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黎沖森
東風公司是國內線控底盤技術研發的早期入局者,早在2011年就開始著手研發線控底盤技術,在國內具有“先發優勢”。在這場線控底盤賽道競逐中,東風公司如何將先發優勢轉化為持續的市場競爭優勢呢?
隨著智能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線控底盤近來在業內迅速升溫,被廣泛關注?!皬?021年開始,線控底盤概念在國內開始火起來了。我非常看好線控底盤市場發展前景。”東風技術中心副主任楊彥鼎接受《汽車縱橫》專訪時如是說。
作為國內線控底盤技術研發的早期入局者,東風公司在新形勢下將從何處著手破局?在線控底盤領域,有何新思考?又有何新規劃?楊彥鼎向《汽車縱橫》詳解了東風公司的相關構想和做法。
據了解,東風公司是國內最早研究線控底盤技術的企業之一。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使之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為此,楊彥鼎接受《汽車縱橫》采訪時著重談到了三點:
首先,在線控底盤領域,東風公司在行業內起步相對較早。楊彥鼎解釋說:“我們做無人駕駛技術比較早,2012年左右就開始研發真正意義上的L4級別及以上無人駕駛技術。有了無人駕駛技術研發基礎,線控底盤技術研發可與之相結合,所以我們2011年就開始著手研發線控底盤技術?!?/p>
其次,東風公司對底盤的理解和認識比較深入,在行業里具有先進性。楊彥鼎直言:“這對線控底盤的研發很關鍵。”據他介紹,在乘用車領域,東風公司對整個底盤的研究比較深入和領先。到目前為止,東風公司開發過各種結構形式的底盤,對于底盤性能開發,底盤集成開發,底盤調校等,有深刻理解、先進的開發工具以及豐富的實戰經驗。在商用車領域,東風公司的商用車起步早,一直以來東風公司商用車底盤都是行業的引領者。
第三點,東風公司對整車電控的理解很深刻。楊彥鼎說:“我們2010年左右就開始在電控領域布局,在歐洲設立了研發中心,即T公司。東風公司在電控軟件和硬件方面都具有完全自主的研發能力,包括電子架構開發、基礎軟件、車身域控制器和動力域控制器等均已量產應用,具備了研發線控底盤技術的良好基礎。目前,我們正在開展線控制動、轉向和懸架的研究工作?!?/p>
在底盤電控領域,制動、轉向和懸架均已布局,但從現實情況來看,真正意義上的線控轉向、線控制動等整體上尚處于探索階段。在此背景下,東風公司在線控底盤領域的發展將從哪里著力呢?
楊彥鼎對此分析說,從技術上講,線控油門和線控換擋相對成熟,國內自主品牌幾乎都能實現自主可控,大部分車型都有應用。線控懸架原來在國外品牌的豪華車上應用較多,現在慢慢普及到國內品牌的高端電動車上,尤其隨著國內車企“品牌向上”,無論商用車還是乘用車上都開始量產應用。他進一步說:“線控懸架在國外相對比較成熟,在國內還處于集成應用階段,在完全自主可控方面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正在迅速縮小?!?/p>
東風公司對線控懸架已做相應布局。楊彥鼎說:“在線控底盤中,東風公司推出的第一個高端純電動產品嵐圖Free就搭載了空氣懸架。計劃在明年投產的高端純電越野車將搭載空氣懸架加CDC減振器技術?!睋私?,嵐圖已開始運用線控底盤技術。在線控懸架方面,嵐圖利用智能駕駛傳感器和高精度地圖識別路面狀況,進行懸架自適應,可根據喜好設置懸架軟硬和高度;在線控轉向方面,預計嵐圖2024年一季度實現電動可調管柱,2024年三季度實現樣車搭建,“十四五”末期線控轉向將裝車;在線控制動方面,2022年二季度已實現Onebox方案,比如在嵐圖夢想家上已量產,預計四季度實施EHB和EPB車功能調通,2023年四季度應用雙控EPB、VLC SOP等。

東風技術中心副主任 楊彥鼎
但目前線控轉向和線控制動對行業而言依然是非常難的課題,而且量產產品相對較少,同時對未來自動駕駛發展而言它們又是關鍵技術。因此,楊彥鼎說:“線控轉向和線控制動是東風公司‘十四五’期間要攻關的關鍵核心技術,也是我們未來發展所需的兩個關鍵技術。未來我們整個平臺將向滑板平臺發展,而滑板平臺的關鍵技術是線控轉向和線控制動。所以,線控轉向和線控制動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一個著力點?!?/p>
同時,底盤集成控制也是未來重要的技術發展方向。楊彥鼎說:“線控轉向、線控制動和線控懸架分別控制了整車XYZ三個方向的運動,這三個方向的運動通過底盤集成控制,就能實現它們相互之間的協同控制和冗余控制。因此,我們在底盤集成控制方面也在積極布局。這也是我們未來發展的著力點。”

