教育活動之間的聯系,實現全員思想政治教育,從專業教學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增強育人導向性,使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能早日實現。
第二,落實學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升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理應承擔主要責任,及時找到教育活動開展中存在的不盡如人意之處,尤其要從立德樹人、專業引領兩方面入手分析問題,重點思考怎樣才能增強學生的專業自信心、價值認同感,分析怎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有強勁的動力。如果能解決好這些問題,將在塑造學生思想品質、提升學生專業素養方面取得成功,專業學習效果也會持續提升。由此可見,思想教育與專業教學之間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聯系,課程思政的有效推行,能為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起到積極助推作用,進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園林規劃設計》是園林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在教學中需要從能力、素養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既要傳授專業知識,也要從價值層面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專業、思政兩大教育內容能同時發揮作用。
在全面推行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之下,園林規劃設計以課程內容改革為切入點,增強課程內容的價值導向性[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學生的價值取向進行引領。教學目標設定:在課程教學中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深刻的感知,培養他們的藝術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些都是重要的德育內容,是全面培養人才的基點,要讓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茁壯成長為優秀的園林行業一線工作人員。園林規劃設計也要積極探索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路徑,要體現出這門課程的實踐性、人文性、藝術性,把教學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地相統一,找到契合點,從德、識、能等多個方面入手設定課程考核標準,增強教學指導方案的有效性。在該課程教學中,專業與思政兩大教育板塊要以柔性的方式相融合,要以無形、無聲的形式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理念[4]。在選擇教學內容環節,教師要考慮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懷、工匠精神、職業素養。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所在,而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在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應突出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能力這一核心點。基于這一核心點,在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時,可以從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等層面入手。
第一,對本國文化的自信與認同以及對他國優秀文化文明的借鑒。在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以文化自信與文化借鑒為切入點。一方面,可以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引入到課題,拓寬學生視野,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園林規劃設計中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包含的造園理念、建筑思想、建筑風格等,而這些很多是取材于我國傳統文化中文學、哲學以及美學等領域的知識;另一方面,通過了解和把握他國建筑歷史和園林史,開闊學生眼界,引導學生了解文化差異、不同人文背景下的園林建筑特色,在了解的過程中形成對不同文化的尊重,也更加了解和尊重中國的文化,增進學生的文化自信。
第二,以“工匠精神”為切入點將思政教育融入園林規劃設計課程中。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在中國建筑歷史上同樣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園林大師。通過將這些大師的事例適時的引入課程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領略古代工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對待工作、對待專業的正確態度,使得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職業精神,感受傳統工匠在傳統建筑中遺留下的豐富精神內涵,深刻理解那種制作探索的工匠精神,可以更好地激勵學生進行專業領域的深入研究,為學生個體的成長以及高校人才培養能力的提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蘭州現代職業學院采用由趙建民老師主編的、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園林規劃設計》教材,根據學校的課時安排和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刪減重構,挖掘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的融合點,在教學設計中每一章課程內容都融入了思政元素,并給出了本課程教學目標和思政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表1 章節教學目標與思政教學目標分析
所謂課程思政既是一種全新的育人理念,也是一種有效教育模式,其涵義就是通過通識課、專業課、思政課、實踐活動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其建設成效的取得,取決于教師的專業素養、能力水平、思維意識等。教師應對課程思政的理念進行深入學習,杜絕“智育”與“德育”相分離,統一“授業”與“傳道”,并要把這當成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園林景觀設計行業近年來實現了快速發展,教師在專業成長方面不能停滯不前,要從自己所教學科中找到豐富的育人元素,巧妙地通過知識與技能傳授得以體現,以潤物無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使學生能明辨是非,知道自己怎樣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強職業操守。同時,教師也要注重言傳身教,從思想與行為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熏陶,做到“學高為師,德高為范”。
在不斷研究和實踐下,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明確了教學與思政育人的雙重目標,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一層面有機融合、同向同行,但這僅僅是向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邁出的一小步,還需通過教學反思不斷地完善與改進,挖掘教材當中更多的思政元素,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