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蕊,呂超,朱寶錦,張磊,肖迎松
(1.東北石油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黑龍江大慶 163318;2.黑龍江省石油石化多相介質處理及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黑龍江大慶 163318)
本文作者研究的氣液分離器的結構如圖1所示,尺寸見表1,上端為溢流管,氣相介質從其溢出;下端為底流管,液相介質從其流出。

圖1 氣液分離器結構示意

表1 氣液分離器幾何尺寸 單位:mm
入口邊界為速度入口(Velocity),由于模擬在流量脈動條件下,故入口速度是非穩態的,以50.25 Hz的脈動頻率變化,脈動的周期為1 s、脈動峰值為7.7 m/s,因此通過導入UDF方程的方法來實現入口速度的非穩態,水力直徑為7.5 mm,溢流口和底流口均為自由出流(Outflow)。溢流分流比為60%,氣液比30%,Simplec算法用于速度壓力的耦合,氣液旋流器墻壁為無滑移邊界條件。
從截面Ⅰ的氣相云圖(如圖2所示)可知:隨著柱段長度從39 mm增大到88 mm,旋流器軸向中心的氣核維度逐漸變小,相同范圍內的氣相濃度也隨之降低。且從氣相體積分數為0.82的等值面圖也可以看出,遮罩內的氣相體積逐漸降低,到柱段長為88 mm時,氣核的體積降到了最低。

圖2 穩渦罩柱段長39、50、78、88 mm及無罩的分離器截面Ⅰ氣相云圖對比
從圖3可以發現:在穩渦罩內部,旋流器軸向中心,4種柱段長度旋流器的氣相體積分數均在0.9左右;在以半徑為10 mm的圓周內,39 mm的氣相體積分數最高,且隨著長度的增加,氣相體積分數降低。穩渦罩外表面的氣相體積分數隨著柱段長度的增加而增加,最高達到了0.78。因此,穩渦罩的柱段越長,罩外氣相沿罩下移,進而從導流孔進入其內部的機會就越小,這樣會使這些氣相隔絕在罩外,從而影響分離性能。另外,無罩時,雖然在軸心處氣相體積分數均高于帶穩渦罩的情況,但無罩時氣核維度不大,匯聚的氣相少。故穩渦罩旋流器的柱段長為39 mm時,對氣相在中軸處的聚集效果最好。

圖3 截面Ⅰ氣相體積分數
以入口為恒定流速條件下的分離效率公式(1)為基礎:

(1)
式中:為底流含氣濃度;為入口含氣濃度。
推導得到適用于脈動條件下的分離效率:

(2)
式中:為溢流分流比;為底流口氣體質量流率;為底流口混合相質量流率;為入口氣體質量流率;為入口混合相質量流率。
瀝青質量直接影響混合料質量,應選用具有良好溫度敏感性、抗老化性,含蠟量低的優質瀝青。本文采用70#道路石油瀝青,其主要技術指標如表4所示。
根據式(2)計算出各時刻的分離效率并繪制效率曲線,如圖4所示。內部流場平穩后,無罩時分離效率最低,且不穩定,柱段長度為39 mm的穩渦罩旋流器的分離效率高達95%,隨著柱段長度的增加,分離效率逐漸下降至94%。從圖中的局部放大部分可以發現:隨著柱段長度的增加,效率曲線的波動幅度逐漸增大,這表明柱段長度增加,穩渦罩對脈動流的抑制作用減弱,導致其分離性能不穩定。

圖4 穩渦罩不同柱段長度效率圖線
如圖5所示:從不同時刻的穩渦罩旋流器截面Ⅰ的壓力云圖可以發現,隨著柱段長度從39 mm增大到88 mm和時間從3.9 s變化到4.0 s,位于遮罩內的低壓區變得不穩定,不能保持在相對一致的低壓下;無罩時低壓范圍明顯減小,且低壓區壓力不穩定;柱段長度為39 mm的穩渦罩內低壓區范圍更大,且壓差更小,對軸心處氣相物質的舉升力也更穩定持續,分離效率最高。

