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紅
(日照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山東 日照,276800)
肺炎支原體感染導致的肺部炎性反應被稱為支氣管肺炎,屬于兒科常見疾病,此種疾病的癥狀表現為咳嗽、咳痰。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極易引起肺部疾病發生,病情嚴重甚至會導致患兒出現全身性疾病,嚴重威脅患兒的健康安全。現階段臨床中主要選用霧化吸入治療來對支氣管肺炎患兒進行救治,霧化吸入治療主要是利用霧化裝置,將藥液進行分散,從而形成霧滴,讓藥液可以漂浮在空氣中,隨后通過呼吸吸入治療。但是患兒普遍年齡較小,沒有足夠的認知能力,導致治療依從率不高,直接影響治療效果,或使得患兒病情反復發作,需要再次入院治療,對患兒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且非常容易引發護患矛盾,不利于提升護理質量,因此需要對患兒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護患溝通技巧系統護理是一種注重護患之間交流與溝通的新型護理模式,有利于減少護患矛盾,還能降低護理中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率,對保障患兒的護理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將綜合分析護患溝通技巧系統護理在支氣管肺炎患兒霧化吸入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選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日照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支氣管肺炎患兒作為觀察對象,總結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日照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支氣管肺炎患兒作為觀察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患兒男23例,女22例;年齡1~13歲,平均年齡(5.73±1.86)歲。對照組患兒男22例,女23例;年齡2~12歲,平均年齡(5.65±1.74)歲。對比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日照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在知曉本研究具體內容的情況下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兒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中支氣管肺炎的診斷標準;②患兒一般資料完整;③患兒住院時間與霧化時間超過1周;④患兒就診資料保存完整;⑤患兒家長均具有流暢的表達和書寫能力。
排除標準:①患兒經診斷表現為重癥肺炎;②患兒患有先天性、遺傳性等疾病;③患兒病情不穩定或病情惡化嚴重;④患兒住院治療時間未滿一周。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按照常規的護理流程和相關的護理操作規范開展護理工作,醫護人員在為患兒家屬講解治療方式的過程中需要協助患兒家屬調整患兒的體位,并且要對患兒的動作進行指導示范,給予患兒用藥指導、心理干預、飲食指導、康復訓練等護理干預措施。
觀察組采用護患溝通技巧系統護理。①醫護人員需要進行環境護理,為患兒營造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保持適宜的溫度與濕度,有助于提升患兒的舒適度。②醫護人員需要對患兒家屬講解疾病知識,從而提高患兒家屬對疾病的了解,并將患兒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告知患兒家屬。同時醫護人員可以利用網絡通信技術,建立微信群或QQ群等方式隨時解答患兒家屬在治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③對患兒進行心理護理,由于患兒的年齡不同,醫護人員可以選用不同的方式對患兒進行心理護理。醫護人員在首次和患兒進行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應當保持溫柔的語氣,對患兒進行檢查操作時要保持動作柔和,緩解患兒的害怕情緒。并且醫護人員需要積極與患兒及其家屬進行溝通,耐心解答患兒與家屬的疑問,幫助患兒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④醫護人員需要對患兒的姿勢進行干預,針對部分哭鬧的患兒,患兒家屬應當斜抱患兒,將其頭部抬起進行治療,年齡相對較大的患兒可選用坐姿。應用霧化器時需要垂直握持,可避免液體由于搖晃而產生氣泡,對出霧量造成影響,延長霧化時間。⑤醫護人員需要對霧化吸入進行護理,對患兒進行霧化吸入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排水,避免患兒出現窒息的情況,加強對流速的控制,從而保證藥物能夠完全被吸收,從而有效改善患兒的吸入效果。⑥溝通技巧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語言,要以患者更加容易接受的語言和方式開展護理工作,還要注意與患兒家屬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避免引發護患矛盾,溝通過程中還要安撫患兒家長的情緒。⑦出院指導,協助患兒家屬辦理出院手續,向患兒家屬講解出院后的護理注意事項,解答患兒家屬提出的護理問題和疑問,并提醒患兒家屬定期來醫院復查。
比較兩組患兒的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呼氣高峰流量(PEFR)、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
比將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若患兒在進行治療過程中出現哭鬧、拒絕治療的情況超出15 min,代表患兒依從性差;若患兒在治療過程中雖然出現哭鬧、拒絕治療的情況,但是在15 min內順利完成治療,代表患兒依從性一般;若患兒在治療過程中未出現哭鬧、拒絕治療的情況,代表患兒治療依從性良好。總依從率 =(依從性良好+依從性一般)例數/總例數×100%。