汽車底盤在不斷演進。從行業來看,底盤發展最終將向何處去?楊彥鼎認為,底盤的最終發展形態就是線控底盤。
楊彥鼎分析說,實現自動駕駛后,未來踏板、方向盤都將不復存在,轉向、制動和懸架控制都需要通過線控方式來實現?!拔磥淼妆P技術發展趨勢是純線控底盤,轉向、制動和懸架通過一個底盤集成的域控制器,或者說底盤集成域控制器與自動駕駛控制器、動力域控制器整合成一個中央計算控制單元來控制底盤,以實現底盤的集成線控。所以,未來其終極形態是通過一個控制器來實現整個底盤的協同控制。現在離這個目標還有一定距離?!?/p>
“現在轉向系統已完全可以實現電控,東風公司就正在研發帶冗余控制的電控轉向系統。只是行業內現在主流產品都有方向盤到轉向系統之間的物理連接。而真正的線控轉向實現量產的,在市場上非常少,目前主要是在國外品牌的豪華車上?!睏顝┒榻B,東風公司也在積極布局線控制動系統,它被稱之為IBC集成制動控制器。他強調,行業內制動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線控,而是通過液壓來控制。下一步,制動將通過IBC加上冗余制動系統來實現,但還不能完全實現線控。“我們認為,制動的終極形態是EMB即純線控制動技術。”同時,他認為,線控懸架未來將是全主動控制懸架,懸架的剛度、阻尼和高度均可以根據路面情況進行實時的自適應調節。
業內對線控底盤技術發展路徑是否存在分歧?楊彥鼎說:“我的理解是,整個行業對線控底盤的發展階段和路徑是有共識的。比如,制動是從ESC到IBC,再到EHB(電子液壓制動系統),最后到EMB,這條路線已經很清晰;從單P的EPS,到雙P的EPS,再到冗余控制的EPS,最后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線控轉向即SWB,這是線控轉向的發展路徑?!?/p>
業內人士對未來汽車底盤技術發展特點總結為三點:集成化、線控化和智能化。其中,線控化有利于對底盤以較低成本實現對復雜運動的控制,能更好地適應自動駕駛發展需要,比如線控制動可實現上下裝解耦,做出更快響應速度。另外,底盤域控制器作為整個底盤的控制系統,是智能底盤的核心技術,也是未來重要發展方向。

眾所周知,從機械式底盤向線控底盤轉進,技術上有很大變化,需要突破一些障礙或難點,挑戰很大。楊彥鼎認為,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線控轉向和線控制動現在還處于探索期,但已有部分企業在做,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從純機械式底盤向線控底盤轉進過程也是底盤技術不斷演進的過程。汽車行業在傳統燃油車發展階段,花了很大力氣去突破車身技術和發動機技術?!睏顝┒Ψ治稣f,“原來國內各自主品牌主要都是采用傳統的機械式底盤技術。一方面,因為燃油車時代我們的產品售價相對較低,沒有更多成本分配到底盤上;另一方面,底盤作為整車安全的關重系統,跟整車的操控性,駕乘舒適性、安全性,可靠耐久性等均強相關。所以,以前大家對于底盤的全新開發都持有極其謹慎的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國內底盤技術的快速發展?!睏顝┒娬{:“底盤開發的時間周期長,技術難度大,只有在底盤開發過程中積累大量經驗和數據,才能實現底盤技術突破。”
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動力系統相對原來傳統燃油車而言更簡單一些,由此車身、動力開發的準入門檻降低了。同時,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品牌向上,對底盤的需求更多,要求也更高,所以底盤也往更高水平發展。尤其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促使底盤迅速向線控方向推進,也給國內品牌搭載這些新技術創造了新機會。但對于線控底盤一些關鍵零部件研發問題,楊彥鼎說:“目前難點在于線控轉向、制動和懸架的控制,其底層控制算法和軟件開發比較難。同時要實現轉向、制動和懸架整個底盤進行集成的協同控制也是難點。目前我們在線控技術開發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突破?!?/p>
