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亮,王青娟,古日珍
(深圳市龍崗區第三人民醫院超聲影像科 廣東 深圳 518115)
子宮肌瘤是一種婦科常見腫瘤,發生機理主要為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臨床上以月經量增加、陰道不規則出血、腹部壓迫等為主要癥狀,若治療不及時可嚴重影響患者的性功能及卵巢功能,甚至引起不孕癥,因此及時、準確診斷十分重要。早期階段,子宮肌瘤無顯著表現,病灶發展至后期可能會出現數量增加、體積增大等狀況,引起月經異常、腰酸、下腹墜脹、腹部腫塊等一系列癥狀,對患者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影響。既往子宮肌瘤診斷多選用宮腔鏡檢查、超聲檢查及腹腔鏡檢查等方式。經腹部超聲檢查作為現階段臨床診斷子宮肌瘤的一種常用方式,雖然能夠對子宮及其周圍組織狀況予以探查,成像質量良好,但經腹部超聲技術的空間分辨率較低,對于一些特殊部位的肌層病灶影像學特征無法顯現,且探查過程中極易受到腸道氣體、腹部脂肪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導致誤診率上升。經陰道彩超檢查可彌補經腹部超聲技術存在的不足,通過高頻探頭能夠清晰顯示子宮動脈血流狀況,于短時間內獲取精準的多普勒頻譜,清晰顯現子宮形態,明確病變部位與周圍組織之間的關系,還能夠清晰顯示病灶內部或者周圍血流狀況,有利于診斷準確性提升,但現階段經陰道彩超用于子宮肌瘤診斷中的效果還存在一定爭議。本研究選取60 例疑似子宮肌瘤患者,分析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子宮肌瘤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2 月—2021 年1 月深圳市龍崗區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60 例疑似子宮肌瘤患者。
納入標準:①以腰酸背痛、白帶增加、經期異常及月經量增加為主要癥狀;②經超聲檢查初步診斷為子宮肌瘤;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腫大器官病癥;②伴精神異常;③存在超聲檢查禁忌;④依從性差。患者年齡31 ~51 歲,平均年齡(41.02±4.36)歲;病程最短2 個月,最長5 年,平均(2.37±0.86)年。以穿刺病理活檢為金標準,60 例疑似子宮肌瘤患者中,58 例子宮肌瘤,2 例非子宮肌瘤。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所有患者均給予經陰道彩超檢查:選取邁瑞公司生產制造的彩超診斷儀,型號為V11ˉ3E,探頭頻率設定為4.5 MHz ~10.0 MHz。受檢者取膀胱截石位,檢查前囑患者排空膀胱,并指導其握緊雙拳置于臀部兩側,適當抬高臀部10 ~20 cm,將避孕套套于彩超診斷儀探頭上并均勻涂抹耦合劑,緩慢置入受檢者陰道內,從多角度、多方位觀察受檢者子宮內部情況,包括子宮大小、肌層回聲及子宮形態等,判斷是否存在子宮肌瘤。
觀察并對比病理檢查結果與經陰道彩超檢查結果,包括子宮肌瘤數量、部位,同時記錄子宮肌瘤影像學特征。

手術探查及穿刺病理活檢顯示,60 例疑似子宮肌瘤患者中,58 例子宮肌瘤,2 例非子宮肌瘤。58 例子宮肌瘤患者中,術中探查子宮肌瘤數量72 個,子宮肌瘤部位:11 例黏膜下肌瘤,9 例闊韌帶肌瘤,27 例肌壁間肌瘤,11 例漿膜下肌瘤;經陰道彩超檢出子宮肌瘤57 例,檢出非子宮肌瘤3 例。57 例子宮肌瘤患者中,經陰道彩超檢查測出子宮肌瘤數量70 個,數量符合率為97.22%(70/72)。子宮肌瘤部位:11 例黏膜下肌瘤,9 例闊韌帶肌瘤,26 例肌壁間肌瘤,11 例漿膜下肌瘤,部位符合率為98.28%(57/58)。陰道彩超診斷子宮肌瘤的符合率為98.28%(57/58),陰道彩超檢查診斷結果與穿刺病理活檢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009,= 0.315)。見表1。

