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上玉慧 馮啟明 馮 俊 鄧 蒙 覃嫻靜 李 貞△
【提 要】 目的 研究“十三五”以來廣西婦幼保健機構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公平與效率,以期為廣西和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十四五”婦幼衛生規劃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運用集聚度評價廣西婦幼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公平性,運用數據包絡分析研究廣西婦幼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效率。結果 2016-2019年,廣西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總量逐年上升,但公平和效率有待提高。對于人口稠密的桂東地區,其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的集聚度大于或接近于1,人口可及性較差;人口稀疏的桂西地區,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的集聚度均<1,地理可及性較差。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婦幼衛生人力資源按地理配置的可及性較差,婦幼衛生資源配置效率較低。2019年,廣西僅有14.3%的婦幼保健機構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為DEA有效,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均值分別為0.435、0.527和 0.847。結論 廣西經濟相對發達、人口密集地區的婦幼衛生人力資源集聚度較高,但按人口分布的均衡性較差;偏遠、貧困、地廣人稀的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其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的地理可及性較差。廣西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的配置效率相對較低,主要由于婦幼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結構不合理所致。
衛生人力資源是衛生資源的核心部分,是醫療機構運行與醫療服務供給的重要保障基礎[1]。2016年,隨著“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婦幼健康成為我國公共衛生重點關注領域之一,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是保障婦幼健康的重要前提[2]。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需加強婦幼健康服務。
目前,以省、少數民族聚集區為單位綜合比較分析婦幼保健機構衛生人力資源配置公平與效率的研究相對較少,廣西尚無此類研究;主要有通過抽樣調查,對廣西貧困縣婦幼保健院衛生人力資源現況及配置公平性研究[3];通過問卷調查,對2008年和 2010年廣西縣級婦幼保健機構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公平性或運營效率進行分析[4-5]。以上研究均從某一方面對廣西婦幼衛生資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進行了評價,尚未綜合評價廣西婦幼保健機構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有鑒于此,本文擬采用集聚度對2016-2019年廣西婦幼保健機構衛生人力資源配置公平性進行綜合評價;運用數據包絡分析研究廣西14個地級市的婦幼保健機構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效率;旨在對“十三五”以來廣西婦幼保健機構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進行綜合評價,以期為未來廣西和我國西部地區婦幼衛生規劃的制定提供循證依據。
全國土地面積數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16-2019年全國人口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2017-2020年報表,執業(助理) 醫師、注冊護士(以下簡稱醫師、護士)、藥師、技師數據來自2017年《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2018-2020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廣西年人口分布及地理面積數據來自2020年《廣西統計年鑒》,2016-2018年廣西婦幼保健機構醫師、護士、藥師和技師數來源于2017-2018年《廣西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提要》、2019年、2020年《廣西衛生健康統計提要》,2019年廣西14個地級市婦幼保健機構衛生人員數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統計信息中心提供。
本文根據廣西自然地理情況將廣西分為桂東(梧州、貴港、玉林、賀州) 、桂南(南寧、北海、防城港、欽州、崇左) 、桂西(百色、河池) 、桂北(桂林) 和桂中(柳州、來賓)五個地區。
(1)集聚度
PAD(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degree)為人口集聚度,表示某地區占全國(或全省)1%的土地面積上聚集的人口比例。Pi是某地區i的人口數量,Ai是某地區i的土地面積,Pn是全國(或全省)總人口,An是全國(或全省)土地面積。

