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甄文媛
每逢佳節等樁難。電動汽車車主假日長途出行的一大痛點就是在高速路服務區排長隊等充電。最新發布的《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將加速終結這一現象。
要想充電1小時,先去排隊4小時。
近兩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加速向私人消費市場滲透,許多城市在市內建立起從1公里到10公里不等的充電服務網絡,并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范圍,越來越多的普通消費者開上了電動汽車。

然而每逢大小長假,長途出行量爆增,沿途充電排起“長龍”給高速路服務區的充電站帶來巨大壓力。大量車主苦等充電樁的小視頻、新聞報道等甚至登上各大網站熱搜,人在囧途放大了各方對純電動汽車長途出行的里程焦慮,打擊了很多消費者的購買信心,影響到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推廣應用。
不僅如此,假期高速上更容易發生新能源汽車電量不足拋錨導致路面擁堵的情況,加劇了節假日的交通壓力。
交通運輸部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全國共3102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充換電基礎設施,約占服務區總數的46.9%,共建成充電樁13374個,約占小客車停車位的3%。而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統計,截至2022年1月,國內充電樁保有量已達到117.8萬臺。以此推算,高速公路充電樁占比不足2%。
2022年8月下旬,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印發了《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而在此前,國務院印發的《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已明確要求,加快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客運樞紐等區域充電樁(站)建設。
值得關注的是,《方案》確立了三個階段性建設目標:一是力爭今年年底前,全國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區域的高速公路服務區能夠提供基本充電服務;二是明年年底前,具備條件的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區(站)能夠提供基本充電服務;三是2025年底前,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區(站)充電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密優化,農村公路沿線有效覆蓋。基本形成“固定設施為主體,移動設施為補充,重要節點全覆蓋,運行維護服務好,群眾出行有保障”的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網絡。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陳萬見表示,“(這些都)完善后,新能源車主可以放心上高速跑長途了。”
“政策明確了要加快高速路和省道等公路沿線的充電設施的建設,尤其是要促進更大功率充電設施的建設,從長遠看,這是抓住了新能源汽車長途自駕的剛性充電需求的短板而采取的針對性的促進措施。”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技術和認證部主任劉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將掀起一輪在高速路及省道上的建設充換電設施的熱潮,也讓企業在未來獲得較為穩定的充電服務收益。”

一直以來,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并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自2014年起先后出臺多個文件,部署各地結合新能源汽車用戶規模和發展需求,在高速公路服務區適度超前建設充電設施。《行動方案》也對落實適度超前提出了具體任務指標。
《行動方案》要求,利用高速公路服務區存量土地及停車位,加快建設或改造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的充電車位原則上不低于小型客車停車位的10%。高寒高海拔地區可自行確定建設目標和時序。重大節假日期間預測流量較大的服務區要適當投放移動充電基礎設施,滿足高峰時段充電需求。
不僅是高速公路,此次《行動方案》還對普通公路沿線建樁提出指導意見,推動具備條件的公路服務區(站)建設或改造充電基礎設施。鼓勵在重點旅游景區等大流量的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沿線停車場等場所,探索建設或者改造充電基礎設施。積極引導農村公路沿線鄉鎮優先在交通樞紐、公共停車場等場所,配置公共充電基礎設施。

具體到設備應用及路線選擇上,《行動方案》提出探索推進、科學合理選擇新技術、新設備,提升充電基礎設施全壽命周期效益。制定落實分階段覆蓋方案,加快推進高速公路快充站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按相關要求提高快充站覆蓋率。其中特別提到,推動城市群周邊等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超快充、大功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支持電動汽車生產、大型運輸等企業在服務區(站)建設布局換電站。
在運行維護方面,鼓勵服務區經營管理單位與充電運營商等合作,開展充電基礎設施運營與維護。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及其設置場所的日常安全檢查及管理,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保障充電基礎設施設備技術完好、安全可用。
便捷的充電網絡需要每個區域的整體統籌布局。《行動方案》非常注重優化服務區充電基礎設施布局,要求因地制宜科學布設充電基礎設施,規范交通標識設置,優化通行線路,引導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分區有序停放,保障電動汽車停車位專位專用,維護良好充電秩序。為方便用戶使用,《行動方案》還要求加強服務信息采集與發布。通過多種渠道,及時發布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設置及實時使用情況,為公眾提供實時信息查詢服務。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單位密切跟蹤建設進度,督促指導各地切實抓好落實,更好滿足公眾高品質、多樣化出行服務需求。”陳萬見如是表示。
相比城市內建充電基礎設施,公路沿線建樁也有不少難題待解。劉鍇指出,當前,高速路及省道沿線仍然存在建設用地不足、電力容量不夠、車位管理難度大等問題。特別是高速路已建成的充電設施的充電功率偏低,一方面在平時的利用率很低,另一方面在節假日又難以滿足集中爆發式的充電需求。
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建設用地、電網改造、投資運營模式等多個環節,需要統籌各方力量和資源,同向發力,協同推進。
據陳萬見介紹,在起草《行動方案》過程中,交通運輸部會同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認真研究各部門在鼓勵電動汽車發展、提升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等方面出臺的保障政策,在充分利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結合公路實際情況,從用好財政支持政策、優化建設實施程序、加強配套電網建設和規范充電服務收費等四個方面,提出了相關的配套政策。
在財政資金方面,《行動方案》提出,要按照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有關要求,給予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財政支持,并探索建立與服務質量掛鉤的運營補貼標準,加強大功率充電等示范類設施的補貼力度。
為優化建設實施程序,《行動方案》明確,充電設施作為服務區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所需用地納入公路用地范圍。針對早期建設的公路服務區可能存在的用地緊張的問題,《行動方案》要求,要做好新增充電設施布局、布線與公路場地、設施的銜接,優化行車路線和停車場布局設計,完善施工方案,提高使用效益;確需新增用地的,與地方政府商議參照公路主體工程用地政策予以支持,簡化辦理程序。
在用電方面,加強配套電網建設。明確電網企業要加強配套電網建設,合理預留高壓、大功率充電保障能力,滿足充電設施建設需求。對部分電網暫未延伸到位、不具備大容量供電條件的偏遠服務區,優先采用分布式電源等方式就近供電。
《行動方案》還要求進一步規范充電服務收費。鼓勵充電運營商兼顧投資運營主體合理收益與用戶使用經濟性,在市場培育期實施服務費優惠,確保充電服務費合理、規范收取。同時,鼓勵地方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對充電基礎設施場地租金實行階段性減免,為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條件。
在落實《行動方案》的具體執行細節上,劉鍇提出了3點建議:一是一條高速公路往往會跨越不同省市、地域,在建設充電設施時應采用統一的用地審批、電力報裝流程;二是要通過信息化手段讓用戶能及時準確了解各服務區充電設施的運行狀態、排隊情況,使用戶做到“心中有數”,從而能夠合理從容地選擇充電場站,提高用戶充電體驗;三是要在建設、運維、服務、安全管理等基礎要素方面采取統一要求,促進充電設施統一大市場的形成。
回得了家、出得了城、下得了鄉,隨著《行動方案》的一步步落地,開著電動汽車暢行無憂在不遠的將來會真正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