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中國人民銀行外景。圖/中新
面對連日來人民幣匯率的單邊貶值行情,中國央行果斷出手穩匯率。9月5日下午,央行發布公告稱:為提升金融機構外匯資金運用能力,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8%下調至6%。此舉將增加境內金融機構的美元流動性,釋放了穩匯率信號。
這是繼今年4月25日央行決定自5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以來,年內央行第二次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
人民幣在經歷今年4月19日~5月12日的一波急跌后,8月15日起開啟第二輪貶值行情。中信證券近日發布的研報分析,8月15日以來人民幣急貶主要是因為中國國內降息、7月中國經濟數據偏弱,以及美國加息預期有所強化等三個因素。8月15日央行宣布MLF和逆回購的中標利率均下降10個基點,這是今年1月之后,國內首次下調政策利率,大超市場預期。此外,8月15日公布的7月經濟數據顯示,各項數據同比增速有不同程度回落,顯示經濟恢復仍不穩固,市場對于中國經濟復蘇的預期有所下調。另一個超預期的因素是,近期多位美聯儲官員做出比市場判斷的更加“鷹派”的表態,美國加息預期有所強化,10年期美債利率也從8月初2.6%的低點反彈到了3.2%。
在上述因素作用下,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從8月15日的6.74跌至9月5日的6.90,半個月時間累計貶值1600個基點。央行此次宣布再度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的第二天,9月6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97關口,日內跌逾300個基點;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96關口,日內跌逾200個基點。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貶值了8%左右。當然,在美國貨幣政策轉向緊縮等因素引發美元升值(今年已升值14.6%)的背景下,SDR籃子里其他儲備貨幣對美元也都大幅度貶值。比如,1~8月歐元貶值了12%,英鎊貶值了14%,日元貶值了17%。相較這些貨幣,人民幣的貶值幅度最小。
在美聯儲的緊縮貨幣政策下,未來美元指數仍可能進一步走高,人民幣仍有進一步貶值的壓力。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認為,今年以來美元匯率不斷走強的根本原因是,美國經濟在能源危機中保持相對韌性:一方面,美國經濟對能源的依賴性遠低于歐日等大多數發達經濟體;另一方面,美國經濟仍有韌性,美聯儲緊縮更有底氣。短期看,除非國際“能源危機”出現實質緩和,否則,考慮到冬季能源需求上升、歐洲經濟衰退即將到來、以及非美金融市場的脆弱性與緊張感,美元指數未必已經“見頂”。中期看,“能源危機”終將威脅美國經濟前景,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兌現之時,或許就是美元指數觸頂之日。
據中信證券前述研報預測在美聯儲的鷹派貨幣政策下,美元指數有可能在未來1~2個月繼續上升。不過,從中期看,人民幣貶值的幅度可能有限。
他們認為當前這輪人民幣貶值行情與今年4、5月那一波急跌有很大不同:4、5月時,中美經濟周期錯位,美國經濟過熱而中國經濟受到散點疫情沖擊;當前,海外國家基本面是同步走弱的,美國經濟可能在逐步走向實質性衰退,而中國下半年經濟有望實現一定復蘇。因此,本輪人民幣貶值幅度預計弱于4、5月,在美元指數見頂后甚至可能略有升值,預計到年底的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運行中樞約為6.7~6.9。
9月5日,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也表示:“(人民幣匯率)合理均衡、基本穩定是我們喜聞樂見的,我們也有實力支撐,我覺得不會出事,也不允許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