(1)
HRAD(health resources agglomeration degree)為衛生資源集聚度,表示某地區占全國(或全省)1%的土地面積上集聚的衛生資源總量的比重。HRi是某地區i擁有的衛生人力資源數量,Ai是某地區i的土地面積,HRn是全國(或全省)衛生人力資源總量,An是全國(或全省)土地面積。
衛生資源集聚度(HRAD):
(2)
公平性判斷標準:(1)HRAD >1時,說明該地區的衛生人力資源按地理配置公平性較好;HRAD =1時,表明按地理分布處于絕對公平狀態。(2)衛生資源集聚度與人口集聚度的差值>0時,表示衛生資源相對地區人口過剩,若差值<0,表示衛生資源相對不足[6]。
(2)數據包絡分析
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應用數學模型,根據多項投入指標和多項產出指標,對具有可比性的同類型單位進行相對有效性評價的一種數量分析方法,用于比較決策單元之間的相對效率。綜合效率值=1時,表示DEA有效,<1時,則無效,包括規模報酬遞增(increase of return to scale,IRS)和規模報酬遞減(decrease of return to scale,DRS)。本研究測算可變規模報酬的生產技術,采用VRS模型,使用DEAP 2.1軟件測算廣西婦幼保健機構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效率,指標選取參考既往文獻[7],選取投入指標為醫師數和護士數,評價婦幼衛生服務利用產出的指標為新生兒訪視率和孕產婦系統管理率。
與2016年相比,2019年廣西每萬人口婦幼保健機構醫師數、護士數、藥師數、技師數分別增長了0.320、0.545、0.042、0.100人,年均增長率均為1%左右;醫護比呈先升后降趨勢:由2016年的1∶1.647上升到2018年的1∶1.667,后降至2019年的1∶1.659。見圖1。2016-2019年,廣西每萬人口婦幼保健機構醫師數、護士數、藥師數、技師數均高于全國和西部地區。見表1。

表1 2016-2019年廣西和全國、西部每萬人口婦幼衛生人員數變化

圖1 2016-2019年廣西和全國、西部醫護比變化趨勢
(1)廣西不同地區集聚度分析
桂南、桂中地區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的集聚度均>1,說明桂南地區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的地理可及性較好;此外,桂南地區各類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的集聚度均>1,處于廣西最高水平。桂東地區,人口稠密的地級市,如貴港、玉林市,醫師、護士、藥師的集聚度均>1。桂西地區,人口稀疏的地級市,如河池、百色、崇左市,人口集聚度均<0.6,除技師外,各類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的集聚度均<1。見表2。
從差值來看,廣西桂東地區人口集聚度最高,為1.792,各類婦幼衛生人力資源差值均<0,其中,貴港市醫師、護士的集聚度與人口集聚度差值最大,均>-1。見表2。
(2)廣西少數民族地區集聚度分析
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百色、河池、崇左、來賓市常住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占75%以上,為廣西少數民族聚居地[8]。2019年廣西少數民族聚居地人口集聚度最低,為0.639,婦幼保健機構衛生人力資源集聚度及與人口集聚度的差值均>0,按人口配置較充分。
(3)2016-2019年集聚度變化分析
2016-2019年,廣西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的集聚度均>2,地理可及性較好。從差值來看,醫師、護士、藥師和技師的差值均>0,說明廣西婦幼衛生人力資源按人口分布的均衡性總體較好。見表3、圖2。
2019年廣西14個地級市中,僅有北海、防城港市的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為1,DEA有效,占被評價單元的14.3%,婦幼衛生人力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其婦幼衛生資源配置較為合理。從總體上看,廣西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的綜合效率較低,其均值為0.435,表明僅有43.5%的婦幼衛生人力資源得到了有效到用,而其余56.5%的婦幼衛生人力資源對產出沒有貢獻。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均值分別為 0.527和 0.847,表明廣西婦幼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原因受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共同影響。廣西DEA相對無效的地級市均為規模報酬遞減,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相對過剩且利用率較低。見表4。

