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響,陳旅璇
(1.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0;2.岳陽第十六中學,湖南 岳陽 414000)
根據《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的相關要求,職業技術學校應注重培養復合型人才,要在職業學校實施“1+X”證書制度,提高職業院校的就業率,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就業的競爭力不強,究其原因是在當前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培養目標無法滿足企業用工需求,基于“1+X”證書制度,對“無人機組裝與調試”課程標準進行改革。
“無人機組裝與調試”課程是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技術核心課程,實踐性較強,對于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學生較重要。在教學過程中“無人機組裝與調試”課程被分割為眾多知識碎片,企業授課時提供典型案例,內容雜亂、系統性不強,導致學生學習時理論無法結合實際。教學評價方式仍以教師主觀評價為主,缺乏考評細則,導致學生不能清晰準確評估自己的實際水平[1],進行查缺補漏?!盁o人機組裝與調試”課程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職業院校的學生來源較多,包括單招、高考分數較低的學生、文科生。無人機專業學生生源數據如圖1所示。從圖1 中可以看出,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技術專業2017 級學生單獨招生比例占72.7%,2018 級學生單獨招生比例占72.2%,2020 級學生單獨招生比例占75%,學生普遍理論基礎薄弱,自控力較弱。

圖1 無人機專業學生生源數據
因工科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如果前期基礎沒打好,學生就無法跟上后續課程,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玩手機,不僅耽誤自己,更影響其他學生。
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組裝與調試”課程共68 課時,包含無人機組裝(工量具運用、安全實訓操作準則、多旋翼無人機組裝、固定翼無人機組裝等)和調試部分(多種飛行控制系統調試方法、多旋翼無人機調試、固定翼無人機調試等),無人機組調課程標準如表1所示。因教學內容多、課時少,導致學生對“無人機組裝與調試”課程知識掌握得不太好。

表1 “無人機組裝與調試”課程標準
“無人機組裝與調試”課程在第二學期開設,作為專業核心課程,因課程知識多,壓縮了學生實際組裝調試的課時,導致學生在專業核心課學習中組裝不精準,調試不成功。工科本身是一個多學科相互滲透、交叉的應用性學科,教學一旦脫離實踐,只講書本,教師又無法結合其他課程教學,會導致學生參與度低,難以激發他們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既覺得課程枯燥乏味又難以想象,導致教學效果差,學生操作不規范。
根據2019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家首次真正將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至今已完成第四批“1+X”等級試點工作。由教育部推出“1+X”等級證書制度[2],由企業專家、高校教師以職業標準、崗位標準為基礎制定1+X”證書標準,加強企業和高校聯系,實現高職學生畢業即就業目標?!?+X”試點工作能否成功,根基在于學校教學,教學需真正做到“課證融通”[3]。結合崗位要求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剖析課程內容,明確重點難點,加強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教學質量。日常授課與考試比例均可向取證傾斜;加入新技術、新工藝的切入點,引導學生主動創新;選擇專業的網絡教學平臺,加強師生、生生交流互動,將教學延伸到課前與課后,線上與線下,構建網絡平臺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無人機組裝與調試”課程以掌握企業實際崗位能力為最終教學目標。結合《實訓教學標準》《崗位操作標準》《無人機組裝與調試職業技能等級標準》[4],對接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專業所對應的典型工作崗位,多方面分析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專業人才培養需求,梳理無人機組裝與調試的知識點和技能點,與等級證書標準進行融合。實現課證直通,完成課程學習后學生可直接參加無人機維修“1+X”中級證書考核。優化課程標準,明確教學中重點難點??梢赃\用教學信息化手段,將重難點分解一個個知識點,通過仿真模擬、實物展示、微課錄制,對“無人機組裝與調試”知識點進行解析,化繁為簡,讓學生直觀了解無人機組裝注意事項,掌握知識點。例如以微課形式呈現上述內容,包括無人機工具的運用、多旋翼(固定翼)無人機組裝安裝流程、多旋翼(固定翼)無人機調試順序、無多旋翼(固定翼)人機試飛方法,讓學生反復練習、逐點吃透,準確掌握練習的重點。
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結合《無人機組裝與調試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創新“無人機組裝與調試”課程的教學方法,滿足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按照《無人機組裝與調試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教學目標為無人機理論基礎、無人機組裝模塊、無人機調試模塊這3個模塊。學院無人機專業校企合作辦學,采用“雙師課堂”模式,即企業名師、高校教師共同授課,線上線下協同教學[5],將教學任務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逐步過渡,以小組為單位互動式教學,結合學情,按照“導—講—練—糾—驗—評”六步法實施教學,使學生的困惑以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效突破。教學內容基于真實工作任務、項目及工作流程、過程,遵循無人機組裝與調試“1+X”中級考核標準,符合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相關崗位技能要求,達到了“課崗證”融通。
2017 級、2018 級和2022 級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平時成績如圖2所示。

