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娜
(山東國欣頤養集團淄博醫院兒科,山東 淄博,255120)
研究顯示,近年來小兒哮喘發病率呈現逐漸上升趨勢,患兒存在胸悶、氣促以及喘息等癥狀,而該病的發病機制可能與過敏、感染等因素有關,因此需要早期進行治療,防止對患兒的生命造成威脅。另一方面小兒哮喘容易影響患兒的正常生活以及發育,因此從患兒身體、生理、心理等方面進行正確有效的護理,能夠幫助患兒盡快恢復健康。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在臨床廣泛應用,和常規護理相比,具有多種優勢。本研究探究分析對學齡期哮喘兒童實施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對各項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評分的影響,現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選擇山東國欣頤養集團淄博醫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接診的88例學齡期哮喘患兒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表法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每組44例。常規組患兒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6~12歲,平均年齡(8.15±1.15)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1±0.45)年。研究組患兒中,男22例,女22例;年齡7~13歲,平均年齡(8.31±1.27)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2.26±0.51)年。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山東國欣頤養集團淄博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兒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小兒哮喘診斷標準,患兒伴有反復喘息、咳嗽、胸悶、氣短等癥狀,發作時肺部可聽到哮鳴音;②無任何智力問題;③無精神疾病;④無任何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
排除標準:①出現器官衰退;②有白血病等血液疾病;③患有自閉癥;④臨床資料在研究過程中缺失;⑤中途退出研究。
常規組實行一般護理。(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2)室內環境簡潔、安靜。盡量減少塵螨與人體接觸機會,預防哮喘發生。(3)為患兒制訂飲食計劃,給予患兒營養豐富、易消化、高維生素、低鹽和無刺激的食物,避免患兒食用魚、蝦、螃蟹等刺激類食物,避免哮喘發作。指導患兒家屬為患兒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鼓勵患兒食用高蛋白以及高纖維食物,提高自身免疫力,促進患兒病情好轉。(4)保障患兒睡眠充足,加強患兒體育鍛煉,增強患兒體質,從而提高患兒機體對不同氣候的適應性和耐受力,降低發病概率。(5)保持患兒情緒穩定,心情愉快。(6)與患兒及家屬建立友好關系,了解每位患兒的病情,在溝通時面帶微笑,緩解患兒不良情緒,減輕心理壓力,同時給予每位患兒及患兒家屬講解疾病的各項知識,例如發病機制、治療方式、預后等,提高患兒及患兒家屬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從而提高依從性,保證治療和護理能順利進行,改善患兒預后,促進患兒康復。
研究組實施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1)入院指導。在患兒進入醫院后,需要帶患兒以及患兒家屬熟悉環境,從而減少患兒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2)個性化指導。根據保護動機理論,提高患兒及家屬對哮喘的重視程度和認知,提升患兒自我效能和反應能力。(3)對患兒進行長期的隨訪,加強健康宣教。在隨訪中,及時解答患兒日常生活中所出現的問題。(4)用藥指導。幫助患兒及家屬掌握正確的用藥方式,避免出現用藥方式錯誤等問題。同時告知家屬,藥物對患兒的生長發育無明顯的影響,消除患兒家屬的擔憂,提升依從性。(5)環境干預。查明引起患兒出現過敏的原因,盡量減少患兒對過敏源的接觸。(6)運動干預。通過有效的鍛煉,加強患兒的抵抗力。(7)呼吸鍛煉。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兒進行呼吸訓練,患兒取平臥位,將雙上肢放置在患兒身體兩側,連續采用鼻呼氣,指導患者縮緊雙唇慢慢吐氣至吐完。(8)心理護理。哮喘病情常常突然發作,多數患兒伴有恐懼以及不安的心理情緒,護理人員對患兒進行心理干預,主動與患兒溝通,用簡單易懂的語言給患兒講故事或跟患兒做游戲,來緩解患兒的負性情緒,讓患兒感受到來自醫務人員的關心與愛護。(9)家庭支持。由于患兒家屬常常因為患兒突然起病,對工作計劃造成影響,部分家屬容易對患兒產生厭煩的情緒,對患兒心理造成不良影響,護理人員需要開展家庭支持教育,告知每位患兒家屬家庭支持的重要性,鼓勵患兒家屬多與患兒溝通,使患兒得到更多的關心及支持,感受到來自親人的關愛。護士教導患兒家屬如何對患兒進行護理,如何平復自己的情緒,用樂觀、積極、全面的照護方式照護患兒,讓患兒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進而積極面對疾病和治療。