東風公司10多年前就開始研究自動駕駛技術,對底盤電控技術也有相應的積累,自動駕駛產品已有很長的試運營里程,這為載體線控技術進行試驗提供了很多機會。據楊彥鼎介紹,目前東風公司旗下一些車型的底盤上已經搭載了線控技術。如前文所說,嵐圖已經在應用線控懸架,用到了空氣懸架等,東風的下一代純電動平臺將搭載IBC集成制動控制系統和DP-EPS技術;東風公司計劃于明天投放市場的高端純電越野車將實現后輪線控轉向。在自動駕駛方面,東風公司正在示范運營的無人公交車和Robotaxi采用了分布式驅動,包括線控轉向和線控制動技術。
目前國內與國外相比線控底盤技術水平是否存在差距?楊彥鼎直言:“總體而言,國內線控底盤發展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因為國外起步早,在線控轉向、線控制動和線控懸架方面無論從研究到應用都比我們早很多,總體上比我們領先。像博世、大陸、采埃孚在線控制動的IBC產業化布局非常早,市場上很多車型搭載了他們的技術,所以他們既有量的積累,也有相關技術的積累。而目前國內能完全自主可控和真正大批量生產IBC線控制動技術的企業很少。不過,現在國內的線控懸架技術與他們在快速接近,但在線控轉向方面目前差距還比較大。”
在線控底盤發展趨勢下,主機廠是否需要構建全新的商業模式?楊彥鼎認為,“不是要完全顛覆現有商業模式,而是在現有商業模式下可以探索更多商業模式,或者說商業模式會得到進一步拓展?!睏顝┒φf:“因為未來我們需要開發類似于滑板平臺的線控底盤。而基于線控底盤集成技術,我們將開發上下裝高度解耦的平臺,或者說是基于線控底盤的滑板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上裝開發將更加多樣化。”
楊彥鼎從兩方面做了進一步分析:
一方面,在產品研發側,平臺的價值將大幅提升。他說:“因為滑板平臺開發技術難度很大、門檻很高,所以會產生一些商業模式?;迤脚_能給OEM或者制造商一個整車產品研發的平臺,他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開發很多不同形式的上裝。由于上裝和滑板平臺高度解耦,讓整車上裝開發門檻降低?!?/p>
另一方面,線控底盤平臺出現將促進未來整個汽車生態發展,并拓展一些商業模式。在這種背景下,他說:“線控底盤和滑板平臺相結合,將拓展現有的商業模式,或者拓展現在的商業價值模式。因為價值將往兩端走,中間制造環節的價值收益降低,而前端研發和后端后市場的價值收益將提升。”
顯然,作為較早入局線控底盤研發的東風公司,將在這場商業模式拓展中獲益。
線控底盤技術與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產品的發展高度契合,因此,市場對線控底盤的需求將不斷提升。業內預測,未來整個線控底盤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元。東風公司當然也不會輕易放過這樣難得的市場機會,而且已具備堅實的研發基礎。
今年東風公司發布了“知識產權強企行動”,將通過“科技躍遷”行動突破新能源、智能駕駛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十四五”期間,東風公司研發投入將增長至千億元級,要求自主品牌關鍵核心技術掌控率達95%;到“十四五”末,再自主掌控2000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從近5年來情況看,東風公司累計專利公開量為19383件,其中發明專利達到10640件。2021年,東 風公司公開發明專利4169件,位居國內汽車行業第一;2022年上半年,東風公司公開發明專利2110件,再居國內汽車行業首位。東風公司積累的強大技術研發基礎實力,為線控底盤技術開發創造了獨特的優勢。

據楊彥鼎介紹,在線控底盤方面,基于滑板平臺理念,東風公司已做了相應規劃。他透露,今年9月,在東風科技創新周上,東風公司將展示一些階段性成果,包括滑板底盤和基于滑板技術的Van車、皮卡等。2025年以后,在法規允許情況下,在制動方面,東風公司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線控制動,沒有液壓系統;在轉向方面,將實現4輪獨立的線控轉向;在懸架方面,將以全主動懸架為主。同時線控底盤也將與分布式輪邊驅動技術做整體集成。
“這是我們目前對線控底盤技術發展的整體規劃。”楊彥鼎說:“通過這個規劃,總體上實現平臺和上裝的高度解耦,進一步提升產品性能和降低研發成本,縮短開發周期?!痹谶@場線控底盤賽道競逐中,東風公司的綜合實力展現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