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軍 李靖 王新麗 付娜娜 韓新
特發性膜性腎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種常見的腎小球疾病,主要表現為低蛋白血癥、蛋白尿增加[1]。近年來,IMN 發病率呈升高趨勢,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可發展為終末期腎病,引發不良預后[2]。對于IMN,目前有關指南推薦以激素+免疫抑制劑治療,但經規范治療后仍有1/3 左右的患者由于對這兩類藥物不敏感、不耐受難以取得理想療效[3]。近年來,中醫在IMN 治療中逐漸得到應用,并取得優良成效。臨床發現,IMN 患者多見氣虛血瘀夾濕證,治療應注重補中益氣、祛濕利水、活血祛瘀[4]。故筆者擬用健脾祛濕法,臨床觀察可見健脾祛濕法應用于IMN(氣虛血瘀夾濕證)治療中獲得良好收益,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壽光市中醫醫院接收的IMN(氣虛血瘀夾濕證)患者92 例。納入標準:西醫符合文獻[5]《臨床腎臟病學》中IMN 診斷標準,經腎活檢證實;中醫符合文獻[6]《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試行方案)》中氣虛血瘀夾濕證辨證標準;近期未接受過有關治療;可嚴格遵照醫囑服藥;年齡18~75 歲。排除標準:伴有嚴重感染、嚴重肝病、心臟病、胃腸道疾病、傳染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造血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精神類疾病、語言功能障礙、合并其他腎臟疾病、過敏體質、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病情資料不全、治療期間更換治療方案。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6 例。入選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由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兩組均予以飲食指導,宜進食低脂、低鹽、優質蛋白食物,避免食用肥甘厚膩、辛辣、刺激性、生冷食物,囑咐適量運動、注意休息、預防感冒,給予降壓、降脂、抗凝等對癥治療,并給予規范激素治療。對照組予以環磷酰胺(生產廠家: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0857,規格:0.2 g)治療,0.8~1.0 g/次,靜脈滴注,1 次/月,治療3 個月。研究組予以健脾祛濕法聯合環磷酰胺治療,環磷酰胺用法同對照組,健脾祛濕法組方如下:金櫻子10 g,肉桂3 g,益母草10 g,太子參20 g,白術10 g,車前草10 g,地龍10 g,黃芪20 g,豬苓10 g,赤小豆10 g,澤瀉10 g,芡實10 g,茵陳10 g。以水煎服,1 劑/d,早晚各溫服1 次。治療3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 療效 以中醫癥候積分減分率評估兩組治療3 個月后療效,減分率=(治療前積分-治療3 個月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減分率≥91%為治愈;臨床癥狀和體征顯著減輕,減分率71%~90%為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減輕,減分率31%~70%為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未減輕或加重,減分率≤30%為無效[7]。其中有效、顯效和治愈之和即為總有效。
1.3.2 中醫癥候積分 比較兩組治療前和治療3 個月后中醫癥候積分,包括全身浮腫、食少納呆、疲倦乏力、腹脹、氣短懶言、口中黏膩,0、2、4、6分分別代表癥狀無、輕、中、重,得分與病情嚴重程度成正比[8]。
1.3.3 尿素氮(BUN)、肌酐(Scr)、24 h 尿蛋白定量(24 h UTP)、白蛋白(ALB)、胱抑素C(Cys C)、抗M 型磷脂酶A2 受體(PLA2R)水平 于治療前和治療3 個月后各采集1 次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3 500 r/min,15 min)取血清,以速率法、終點法、溴甲酚綠法、免疫比濁法、間接免疫熒光法分別測定BUN、Scr、ALB、Cys C、抗PLA2R 水平,并采集患者24 h 尿液,以鄰苯三酚紅鉬比色法測定24 h UTP。
1.3.4 不良反應 包括肝功能異常、消化道反應、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22.0 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女16 例,男30 例;年齡18~74 歲,平均(45.67±13.45)歲;病程2~33個月,平均(17.16±7.48)個月;Ehrenreich-Churg分期:20 例Ⅰ期,17 例Ⅱ期,9 例Ⅲ期。研究組女20 例,男26 例;年齡20~75 歲,平均(49.79±12.50)歲;病程4~34 個月,平均(19.53±7.03)個月;Ehrenreich-Churg 分 期:22 例Ⅰ期,18 例Ⅱ期,6 例Ⅲ期。兩組年齡、Ehrenreich-Churg 分期、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療效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91.30%)明顯較對照組(63.04%)高(χ2=10.428,P=0.001),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全身浮腫、食少納呆、疲倦乏力、腹脹、氣短懶言、口中黏膩等中醫癥候積分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3 個月后全身浮腫、食少納呆、疲倦乏力、腹脹、氣短懶言、口中黏膩等中醫癥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分,(±s)]

