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菁蕓 陳 闖 謝永峰 戚云鳳 呂 飛
1.徐州醫科大學附屬淮安醫院 江蘇省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江蘇淮安 223001;2.徐州醫科大學附屬淮安醫院江蘇省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江蘇淮安 223001;3.江蘇省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江蘇淮安 223023
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原發性肝膽管結石病患病率逐年遞增,由于病變復雜且復發率較高,常引起膽管炎、膽道梗阻、肝臟萎縮等并發癥[1-2]。外科手術是該病首選和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其中腹腔鏡肝切除較開腹肝切除可顯著縮短術后住院時間,減少結石殘留率[3-4]。而該術式在實際應用中常聯合影像學技術,目前三維可視化技術(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3DVT)已被證實對優化該病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可全面顯示膽管和血管有無變異等信息,為該病病情評估及手術方案個體化規劃提供有效參考[5-7]。而快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也被證實可抑制肝膽外科手術患者術后應激反應,加速患者康復[8]。本研究利用CT 掃描數據行術前3DVT 評估,并結合ERAS 理念圍手術期處理方案。
選取2018 年8 月至2021 年8 月江蘇省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160 例肝膽管結石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80 例)和觀察組(80 例)。對照組男28 例,女52 例;年齡28~85 歲,平均(55.70±6.40)歲;病理分型:Ⅰ型55 例,Ⅱa 型10 例,Ⅱb 型15 例;Child-Pugh分級:A 級75 例,B 級5 例。觀察組男25 例,女55 例;年齡30~85 歲,平均(56.17±6.28)歲;病理分型:Ⅰ型57 例,Ⅱa 型12 例,Ⅱb 型11 例;Child-Pugh 分級:A 級73 例,B 級7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YF-2018-ljh-03)。
納入標準:①符合肝膽管結石病診斷標準[9];②病理分型Ⅰ~Ⅱb 型;③術前Child-Pugh A~B 級。排除標準:①心、腦等器官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礙;②彌漫性肝膽管結石病(Ⅱc 型肝膽管結石病);③膽源性肝膿腫、急性化膿性膽管炎;④重型膽源性胰腺炎;⑤惡性腫瘤;⑥伴有精神疾病史。
1.3.1 對照組 3DVT 術前評估聯合傳統圍手術期處理。①3DVT:采集術前CT 圖像數據,經圖像工作站處理后將其導入醫學圖像三維可視化系統,目標病變及膽道系統三維模型重建后導入自由模型系統,觀察病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并判斷肝內膽管系統空間分布狀況。根據三維重建結果進行手術方案個體化規劃。②傳統圍手術期處理:傳統圍手術期處理詳見文獻[10]。結合患者一般情況、3DVT 術前評估結果等決定手術方案。
1.3.2 觀察組 3DVT 術前評估聯合ERAS 理念圍手術期處理,3DVT 術前評估同對照組。ERAS 理念圍手術期處理:①加強健康宣教,介紹ERAS 理念圍手術期流程等;②術前禁食、禁飲分別為6 h 和2 h,不予腸道準備;③皮膚切開前0.5~1.0 h 給予抗生素,手術時間超過3 h 再次給予抗生素治療;④術中嚴格控制補液(維持在2 000 ml 左右);⑤術中應用加溫裝置,預防術中低溫;⑥肝切除術患者術中監測中心靜脈壓,維持低水平;⑦不放置鼻胃管,結合術中出血情況判斷是否腹腔引流管;⑧全麻或聯合硬膜外阻滯;⑨術后當天及次日分別拔除尿管、胃管;⑩術后6 h 流質食物,術后1~2 d 半流質食物,術后1 d 下床活動。
①記錄兩組術前CT 檢查、3DVT 評估情況和手術方案、圍手術期情況。②分別于術前及術后7 d 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標本,使用AU580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原裝試劑(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檢測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轉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紅蛋白(hemoglobin,Hb)和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計數。③統計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
采用SPSS 24.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前CT 檢查與術中所見一致率、3DVT術前評估與術中所見一致率分別為91.3%(73/80)、96.3%(77/80),對照組分別為90.0%(72/80)、95.0%(76/8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74、<0.001,P>0.05)。手術類型上觀察組開腹35 例,腹腔鏡31 例,膽道硬鏡14 例;對照組開腹24 例,腹腔鏡41 例,膽道硬鏡15 例。兩組手術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474,P>0.05)。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術后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術后即刻結石殘留率:觀察組為3.8%(3/80),與對照組的7.5%(6/8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71,P>0.05)。
表1 兩組圍手術期情況比較()

表1 兩組圍手術期情況比較()
兩組術后7 d ALB、Hb 低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ALT、AST 高于術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血生化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手術前后血生化指標比較()
注 與本組術前比較,aP<0.05。ALB:白蛋白;ALT:丙氨酸轉氨酶;AST:天冬氨酸轉氨酶;Hb:血紅蛋白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例(%)]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11-18]雖肯定了3DVT 聯合ERAS 理念治療肝膽管結石病的效果,但關于該手段對患者肝及免疫功能的影響尚未明確。王存濤等[19]報道,相較于傳統影像學檢查,3DVT 對于手術規劃具有重要意義。Bogomolova 等[20]也證實,術前3DVT 技術能精準提供肝膽管結石分布、肝實質和膽管系統等方面的信息,在肝膽管結石病手術方案個體規劃中意義重大。3DVT 可從多個角度和層面描述肝膽管結石空間分布、部位、大小及形態,無創、清晰地界定彌漫型與區域型病變所累及的肝段,準確區分膽管狹窄程度,全方位觀察結石、擴張或狹窄的膽管與周圍血管的關系,利于制訂合理的手術預案。
本研究中,觀察組手術指標優于對照組,ERAS 理念是通過實施圍手術期優化方案(如術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術中控制性補液及術后疼痛控制、早期進食、早期活動等),減少患者手術應激反應,促使患者快速康復[21-22]。Smith 等[23]報道,肝膽管結石病患者圍手術期應用ERAS 理念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復進程。Chong 等[24]也證實,ERAS 理念應用于本病圍手術期管理具有較好的臨床可行性,ERAS 理念主張采取圍手術期優化方案對提高患者對手術耐受性、加速康復意義重大。
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7 d 肝功能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提示3DVT 聯合ERAS 理念肝功能影響小。Bogani 等[25]報道,3DVT 聯合ERAS 理念對促進術后肝功能恢復具有積極意義。對肝膽管結石病患者進行術前CT 檢查,應用軟件進行3DVT 技術重建,可清晰、立體地顯示結石大小、位置及其在各肝段膽管內的空間分布情況,讓術者充分了解膽管狹窄程度、血管變異等情況,從而選擇最優手術方案,精準清除結石,減少不必要的肝損傷,有效維持術后肝功能。而聯合ERAS理念的圍手術期處理,患者術后拔除引流管時間、恢復活動及進食時間均較早,有助于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改善肝功能。另兩組并發癥差異顯著,可能與3DVT術前評估可降低手術創傷,對肝影響較小等有關。
綜上所述,3DVT 聯合ERAS 理念用于肝膽管結石病治療的效果、安全性頗佳,可加快康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