圖5 穩渦罩柱段長39、50、78、88 mm及無罩的分離器截面Ⅰ不同時刻壓力云圖
穩渦罩內部壓力如表2所示,可知:在3.9、3.95、4.0 s三個時刻,穩渦罩中心壓力均為負壓;但穩渦罩邊緣壓力則正負均存在。通過計算其中心與邊緣的壓力差,可得到穩渦罩內部負壓區域的大小,即壓力差越小,穩渦罩內負壓區域越大。將不同柱段長度3個時刻的壓力差計算平均值,可以對其進行比較。計算發現:隨著柱段長度從39 mm增長到88 mm,平均壓力差從1 327.62 Pa增長到了2 257.07 Pa,無罩時的平均壓力差更是高達9 378.07 Pa,故穩渦罩柱段長為39 mm時,其內部負壓區范圍最大,則產生對氣相物質的舉升力越強,從而提升了旋流器的分離性能。

表2 穩渦罩內部壓力
為進一步驗證數值模擬結果的準確性,加工旋流器的實體模型以及不同尺寸的穩渦罩實體模型,如圖6所示,通過替換不同尺寸的穩渦罩進行試驗。

圖6 “柱+錐”狀遮罩實體模型
使用變頻器與動力柜相連來對脈動流進行模擬,通過觀察玻璃轉子流量計內轉子的變化,可以明確脈動的頻率和周期。室內試驗系統如圖7所示。

圖7 室內試驗系統
使用室內試驗系統,對分離器的分離效率進行測量,在氣液比為30%、分流比為60%的同一操作參數下,對試驗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得到不同柱段尺寸穩渦罩旋流器的分離效率,如表3所示。由于現實工況下所存在的誤差,試驗效率值低于模擬值,誤差在可接受范圍內。模擬效率與試驗效率對比如圖8所示。

表3 穩渦罩不同柱段尺寸樣機試驗分離效率

圖8 模擬效率與試驗效率對比
根據試驗得到的數據,應用Origin軟件對其進行分析,擬合出不同柱段長度與旋流器分離效率的關系式(3),相關系數為0.997 01,表明二次多項式的擬合相關度高,具有可信度。
=93193-0000 3-0003 2
(3)
其中:為旋流器分離效率(%);為柱段的長度(mm)。
此外,加工有機玻璃模型,試驗過程中使用高速攝像機對有機玻璃段進行拍攝,如圖9所示,觀察旋流場中氣核的運動狀態,如圖10所示。

圖9 高速攝像圖示

圖10 不同“柱+錐”狀遮罩柱段尺寸氣核對比
從圖10可以發現:穩渦罩柱段長為39 mm時,旋流器流場中的氣核聚集在軸心處附近,且氣核底端沒有觸摸到底錐,故只有少量氣相物質從底流口跑出,絕大多數氣相從溢流口溢出;隨著穩渦罩柱段尺寸的增加,旋流器軸心氣核的底端距離底錐越來越近,當柱段為88 mm時,氣核已將底錐尖端掩蓋。由此可知:柱段長度增加,氣相物質從底流跑出的量也在增加,分離效率降低。
除分離效率直觀評價外,旋流強度也是評價旋流器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認為,旋流器的旋流強度越大,其對混合相介質的分離效果越好。
=
(4)

(5)

(6)

(7)
其中:為氣流旋轉動量矩;為軸向動量矩;為軸向動量;為出口截面積;為入口截面積;為氣流密度;為氣流流量;為切向速度;為氣液通過遮罩的平均旋轉半徑。
從式(7)可以得知:旋流強度與遮罩柱段的長度成反比,其值隨著柱段長度的增加而減小,即印證了旋流器的分離效率隨著遮罩柱段長度的增加而降低。
(1)經過數值模擬研究發現,4種柱段長度的穩渦罩分離效率均很可觀,但其中39 mm柱段的效果最好,模擬分離效率高達95%,且其對脈動的削弱作用最強,旋流器分離性能最穩定。
(2)樣機試驗與高速攝像試驗進一步驗證了數值模擬結果,得出了穩渦罩4種不同柱段尺寸的最優值——39 mm,并且擬合出柱段長度與旋流器分離效率之間的關系式,相關系數高達0.997,分離效率隨柱段長度的增加而降低。穩渦罩柱段長39 mm時,氣液旋流分離器對氣液兩相的分離效果最好,試驗效率高達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