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智云,單 文,蔡麗娟
(東莞市黃江醫院內一科 廣東 東莞 523750)
2 型糖尿病是發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以中老年人群為主。臨床上治療2 型糖尿病的藥物種類較多,效果良好,但是患者的病情發展還會受到患者的一些日常行為習慣的影響,比如飲食、運動等。因此,做好自我管理對促進2 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改善十分重要。由于2 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長,患者難以堅持良好的自我管理,尤其是老年患者記憶力減退,對疾病知識較為缺乏,其自我管理能力相對更弱。因此,應當提高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認知,以此加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討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對老年2 型糖尿患者疾病認知與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3 月—2021 年2 月東莞市黃江醫院收治的120 例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根據隨機編號分組的方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0 例。
納入標準:①經檢查后確診為2 型糖尿病的患者;②患者具備正常的溝通交流能力;③患者無精神障礙。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②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③伴有內分泌、慢性心臟病、腦卒中等疾病者。研究組男35 例,女25 例;年齡58 ~76 歲,平均年齡為(67.21±8.85)歲;病程1 ~5 年,平均病程為(2.86±1.08)年。對照組男36 例,女24 例;年齡57 ~78 歲,平均年齡為(67.75±8.63)歲;病程1 ~5 年,平均病程為(2.79±1.0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為:(1)向患者發放健康宣傳手冊,采取集中授課的方式,來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主要包括告知患者并發癥的預防措施,指導患者正確飲食,定期對血糖水平進行測量,合理用藥與運動等多個方面的講解。(2)將集中授課的相關內容錄制成視頻,傳送至公共交流平臺,讓患者能夠反復觀看,加強記憶,從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方法為:(1)成立健康教育小組,包括2 名醫生、2 名護士、1 名營養師。對小組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包括工作職責、健康教育流程與方法、與患者溝通技巧等,確保小組能夠順利開展健康教育。(2)收集患者的基礎資料,通過詢問、調查問卷的方式掌握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對患者的情況進行等級劃分,根據劃分的等級進行健康教育。(3)落實健康教育。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士向患者明確自身的角色與職責,并強調工作的保密性與責任,為患者制定護理計劃,向患者講解大致的健康教育內容、流程安排等,向患者發放健康教育手冊。②每月進行1 次訪談,主要內容包括患者在平常的自我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所認為的解決方法,引導患者探討其認為的解決方法中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的方法,詢問患者對于計劃的實施是否存在困難,若存在則進行探討與改進。③開展糖尿病健康知識講座,每3個月進行1次。提前通過電話等聯系方式通知到患者。主要內容包括糖尿病的發病原因、發病機制、病情程度分級、治療方式,以及并發癥類型、發生原因和預防方法,并向患者強調定期檢查的重要性。為患者講解日常生活中飲食、運動等注意事項。④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多給予患者鼓勵和安撫,向患者介紹病情控制情況良好的病例,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做好與患者家屬的溝通,指導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支持。⑤開放免費咨詢通道,包括電話、微信和QQ 咨詢等,確保患者的有關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答。
對比兩組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自我管理能力。(1)疾病認知程度:采用我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定,評定內容包括基礎知識、癥狀及危害、治療原則、合理用藥,各方面評分均為25 分,評分越高表明疾病認知程度更高。該調查表的Cronbach’s α 為0.776,信度良好。(2)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調查表,調查的內容包括治療依從性、飲食管理、運動管理、血糖監測管理方面,各方面評分為20 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好。該調查表的Cronbach’s α 為0.781,信度良好。(3)血糖水平:比較護理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 血糖變化。(4)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估,總分值為100 分,滿意分值為>90 分,一般滿意的分值為60 ~89 分,而不滿意為<60 分以下。總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例數/本組總例數×100%。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對比(±s,分)

表1(續)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對比(±s,分)
護理前,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研究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變化(±s)
護理后,觀察組的總滿意度(95.35%)高于對照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n(%)]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變化,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當前我國成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經達到了11.6%,而這一數值在老年人群中會更高,年齡處于60 ~69 歲范圍內的人群糖尿病的發病率高達22.5%,我國的成人糖尿病的發病人數已經有近一億人,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糖尿病作為一種終身性疾病,能夠被預防和控制,但是無法根治,因此,控制血糖是緩解病情發展的關鍵。
相關研究表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嚴重影響病情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指的是患者在病情發作期間,自身長期對自我行為進行監督管理的能力,包括堅持鍛煉、嚴格遵照醫生的叮囑用藥、合理飲食、定期對自身血糖水平進行檢測,以及在突發情況時患者的應急能力等。良好的自我管理對患者的病情控制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是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管理能力不斷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因此,采用合適的護理措施幫助提高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與自我管理能力十分必要。
本研究中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中,通過一對一的咨詢方式,評估了患者的疾病認知情況與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根據評估結果來了解患者的大致情況,有利于設計針對性的干預計劃,以便幫助患者提高對疾病的認知,改變生活的高危行為、不良習慣等,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本文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疾病認知程度、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疾病認知程度、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 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表明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與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分析原因:(1)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差主要是因為患者對健康知識的缺乏。本次的健康教育中采用了訪談干預,該過程中能夠加強患者對自我的思考,使其更透徹地理解健康知識,加深記憶,增減患者的主動意識,促使其自覺維護自身健康。(2)在健康教育中加強了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促使患者得到了來自護士與家庭的鼓勵和支持,對其依從性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研究結果還表明,護理后,觀察組的總滿意度(95.35%)高于對照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表明采用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能夠明顯提高護理質量,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有利于疾病康復。
綜上所述,在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實施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與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有利于促進患者的病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