表2 (續)
2.4 兩組BUN、Scr、24 h UTP、ALB 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BUN、Scr、24 h UTP、ALB 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3 個月后,BUN、Scr、24 h UTP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均較對照組低,ALB 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研究組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BUN、Scr、24 h UTP、ALB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BUN、Scr、24 h UTP、ALB水平比較(±s)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5 兩組Cys C、抗PLA2R 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Cys C、抗PLA2R 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3 個月后,Cys C、抗PLA2R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Cys C、抗PLA2R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Cys C、抗PLA2R水平比較(±s)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6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研究組(6.52%)較對照組(21.74%)低(χ2=4.389,P=0.036),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現階段,醫學界對IMN 的發病機制尚未闡明,多認為與感染、遺傳、藥物、過敏體質、代謝性與系統性疾病有關[9]。2012 年,腎臟病全球促進委員會將環磷酰胺作為治療IMN 一線藥物,發揮抑制免疫、抑制DNA 合成的作用[10]。吳剛等[11]在激素基礎上給予IMN 患者環磷酰胺治療,可明顯提升治療效果。但環磷酰胺長時間使用,會出現膀胱炎、肝腎損傷、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限制其臨床應用[12]。
IMN 在中醫學中屬“尿濁”“水腫”等范疇,此類患者臟器虧虛,氣化無力,以致氣化受阻,氣機郁滯,津液輸布、排泄不力,水濕毒邪蘊積,久之則水腫,進而發病[13]。本研究針對IMN 氣虛、濕熱、脾虛等病機特點,決定采用健脾祛濕法,其組方包括金櫻子、肉桂、益母草、太子參、白術、車前草、地龍、黃芪、豬苓、赤小豆、澤瀉、芡實、茵陳,其中金櫻子性平,味酸、甘、澀,可固腎澀精;肉桂性熱,味辛、甘,可溫經活血、溫補腎陽;益母草性寒,味辛、苦,可利尿消腫、活血調經;太子參性平,味甘、苦,具有大補元氣功效;白術性溫,味苦、甘,可燥濕益脾;車前草性寒,味甘,可解毒利尿;地龍性寒,味咸,具有利尿功效;黃芪性微溫,味甘,可健脾補中;豬苓性平,味甘、淡,發揮利水、滲濕的作用;赤小豆性平,味甘,可利水消腫;澤瀉性寒,味甘、淡,可瀉熱、利水滲濕;茵陳性微寒,味苦、辛,可清熱祛濕。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解毒利尿、化濕利水之功效[14]。且現代藥理指出,黃芪有效成分黃芪皂苷能減少尿蛋白,阻止腎臟纖維化,發揮保護腎功能的作用,地龍可改善血液流變性,促進腎臟血液循環,還具有抗菌、利尿等作用,白術具有增強免疫、抗炎、抗氧化等功效,能促進腎損傷恢復,減少尿蛋白[15-17]。本研究以總有效率、中醫癥候積分、BUN、Scr、24 h UTP、ALB 水平評價療效,發現研究組總有效率、ALB 水平明顯較對照組高,中醫癥候積分、BUN、Scr、24 h UTP 水平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提示在環磷酰胺基礎上加用健脾祛濕法治療IMN 效果顯著,能改善腎功能,減少蛋白尿,提高白蛋白水平,促進癥狀緩解。可能在于健脾祛濕法用地龍、車前草、澤瀉、茵陳等性寒之物清熱燥濕,用太子參大補元氣,使用白術、黃芪等調理脾胃,恢復其運化功能,取得升清陽、降濁陰、除水濕的效果,從而減少蛋白尿,改善腎臟功能。但健脾祛濕法對4 例患者無效,可能在于經激素、免疫抑制劑治療后患者對該組方敏感性下降,或者患者為難治性IMN,治療難度大。
有資料顯示,IMN 的發生與補體系統活化具有密切關系,抗PLA2R 為補體系統中主要抗原,能與足細胞上對應的抗原結合,激活補體,損傷足細胞,導致尿蛋白大量分泌,進而引發IMN[18-19]。Cys C 是一種分泌性蛋白質,僅可被腎臟清除,能反映出腎小球濾過率,當腎小球受損時,血清Cys C 濃度上升,且與病情嚴重程度成正比,可作為評價腎損傷的靈敏生物標志物[20]。本研究發現,兩組治療3 個月后Cys C、抗PLA2R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較對照組低(P<0.05)。分析原因為健脾祛濕法中黃芪、白術等中藥可改善免疫、抗炎,抑制補體系統活性,并促進腎功能恢復,改善Cys C、抗PLA2R 水平。本研究還發現,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52%,低于對照組的21.74%(P<0.05),說明健脾祛濕法、環磷酰胺聯合用藥方案安全性高。
綜上可知,應用健脾祛濕法聯合環磷酰胺治療特發性膜性腎病可調節抗PLA2R、Cys C 表達,改善腎功能及白蛋白水平,減少尿蛋白,促進癥狀緩解,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