統計觀察兩組患兒癥狀和體征的消失時間,醫護人員需要對兩組患兒發熱、憋喘、肺部啰音以及炎性反應吸收等一系列體征癥狀的消失時間進行記錄。
采用日照市婦幼保健院自擬的《患者臨床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兒家屬護理后滿意度進行調查。該量表總分為100分,≥85分為滿意;65~84分為一般滿意;≤64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 =(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兩組患兒護理后的各項肺功能指標均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肺功能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的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觀察組癥狀與體征的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支氣管肺炎作為兒科常見疾病之一,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由于兒童處于發育階段,其呼吸系統還不完善,并且兒童免疫能力較差,所以是支氣管肺炎的高發群體,臨床研究發現,導致兒童發生支氣管肺炎的病因較多,主要包括機體感染、病毒感染、物理或化學刺激、粉塵吸入等因素。支氣管肺炎會對肺功能產生不良影響,身體在清除所產生的黏液時會引起咳嗽,而長期反復的咳嗽會影響肺功能,加速疾病進程。支氣管肺炎患兒不僅會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同時還會伴有肺部啰音,會使患兒出現焦躁不安或是其他全身癥狀,影響患兒睡眠質量,降低患兒生活質量,甚至威脅患兒生命安全。由于兒童年齡較小,自身對于藥物的耐受性不高,機體的免疫力差,長時間進行治療容易產生耐藥性。對患兒采取常規用藥治療,治療效果并不顯著,而霧化吸入治療的應用,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提高了治療效果。由于霧化吸入治療所用藥物劑量小,并且可以在局部達到高濃度,治療時間較短,安全性相對較高,并且操作便捷,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接受度。但是在進行霧化吸入治療中還需要加強護理干預,因為患兒的年齡小無法自己進行治療,而且治療中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為了避免安全隱患的發生,選擇合適的護理干預對改善預后、促進患兒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
因為兒童的年齡較小,認知能力不足,所以無法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并且患兒會對治療產生恐懼和焦躁的情緒,不利于治療的開展,還會影響到治療效果,不利于患兒健康的恢復。常規護理主要是以改善患兒病情為主,缺少針對性護理,此種護理方式無法滿足患兒與患兒家屬的需求。護患溝通技巧系統護理的應用是通過護患溝通為醫生的治療診斷提供參考依據,醫護人員和患兒與患兒家屬之間的溝通越頻繁,收集到的信息就會越全面,能夠為醫生提供詳細的患兒資料,有助于提高醫生為患兒診斷的準確度,為患兒制訂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護患溝通能幫助患兒家屬及時了解病情,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得知患兒的治療方式、用藥情況以及治療費用等情況,同時需要告知患兒家屬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助于提高患兒家屬對治療的配合程度。并且護患溝通能夠有效提升患兒與患兒家屬的預防能力,可通過溝通交流的形式幫助患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患兒的預防疾病的能力。支氣管肺炎患兒會因為身處陌生環境而變得焦躁不安,從而出現哭鬧的情況,患兒家屬會因患兒病情產生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導致患兒及其家屬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可能會對治療形成阻礙。護患溝通技巧系統護理的應用,需要醫護人員注重患兒的心理狀態,如果患兒情緒較為激動,醫護人員需要對患兒進行安撫,對患兒采取心理疏導。同時要向患兒家屬進行健康知識教育,提高患兒家屬對疾病的認知,有助于提高患兒與患兒家屬的治療依從性。護患溝通技巧系統護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護患之間的交流效率和質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避免護患矛盾的發生。本次研究結果證實,護理后的各項肺功能指標均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肺功能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該護理模式改善了患兒的肺功能指標,有利于加快患兒的恢復。研究結果指出,觀察組的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癥狀與體征的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護患溝通技巧系統護理提高了患兒的治療依從性,獲得了患兒家屬的認可,提高了護理滿意度,有利于減少護患糾紛。
綜上所述,護患溝通技巧系統護理的應用可進一步提高支氣管肺炎患兒臨床療效,對其應用霧化吸入治療可加快患兒康復速度,并且有助于改善患兒的肺功能,可以進一步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率,提高患兒及家屬的滿意度,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護患關系,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