表1 病理與彩超診斷結果統計表
(1)11 例黏膜下肌瘤。肌瘤突向宮腔生長,與宮腔內膜之間有間隙,子宮內膜出現缺損狀況,回聲呈低回聲結節突向宮腔,瘤體中呈條狀血流信號。(2)9 例闊韌帶肌瘤。盆腔可見腫塊,與子宮之間的界限較為清晰,內部回聲不均勻,多為實性。(3)26 例肌壁間肌瘤。子宮肌層組織內存在肌瘤,子宮肌層可見中回聲、低回聲及中高回聲,伴有或者無后方回聲衰減;子宮肌層與腫瘤體之間的界限十分清晰;瘤體可見液性暗區、清晰邊界,回聲以低回聲為主,內在呈散點狀血流信號;若腫瘤體積較大,回聲呈螺旋狀,伴多層衰減聲影,邊緣清晰。瘤體周圍呈環狀彩色血流信號;肌瘤較大時,可導致宮腔內膜變形及回聲移位。(4)11 例漿膜下肌瘤。肌層中腫瘤有異常回聲,朝漿膜下突出,越過子宮漿膜層;呈中等回聲或者回聲較弱,瘤體、子宮未分離;瘤體周圍呈環狀血流信號,朝瘤體延伸。(5)1 例漏診。未探及顯著的連接肌瘤蒂狀回聲,肌瘤周圍未探及半環狀血流信號。
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疾病,其發生機理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遺傳、性激素水平異常等一系列因素有關,以中年女性或育齡期女性為高發人群,大多數患者無自覺癥狀,主要經體檢發現,少數患者可能出現月經量增加、陰道不規則出血、下腹墜脹、白帶增多、腹部腫塊等表現,若診治不及時可對患者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影響,甚至誘發不孕。現階段,臨床治療子宮肌瘤多選用手術切除方式,手術前需要明確子宮肌瘤位置、大小及形態,在此基礎上確保手術操作精準性、安全性,提升手術療效,因此應重視子宮肌瘤的準確診斷。
然而,單憑婦科常規檢查與癥狀難以明確診斷不同類型的子宮肌瘤,多需要借助不同檢查技術進行診斷。目前子宮肌瘤的診斷方式包括超聲檢查、腹腔鏡檢查、診斷學刮宮及宮腔鏡檢查等,其中腹腔鏡檢查、診斷學刮宮及宮腔鏡檢查雖具有一定診斷效果,但會對受檢者產生一定創傷,而超聲作為一種無創檢查技術,操作簡便,圖像質量高,且對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無過高要求,診斷準確率相對較高,已經成為子宮肌瘤檢查的首選方式。子宮肌瘤聲像表現:(1)肌瘤形態邊界及血流。大部分瘤體形態規則,邊界清晰,少數有半環繞血流或環繞血流,極少數肌瘤邊緣僅存在點狀血流。(2)子宮形態、大小。子宮形態變化主要有宮體形態正常型、彌散增大飽滿型、局限突起不規則型;子宮出現不同程度增大,肌瘤大小差異較大。(3)內部回聲。典型肌瘤內部呈漩渦狀不均質回聲,以網格狀、粗顆粒狀等為主要特征,后方多存在柵欄狀淡聲影。瘤體以低回聲為主,少數為混合回聲或等回聲或高回聲,內部回聲主要劃分為混合型、回聲增強型及回聲減弱型。混合型主要發生于多發性子宮肌瘤,即等回聲、低回聲及稍強回聲結節或者團塊混合存在。