表2 2019年廣西各地市婦幼保健機構衛生人力資源集聚度及其差值

表3 2016-2019年廣西人口和婦幼衛生人力資源集聚度年份

圖2 2016-2019年廣西婦幼衛生人力資源集聚度與人口集聚度差值

表4 2019年廣西婦幼保健機構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效率
本研究顯示,進入“十三五”(2016-2019年)以來,廣西實施了《廣西健康扶貧攻堅行動計劃(2017-2020)》,實施婦幼健康服務惠民項目,優化貧困地區的婦幼保健服務。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總量與人均資源擁有量持續增長,人均資源擁有量超過同期全國和西部地區平均水平。廣西婦幼保健機構醫護比逐年提升,2019年醫護比達到1∶1.66,超過《廣西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1∶1.25的目標。“十三五”以來,廣西實施婦幼衛生人才培訓計劃與農村免費訂單生計劃,并重視對注冊護士的培養,根據《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加強護士隊伍建設,護理人員數量快速增長,使醫護比例倒置局面轉變。但本研究顯示,2018年-2019年醫護比呈略微下降趨勢,說明廣西婦幼保健機構注冊護士的流失現象應引起重視。因此,建議廣西婦幼保健機構完善護士薪酬制度,提高婦兒專科護士待遇;多渠道引進婦兒專科護理人才,以保障廣西婦兒專科護理人才穩步增長[9]。
本研究顯示,桂東人口密集區的各類婦幼人力資源的聚度與人口集聚度差值均<0,按人口配置不足,與張濤的研究結論基本相似[10];而桂南地區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的集聚度明顯高于廣西其余地區地區,這主要與優質衛生資源的沉積效應有關[11]。婦幼衛生人力資源聚集在廣西經濟較發達的桂南地區,以南寧市尤為典型,各類婦幼衛生人員的集聚度均明顯高于其余13個地市,且各項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的差值均接近于0,說明南寧市婦幼衛生人力資源按人口、地理均衡性均較好。
本研究還顯示,低人口密度且經濟欠發達的桂西地區,婦幼衛生人力資源聚集度小于1,地理均衡性較差,與郭振友等的研究結論相似[12]。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桂西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差,且缺乏人才激勵政策;另一方面源于桂西地區地廣人稀的貧困山區較多,相關機構在進行婦幼保健機構衛生人力資源規劃與配置時,僅考慮人口因素而忽略了地理因素的影響。
因此,建議政府部門在進行婦幼衛生資源規劃時應因地制宜,在人口密集區,應建立健全廣西婦幼衛生發展與保障體系:在桂西地廣人稀地區,應重視衛生人力資源的地理可及性;在桂東、桂南高人口密集區,應重視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人口公平性[13]。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應優化鄉村衛生健康工作隊伍,提高鄉村衛生服務水平,初步滿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本需要。因此,應重視提高農村基層婦幼衛生人員地位與待遇水平,建立可持續的婦幼衛生人才培養機制,減少廣西農村地區婦幼衛生人力資源流失。
廣西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自治區。進入“十三五”以來,廣西貫徹落實《“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興邊富民行動規劃(2016-2020年)》,不斷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婦幼衛生投入,強化民族地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婦幼衛生資源向貧困的少數民族地區傾斜,少數民族地區婦幼健康水平持續改善。廣西少數民族聚居區GDP多低于1000億元,屬于廣西欠發達地區,且多地處地廣人稀的偏遠山區,難以招聘和留住婦幼衛生人才,婦幼衛生資源集聚度處于廣西末尾水平,偏遠山區的居民難以真正享受到均等化的婦幼衛生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健康結果的公平性。此外,由于近年來廣西“三甲”醫院的擴張,“虹吸”了大量婦幼衛生人力資源,加劇少數民族地區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缺乏的現象,與彭蓉[14]和凡滇琳[15]對廣西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研究相一致。因此,建議相關部門應該通過人才規劃和政策導向,發揮廣西區內醫學院校的優勢,通過增加少數民族定向生培養,建立起少數民族地區衛生人才建設長效機制。同時,可鼓勵南寧、柳州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對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對口支援。
從總體來看,2019年廣西14個地級市中,僅有14.3%的地級市為DEA有效,且規模效率的平均值高于純技術效率的平均值,說明當前廣西婦幼保健機構衛生資源配置已達一定規模,規模不經濟的現象導致由增加資源投入帶來邊際效益下降,而純技術效率還可提升,因此,提高資源利用率的重心應放在提升純技術效率上。本研究顯示,廣西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GDP>3000億元),如南寧、柳州、桂林市的婦幼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綜合技術效率相對較低,而經濟較為落后的廣西少數民族聚集地區(GDP<2000億元)綜合技術效率相對較高。究其原因,由于衛生人力資源的“集聚效應”,廣西經濟較發達地區衛生人力資源相對過剩,而經濟較發達地區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缺乏。此外,廣西非DEA有效地級市均處于規模報酬遞減,提示廣西婦幼保健機構效率較低的原因并非婦幼衛生投入不足。究其原因,源于廣西婦幼保健機構內部管理普遍欠佳[10],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的結構和組合未達最佳狀態。
因此,建議今后在進行“十四五”衛生規劃時,應強化婦幼保健機構內部管理;完善偏遠、貧困地區婦幼衛生人員的績效分配政策,可通過薪酬激勵、職稱晉升、推進醫共體建設等方面的保障政策,發揮大醫院的人才、 技術優勢,從整體上提升廣西婦幼保健機構的醫療與衛生服務水平。在婦幼衛生人力資源的職稱配置上,可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高、中、初級職稱比為1∶3∶1的標準對職稱結構進行調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