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王浩

一季度,煙臺市屬13戶國有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44.07億元,同比增長29.20%;出口產品銷售收入79.02億元,同比增長42.88%,為打造更具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貢獻了堅實力量。
綿延的黃金濱海岸線,是煙臺的新地標;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的市屬國企,是煙臺的新名片。
近年來,煙臺市國資委率先實施了一系列突破性政策舉措,提出市屬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比國家和省確定的時間節點提前一年完成目標,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央精神、貫徹省里要求、契合當地實際的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新路,叫響了“國盛資豐·企強業興”的新時代煙臺國資國企品牌。
在深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煙臺市國資委認真譜好“整”“混”“融”三部曲,引導市屬國企積極開拓多元化發展路徑。
一是“整”出集約發展新優勢。煙臺市國資委把企業整體上市作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途徑,借鑒上港集團、武鋼股份、深圳能源等大型國企整體上市的成功經驗,靈活采取吸收合并、存續分立、股權置換、資產剝離等多種手段,不斷提升國有資本的資產質量、增值空間和盈利能力。
目前,煙臺市管實體企業資產證券化率超過75%,6家市管上市公司總市值在2021年創下4500億元的歷史高點,占煙臺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
二是“混”出市場運營新模式。煙臺市國資委積極穩妥推動國企混改,打出引入戰投、整合資源、強化激勵等“組合拳”,有效破除了制約企業改革發展的桎梏。目前,國豐集團各級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比例超90%,自我造血功能明顯增強。
三是“融”出資本運作新成效。煙臺市國資委堅持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兩手抓”“雙促進”,有效滿足了國有企業和重點項目資金需求。一方面,積極推動國有資本與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對接合作;另一方面,深入開展投資運營公司提升發展專項行動,加快推動市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向公開市場發債募資,持續提高融資能力。

在建立高效的國有企業運行機制方面,煙臺市國資委在市管企業深入推進三項制度改革,真正實現了“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
一是推動干部能上能下挖潛力。煙臺市國資委在山東省率先出臺《市管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試行工作方案》,積極推進高級管理人員市場化選聘和退出,實現了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和市場化退出。2021年,市管企業共選聘職業經理人30多名,管理人員退出61人,退出比例占在崗管理人員的6.22%。
二是推動員工能進能出增動力。煙臺市國資委大力支持市管企業結合“十四五”規劃,明確目標定員。企業通過調整完善合同制員工增補、調整人工成本指標等有效措施,實現了人力資源統籌配置、員工之間合理流動。
2021年,市管企業員工市場化退出300余人,勞動生產率提高8.14個百分點。
三是推動收入能增能減激活力。煙臺市國資委秉持讓價值創造者分享價值的理念,制定出臺《關于推進市管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試點意見》,完善以業績為導向、與市場接軌的評價考核機制、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大膽探索設置體現崗位價值和員工勝任能力的差異化薪酬結構,不斷激發員工隊伍活力。目前,市管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保持在24.29%的較高水平。
在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方面,煙臺市國資委堅持下好授權放權“先手棋”、法人治理“關鍵棋”、協同監督“防御棋”,持續提高市管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一是下好授權放權“先手棋”。煙臺市國資委不斷完善出資人監管權責和授權放權2張清單,先后取消、下放、授權二級以下企業產權公開轉讓、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備案、子企業擔保事項決策、年度投資計劃決策等監管事項27項。同時,及時清理和廢止不適應新一輪改革要求和企業發展的監管文件17件、新制定25件,企業敢闖敢干、創新創造的活力持續迸發。
二是下好法人治理“關鍵棋”。煙臺市國資委進一步加強的市管企業法人治理,厘清“市政府-國資委-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出資企業”之間的權責邊界,做到了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董事會建設得到持續加強。煙臺市國資委通過公開選聘建立起外部董事人才庫,儲備人選24人,支持企業外部董事依法獨立發表意見,有效提高董事會決策的科學性和透明度。加強監事會建設,依法選舉職工監事,推動市管企業監事會以財務監督為核心,強化對企業當期和事中監督,有效建立可追溯、可量化、可考核的責任倒查機制。
三是下好協同監督“防御棋”。線上,煙臺市國資委在全省率先搭建國資監管“云平臺”,市管企業全級次接入“云平臺”,縱向同山東省國資委、橫向同市直有關部門進行系統對接和聯調聯試,初步實現全覆蓋、全時段在線監管;
線下,煙臺市國資委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關于建立市管企業國有資產大監督格局的實施方案》,創新建立組織、財政、人社等6個部門參與的國資監管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定期會商、信息共享,實現了出資人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等各類監督有效銜接,構建起立體式、網格化的國有資產大監管格局。
下一步,煙臺市國資國企將繼續在鞏固提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果的基礎上,推動國企改革質量效益雙提升、企業規模實力持續增長、國資監管更加系統規范、黨的建設全面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