肌壁間肌瘤需要區別于子宮腺肌瘤,雖然3 MHz 低頻超聲可發現邊界清晰的肌瘤,但是肌瘤自身具備的多變性與位置的多樣化致使其內部極易出現病理改變。子宮腺肌瘤是子宮內膜在子宮肌層內局限性生長形成的團塊或者結節,周圍無假包膜,因此腺肌瘤與周圍肌層之間的分界并不明顯,且缺乏環繞血流,所以子宮壁間的團塊或者結節無邊界及血流環繞,這是超聲技術診斷鑒別子宮腺肌瘤與子宮肌瘤的主要依據。二維超聲可對子宮肌瘤瘤體的邊界予以清晰顯示,然而,單憑二維超聲檢查技術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診斷信息,且難以發現一部分肌瘤與子宮平滑肌組織結構之間存在的差異。彩色多普勒超聲不僅在形態學觀察方面明顯強于二維超聲檢查技術,且增加了血流顯像,其用于子宮肌瘤診斷鑒別中可提供更為豐富的超聲征象。相較于二維超聲,彩色多普勒超聲可顯示瘤體周圍豐富的血流信號,瘤體內部可見星狀、樹枝狀血流信號,壁間肌瘤內部的彩色血流信號呈網狀、星狀及樹枝狀,大多數漿膜下肌瘤內部血流更為豐富,主要為網狀。
現階段,子宮肌瘤常用超聲檢查方式主要有經腹部彩超與經陰道彩超。經腹部彩超檢查之前,要求患者的膀胱處于充盈狀態,導致檢查過程中患者不適感加重,且探頭頻率較低,檢查期間極易受到胃腸道、腹部脂肪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致使診斷準確性受到影響,出現誤診及漏診的概率較高,導致這一檢查方式臨床應用受限。經陰道彩超可彌補經腹部彩超檢查方式存在的不足,因此子宮肌瘤診斷中的應用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本研究以穿刺病理活檢為金標準,結果顯示,60 例疑似子宮肌瘤患者中,58 例子宮肌瘤,2 例非子宮肌瘤;經陰道彩超檢查正確檢出子宮肌瘤57 例,檢出非子宮肌瘤3 例;統計學分析顯示,陰道彩超診斷子宮肌瘤與病理診斷符合率為98.28%(57/58),陰道彩超檢查結果與穿刺病理活檢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 1.009,= 0.315)。提示經陰道彩超診斷子宮肌瘤的效果顯著。分析原因在于經陰道彩超檢查之前要求患者排空膀胱,不會增加患者檢查期間的不適感,且可避免胃腸道、腹部脂肪等一系列因素對影像質量的影響,還可準確辨別軟組織,能夠更為直觀、清晰的顯示病灶組織,具備更高的圖像清晰度、分辨率;同時,經陰道彩超的探頭頻率及分辨率相較經腹部彩超更高,其探頭于陰道內緊貼后穹窿及宮頸,盆腔臟器及其血流顯示更為清晰,圖像質量更高,檢查期間僅需于陰道后穹隆位置放置探頭進行觀察,不會受到腸腔氣體、腸壁脂肪層衰減等因素的影響,可進一步縮短檢查時間,可更為快速、精準的顯示子宮肌瘤情況。
子宮肌瘤影像學特征主要取決于患者的病理基礎。子宮肌瘤的特點主要為瘤體邊界清晰、有假包膜形成,超聲診斷子宮肌瘤多以等回聲及低回聲表現為主,主要呈螺旋狀,瘤體周圍有半環狀或者環狀的血流信號。黏膜下肌瘤存在于宮腔中,瘤體表面出現缺損,因此極易導致陰道不規則出血;一般情況下,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見子宮肌瘤病灶周圍血流十分豐富,肌瘤周圍界限清晰。子宮肌瘤主要由子宮平滑肌增生形成,子宮肌層受到壓迫之后會造成病灶組織附近假包膜形成,在此基礎上出現螺旋狀圖像,且伴有等回聲、低回聲。本研究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顯示,子宮肌瘤內大部分呈低回聲,少數子宮肌瘤內呈略強回聲,瘤體可見液性暗區、清晰邊界,周圍血流呈半環狀、環狀,內在可發現散點狀血流信號,若肌瘤體積較大,回聲呈螺旋狀,伴多層衰減聲影,邊緣清晰。提示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精準探查腫瘤邊界、大小等情況,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確診率。
綜上所述,經陰道彩超診斷子宮肌瘤的效果顯著,可精準確定病灶數量、部位等信息,提升子宮肌瘤診斷準確率,可作為子宮肌瘤的首選檢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