①分析兩組患兒的肺功能情況(肺活量在1 354~1 496 mL、呼氣容積在1 126~1 603 mL、呼氣流量在102~143 L/min)。②生活質量評分,共計3個維度,每個條目最高分為7分,最低分為1分,得分越高,說明患兒生活質量越好。③依從性,完全依從:能順利配合進行護理操作;依從:需要在家屬耐心的解釋下才能進行配合護理操作;不依從:完全不配合護理工作。護理依從率 =(完全依從+不依從)例數/總例數×100%。④護理滿意度,從護理效果、服務態度、操作熟練度進行比較,滿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進行評價,分值0~100分。非常滿意:對于護理措施的滿意程度在80~100分;滿意:對于護理措施的滿意程度在60~79分;不滿意:對于護理措施的滿意程度在59分及以下。總滿意度 =(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護理前,兩組患兒肺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兒肺功能改善情況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研究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研究組患兒依從性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研究組患兒對護理滿意的評價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哮喘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突然發作時哮喘患兒會有高調喘鳴聲,呼吸的頻率也會逐漸加快,會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等癥狀。對患兒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夠降低患兒哮喘發作的次數,還能有效減輕患兒的臨床癥狀。兒童哮喘治療效果不僅和醫療水平以及患兒的病情密切相關,也和患兒自我管理存在密切相關性。實施自我管理,不僅能顯著減少患兒哮喘復發次數,還能減輕疾病臨床癥狀。臨床工作中,在對患兒實施規范化治療基礎上應用干預措施,能將患兒自我管理能力顯著提高,對患兒的病情進行控制,通過采取多種干預方式,以取得顯著效果。自我管理不僅僅包括患兒對疾病治療的管理,還包含患兒適應社會、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管理。
近年來,醫學研究顯示,對學齡期哮喘兒童自我管理行為實施干預,不僅有利于患兒掌握自我管理知識,還能將患兒自我管理水平顯著提高。保護動機理論是在通過認知調節過程和應對評估解釋行為改變的過程,從動機因素角度對健康行為進行探討,是行為改變的主要理論,不但能對于健康行為作出相關解釋,還能進行干預和預測,在多個領域廣泛應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通過有效的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能夠幫助患兒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促進生活質量的提升,有效對疾病進行預防。在保護動機理論中,能夠有效提升患兒對哮喘的重視程度,當患兒對哮喘的重視程度越高,保護動機也隨之增強,患兒易感性越強,采取的有效措施就能提升保護動機效果。且由于學齡期患兒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更高,因此在采取正確的健康宣教后,能夠有效提升患兒的生活質量,對自我產生責任感,有效控制哮喘的發作,能夠積極配合護理工作。
在實施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兒的肺功能改善情況較常規組患兒更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能夠更有效的對患兒康復提供支持,確保患兒得到有效的護理干預,促進患兒肺功能恢復,同時,有效提升研究組患兒的生活質量評分,減少出現哮喘發作的概率,保障患兒的生活質量有效提高,促進患兒早日回歸家庭和學校。研究組患兒在進行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后,心理壓力緩解,通過和患兒家屬進行交流和溝通,促使患兒及患兒家屬共同面對疾病,讓患兒樹立治療的勇氣和信心。研究顯示,研究組依從性較常規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能夠使患兒有效配合護理人員,利于患兒身體的康復。研究組患兒對護理滿意度評價也較常規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施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能夠提升患兒護理滿意度,促進護患關系的融洽。
綜上所述,在臨床實施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后,能夠有效提升學齡期患兒的生活質量,降低哮喘發作的次數,促進患兒盡早恢復健康,回歸家庭,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