圖2 平時成績
從2020 級學生開始,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將信息化技術融入教學,采取微課形式,為學生提供課前預習、課后練習,新的教學模式打破時間、空間束縛。采取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在操作規范、操作流程、準確組裝調試方面,學生成績提升顯著,所有學生可熟練運用多種調參軟件,實現學生懂調試、會調試、能調試的目標。
教學信息化能創設情景化訓練任務,激發學生興趣。無人機組裝是基礎,調試是能力,依托企業豐富的教學資源,采用“1+X”的“課崗證”融通培養模式開展教學任務,運用“雙師課堂”開展教學。以課程單元“電烙鐵的使用”為例介紹課程的教學設施,“電烙鐵的使用”為“無人機組裝”課程的第二章,一共6個課時,包括元器件識別、電烙鐵結構與種類、焊接方法介紹等。在教學實施過程前,將焊接基礎知識、電烙鐵結構及用途以微課的形式上傳到云班課,供學生課前學習,教學開始時檢查學生安全著裝,強調“6S”標準安全,講述實訓內容,組織學生按照步驟進行焊接練習,監督學生的焊接操作,檢查各小組操作情況并記錄,教學結束后組織學生討論,解答教學重難點。經過一學期教學,學生在知識掌握、實操規范、綜合成績等方面有了較大提升。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6]。教師的評價對學生是極為重要的,它不只代表及格與否,更代表對學生努力的認可和對學生進步的贊許。因此教師評價時不能帶有主觀性,如何保證客觀全面性需要明確目的性,把握針對性,選擇適合性。良好的教學評價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更能促進和改進教學活動。改變日常教學一成不變的常態,讓教學方式、方法、內容時刻再變,更貼近和適合學生。
3.4.1 針對學情,適時激勵
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大部分學生來源于單獨招生,學生基礎差、底子薄、好實操惡理論、承受能力不強,教授傳統教學內容,學生容易出現厭學情況,過度批評指正會弱化學生信心,因此需要采用鼓勵的方式,肯定學生進步,給學生以期待,如同皮格馬利翁效應所描述,學生會朝著你期待的方向前進;將期待化為鼓勵,從細節入手,分析每個學生的特點,肯定學生的進步。
3.4.2 客觀公正,全面發展
評價標準需由靜態化為動態,過程與結果并重。傳統的評價可以比喻成一把“尺子”。用期末分數來衡量學生, 這種評價方式單一片面,它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學生接收知識能力、獲取知識的方式不同,導致學生在相同環境下成長速度不同。為此教師需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學生設定不同考核標準和評價方式,采取多元化評價,學生有進步,哪怕進步不大又不那么顯眼,教師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讓學生享受進步帶來的喜悅。結合無人機組裝與調試“1+X”等級標準,根據專業發展、行業發展、崗位要求需要動態調整評價標準。
3.4.3 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堅持評價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的方式。教師了解學生的程度,遠遠不及學生間的互相了解,融入學生自評與學生互評,不僅提高評價的準確度,更可提高評價的全面性。
“1+X”證書制度對教師和學生的專業技能都提出新的要求,教師需要根據當下無人機行業的發展情況,掌握最新的知識理論和技能,學生則需要加強技能方面的訓練,更好地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將“1+X”中級等級考試與課程考試融通,在完成教學要求的同時也獲得企業的認可;教學內容基于真實企業項目并關注職業素養等,學生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興趣與職業技能競賽參與度,達到畢業要求后能更快更好適應將來的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