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濤
2 型糖尿病為臨床多發疾病,其主要臨床特點為持續高血糖,另外患者伴消瘦、多飲、乏力等相關癥狀[1]。在高糖環境中,腎小球細胞系膜細胞受刺激會損傷足細胞,出現微量白蛋白,蛋白尿量上升,影響正常腎臟功能。在糖尿病腎病進展過程中,炎癥因子水平上升明顯,加快了疾病進展[2]。合理的降糖措施可維持血糖的平穩狀態,但如果一直追求降糖效果,則會對部分胰島素正常作用產生影響,導致胰島細胞退化、萎縮,影響胰島整體功能[3]。另外,因胰島素較昂貴,當前工作的重點是在提高治療有效率的同時降低患者經濟負擔,臨床應選擇與人體分泌相近的胰島素,更大程度地降低低血糖的發生率[4-6]。本研究選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佳木斯市中醫醫院收治的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圍繞甘精胰島素聯合門冬胰島素對新診斷2 型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標的影響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納入標準:(1)年齡>18 歲;(2)沒有參與其他臨床研究;(3)符合2 型糖尿病診斷標準[5];(4)認知功能正常,可配合本研究,接受治療后隨訪;(5)各項生命體征穩定。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性疾病;(2)合并自身免疫系統疾病;(3)合并凝血系統疾病;(4)對研究藥物過敏;(5)合并惡性腫瘤;(6)合并2 型糖尿病腎病、異常肝腎功能、心腦血管疾病;(7)研究前接受胰島素治療。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0 例。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該研究,患者了解該研究相關內容。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門冬胰島素注射液[生產廠家: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050097,規格:3 mL∶300 單位,1 支/盒]治療,早晚餐前注射治療,12 U/d,用藥后3 d 監測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人空腹血糖值為3.9~6.1 mmol/L),共進行3 個月連續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甘精胰島素(生產廠家:長春天誠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030078,規格:3 mL∶300 單位/筆芯/預填充)治療,晚上皮下注射,初始劑量12 U/d,對患者血糖變化監測,連續治療3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便秘、惡心嘔吐、白細胞計數降低、腹痛、低血糖。(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包括餐后2 h 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應用伯樂D10 檢測,數值越趨于正常值,治療效果越理想[7]。(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包括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24 h 尿蛋白定量、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水平。采取空腹靜脈血3 mL,以3 500 r/min 的速度離心處理10 min,獲取血清,放于-80 ℃環境中保存。數值越趨于正常值,治療效果越理想[8]。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研究組男26 例,女24 例;年齡20~75 歲,平均(56.5±1.2)歲;病程1~12 年,平均(8.2±0.6)年。對照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20~75 歲,平均(56.4±1.1)歲,病程1~11 年,平均(8.1±0.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0%,低于對照組的2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24,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HbA1c、FPG、2 h PG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bA1c、FPG、2 h PG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2.4 兩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24 h 尿蛋白定量、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24 h 尿蛋白定量、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比較()

表3 (續)
本研究探究甘精胰島素、門冬胰島素對新診斷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HbA1c、FPG、2 h PG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HbA1c、FPG、2 h PG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證實,甘精胰島素、門冬胰島素治療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甘精胰島素作用時間較長,皮下注射治療后能夠抑制空腹血糖水平,同時可預防夜間低血壓[9-10]。
甘精胰島素降低體質量效果明顯,能夠降低發生低血糖風險,患者依從性較高[11-13]。在甘精胰島素治療基礎上進行門冬胰島素聯合治療,效果明顯,該藥物可有效控制血糖并保護腎小球[14-1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24 h 尿蛋白定量、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24 h 尿蛋白定量、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證實,較單一門冬胰島素治療,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可更大程度改善患者臨床生化指標,可加快病情恢復,安全性較高,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治療方法[17-19]。在甘精胰島素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門冬胰島素治療,可對糖尿病胰島功能進行有效調節,主要原因是該藥物會調控血糖水平,降低炎癥反應、高血糖等疾病對患者胰島β 細胞功能影響,對胰島β 細胞活性提升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同時會使得對葡萄糖敏感性增加,會抑制β 細胞功能減退過程[20-23]。較單一門冬胰島素治療,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可更大程度改善胰島素水平。臨床常選用甘精胰島素、門冬胰島素治療,門冬胰島素為治療效果理想胰島素,用藥后20 min,人體吸收速度加快,可持續3~5 h 作用,需要進行多次治療[24]。甘精胰島素作用時間較長,作用時間較持久。盡管兩種藥物單獨應用均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聯合使用作用效果更明顯[25]。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0%,低于對照組的2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證實,較單一門冬胰島素治療,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在改善患者腎功能及預后方面的效果理想。該研究納入符合條件樣本,圍繞甘精胰島素、門冬胰島素對新診斷2 型糖尿病患者炎癥因子、氧化應激及血糖達標時間影響探究,臨床應用可行性較高。雖如此,該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之處,因納入樣本較少,研究年限較短,可能對研究結果準確性產生影響,因此在接下來臨床研究中應納入更多符合條件樣本,進行更深入探究,提高研究準確性。
綜上所述,對2 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甘精胰島素、門冬胰島素治療,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生化指標及血糖水平,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對患者預后改善意義明顯。因此,甘精胰島素、門冬胰島素治療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