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彤 陳莉莉 劉榮芳 王爽 陳美紅 艾小燕
子宮腺肌瘤屬于常見的婦科腫瘤,好發于育齡期女性。近年來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生活質量的提高及婦科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子宮腺肌瘤患者希望保留器官和功能[1]。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微創術式,適用于較為年輕、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但單純采用手術治療無法徹底切除病灶,術后復發率較高[2-3]。GnRH-a 屬于天然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能夠與垂體GnRH 受體結合,對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進行抑制,促使病灶萎縮,但該藥物長期應用不良反應較多[4-5]。桂枝茯苓丸作為中醫治療婦科疾病的常用方劑,具有緩消癥瘕、活血化瘀作用,能夠改善炎癥反應,對子宮內膜增生進行抑制[6]。鑒于此,本研究將觀察桂枝茯苓丸聯合GnRH-a 治療子宮腺肌瘤術后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 般資料 選擇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于江西省婦幼保健院治療的60 例子宮腺肌瘤患者。(1)納入標準:①西醫診斷參照文獻[7]《婦產科學》中有關標準;②中醫診斷參照文獻[8]《中醫婦科學》中有關標準;③均行腹腔鏡手術治療,且經術后病理確診為子宮腺肌瘤;④未生育或仍有生育要求,有保留子宮意愿。(2)排除標準:①精神行為異常,依從性較差;②具有腹部手術史;③合并子宮頸及子宮內膜病變;④肝、腎、心功能不全。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30 例。研究獲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60 例患者均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全身麻醉,置入腹腔鏡后探查盆腔情況,對腺肌瘤部位、大小進行了解,取切口于突出漿膜面的腺肌瘤病灶邊緣,用單級電鉤切凈病灶,隨后用1 號可吸收線縫合。對照組術后月經來潮第1 天采用GnRH-a(注射用戈那瑞林,生產廠家:馬鞍山豐原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60063,規格:25 μg)治療,25 μg/次皮下注射,每28 d 重復1 次,連續使用3 個月。觀察組采用GnRH-a 聯合桂枝茯苓丸(生產廠家:廣盛原中醫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4020280,規格:每丸重6 g)治療,GnRH-a 使用方法同上;桂枝茯苓丸:6 g/次,3 次/d,術后第1 天開始服用,月經來潮后停藥,經期結束后繼續服用,1 個療程為3 個月,連續服用1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1)痛經評分:術前、術后3、12、24 個月時采用VAS 評估,評分范圍0~10 分,評分最低分0 分代表無痛,評分最高分10 分代表難以忍受的劇痛[9]。(2)月經量:術前、術后3、12、24 個月時采用PBAC 評分法評估,其中血染面積<整張衛生巾的1/3 為1 分;血染面積在整張衛生巾的1/3~3/5 為5 分;血染面積基本為整張衛生巾為20 分,PBAC 評分>100 分(月經量>100 mL)即可判定為月經量過多[10]。(3)子宮大小:術前、術后3、12、24 個月時采用超聲測定子宮長徑、前后徑和橫徑,計算子宮體積。(4)術后隨訪24 個月,統計兩組妊娠率及復發率(伴有月經過多、痛經癥狀的患者,術后癥狀緩解后又再次出現原有癥狀,且程度達到或超過術前水平即可判斷為復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 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年齡22~41 歲,平均(30.24±3.09)歲;病灶直徑3~10 cm,平均(5.39±1.02)cm;體重指數(BMI)18.3~23.9 kg/m2,平均(21.56±0.85)kg/m2。對照組:年齡21~40歲,平均(29.89±3.13)歲;病灶直徑3~9.8 cm,平均(5.44±0.98)cm;BMI 18.1~23.8 kg/m2,平均(21.50±0.82)kg/m2。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痛經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12、24 個月時,觀察組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痛經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痛經評分比較[分,(±s)]
*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2.3 兩組月經量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PBAC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12、24 個月時,觀察組PBAC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月經量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月經量評分比較[分,(±s)]
*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2.4 兩組子宮體積比較 術前兩組子宮體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12、24 個月時,觀察組子宮體積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子宮體積比較[cm3,(±s)]

表3 兩組子宮體積比較[cm3,(±s)]
*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2.5 兩組妊娠率及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妊娠率高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妊娠率及復發率比較[例(%)]
子宮腺肌瘤對患者生育功能影響較大,子宮切除術為治療該病的一種根治性方法,療效確切,但會對卵巢供血功能造成影響,致使生育能力喪失,多數患者難以接受[11]。近年來腹腔鏡手術已成為治療子宮腺肌瘤的優選方法,可將病灶組織剝離,促使患者子宮完整性及生育能力得以保留[12-13]。但子宮腺肌瘤屬于彌漫性疾病,病變范圍廣,且形態不統一,術中難以將病灶徹底切除,術后易復發[14]。于子宮腺肌瘤患者術后輔以藥物治療,這對降低復發率、改善患者預后尤為重要,但采取何種藥物針對治療臨床上尚未形成統一標準。
GnRH-a 可作用于下丘腦-垂體-性腺軸,與垂體GnRH 受體結合,對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進行抑制,使體內雌激素水平處于低水平狀態或斷絕狀態,持續用藥可對隱藏和潛伏病灶進行抑制,避免局部切除后殘留病灶復發[15-16]。有研究指出,術后應用GnRH-a 能減少子宮腺肌瘤復發,但長期使用GnRH-a 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從中醫角度出發,子宮腺肌瘤歸屬于“痛經”“癥瘕”等范疇,并認為血瘀是該病的病理基礎,多因手術損傷、先天不足、情志不暢、外感邪氣等因素致血脈失養,影響氣血運行,瘀滯胞宮而發病,故臨床治療應注重化瘀軟堅散結、行氣活血[17]。桂枝茯苓丸方出自張仲景《金匱要略》,該方中桂枝為君藥,溫通經脈而行瘀滯;桃仁為臣藥,活血化瘀而破瘕塊;茯苓、牡丹皮、芍藥為佐藥,健脾養心、散血行瘀、柔肝理脾。全方配伍,共奏活血化瘀、消癥止痛、調理氣血之功[18]。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桂枝茯苓丸有利于調節患者性激素水平,對子宮內膜增殖進行抑制,從而減輕炎癥反應,阻止腫瘤持續生長,并能夠改善血液黏稠度,增強內源性鎮痛作用[19-2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3、12、24 個月的VAS 評分、月經量評分及子宮體積低于對照組,妊娠率高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出在子宮腺肌瘤患者術后采用桂枝茯苓丸聯合GnRH-a 治療有利于減少月經量,緩解痛經情況,促使子宮體積縮小,降低復發率,提高妊娠率,利于預后。中醫療法從“整體觀念”出發,可標本兼顧,降低疾病復發風險,且毒副作用小、較為安全,但中藥起效慢,存在一定不足。GnRH-a 能夠快速改善患者經期腹痛及月經過多癥狀,同時輔以桂枝茯苓丸,兩者聯合使用可協同增效,更好地改善患者痛經等癥狀,促進月經量、子宮體積復常,預防疾病復發,并能夠提高妊娠率。但本次研究中觀察病例數少,可能對研究結果可信度造成一定影響,臨床還有待擴大樣本量深入研究分析,獲得更為準確的研究數據,為子宮腺肌瘤的治療提供更為可靠的指導,以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桂枝茯苓丸聯合GnRH-a 用于子宮腺肌瘤患者術后治療中效果確切,可減少月經量,緩解痛經癥狀,促使子宮體積減小,預防疾病復發,提高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