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祎 周 靜
(威海市中心醫院創傷骨科,山東 威海,264400)
骨盆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其主要是受到直接暴力或者高能的外傷所致,比如車禍、嚴重的擠壓傷、高處墜落等,均是盆骨骨折的主要因素。骨盆骨折主要指的是因患者骨盆位置受撞擊造成恥骨聯合等骨盆結構連續中斷,患者通常表現為骨盆的局部疼痛,活動困難,且活動時加重,尿道周圍淤青等。相關數據表明,盆骨骨折的致殘率為50%~60%,且骨盆骨折屬于嚴重、復雜的關節內骨折危急重癥,常并發嚴重的臟器損傷、肢體外傷等,患者極易出現恐慌、抑郁等不良情緒,不能積極配合治療,導致療效欠佳。故該疾病的特殊性、復雜性要求臨床護理人員需具有較強護理理念、專業技能。常規護理難以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而人文關懷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服務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護理舒適度以及護理質量。為分析對骨盆骨折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本研究選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威海市中心醫院收治的82例骨盆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威海市中心醫院收治的82例骨盆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1例。對照組患者,男24例,女17例;年齡22~89歲,平均年齡(55.48±5.23)歲;病程0.5~13 h,平均病程(4.26±0.97)h;骨折類型:骨盆弓無斷裂骨折12例,骨盆環單處骨折18例,骨盆雙弓斷裂骨折11例。研究組患者,男26例,女15例;年齡21~89歲,平均年齡(54.99±5.21)歲;病程 0.5~12 h,平均病程(4.32±1.05)h;骨折類型:骨盆弓無斷裂骨折14例,骨盆環單處骨折20例,骨盆雙弓斷裂骨折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威海市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均了解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盆腔骨折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確診;②具有較好的依從性;③認知功能正常。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的軀體病變者;②合并嚴重的感染癥狀者;③合并精神障礙者。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術前及術后注意事項,指導患者科學用藥,叮囑患者適當運動及合理飲食,術前向患者介紹手術方式、麻醉方式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術后予患者病房護理,如監測體溫、血壓、血糖等。
研究組患者給予人文關懷護理。①術前護理:護理人員熱情接待患者,給患者提供舒適環境,對患者隱私應給予足夠的尊重,使其有一定的安全感。加強和患者的溝通,讓其感到親切,進而放松緊張的心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疼痛劇烈的患者應轉移或分散其注意力,通過播放輕音樂提升患者的舒適度,緩解疼痛。指導患者放松全身肌肉,均勻呼吸,約13次/min,進而使疼痛得到緩解,疼痛嚴重者需遵醫囑給予止痛藥,一旦患者疼痛緩解,則停止給藥。若患者出現恐懼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給予其相應的心理支持,按照患者性格特征加強交流,告知患者術后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及術后注意事項,為其制訂周密、詳細的康復鍛煉計劃且督促實施。消除患者過分依賴心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患者自理能力恢復。針對患者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應及時安撫、鼓勵,促使其積極樂觀地面對疾病和治療,同時引導家屬從心理和行為方面給予患者關愛。②術后護理:為患者制訂適宜的術后護理流程,如輸液時患者血管不充盈,可適當熱敷,避免拍打,且輸液時注意保暖。肌肉注射時囑患者放松肌肉,以減輕疼痛感。導尿和備皮需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動作輕柔,注意保護患者隱私。指導患者進行功能康復鍛煉,早期進行床上伸展上肢、下肢運動,活動足踝,3次/d,30 min/次,以患者耐受為宜;2周后開展半臥、坐位鍛煉,伸屈膝關節和髖關節,1次/d,30~60 min/次;3周后可由被動的鍛煉逐漸過渡為主動鍛煉,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自主鍛煉;6~8周將固定牽引拆除,患者可進行扶拐行走鍛煉,行走的時間以患者自身情況而定;12周后棄拐行走。大部分骨盆骨折患者生活無法自理、長期臥床、活動不便,易出現壓瘡等,所以需要幫助患者定期清理身體,保持皮膚清潔,協助患者進行翻身。合理放置物品,便于患者取用。床邊應設置相應的護欄,便于患者在翻身的過程中進行上肢支撐,防止患者墜床。同時可在病房內擺放綠植,使患者身心愉悅。③出院后護理:患者出院時,需要告知其居家護理的措施、注意事項,一旦發現異常,需及時就醫。定期電話隨訪或者上門檢查患者身體恢復情況,為患者制訂合理的飲食計劃和鍛煉計劃,囑患者定期體檢,直至骨折部位完全愈合。指導患者出院后的康復鍛煉,以患者耐受為宜,避免二次傷害。
①依據威海市中心醫院自制調查表評估兩組患者舒適度,包括護理態度、護理質量、住院環境等,滿分100分,其中85~100分表示非常好、70~84分代表良好、55~69分代表較差、<55分代表差。舒適度 =(非常好+良好)例數/總例數×100%。②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分值為0~10分,10分表示極度疼痛,0分表示沒有疼痛感,分值越低表示疼痛越輕微。③運用健康調查量表(SF-36)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其中包括軀體疼痛、生理機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等,各項評分分值為0~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護理后,研究組舒適度95.12%高于對照組的80.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護理前,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軀體疼痛分、生理機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骨盆骨折病情嚴重,且會傷及腰骶神經叢,臨床治療難度大,一般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但術后患者需要較長的時間恢復,患者常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其預后。所以,臨床應加強患者的護理干預,給予患者有效、優質、科學的護理服務措施,緩解患者不良情緒,進而提升療效。因此,本研究對骨盆骨折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護理后,研究組患者護理舒適度95.12%高于對照組的82.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骨盆骨折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較好,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護理舒適度。究其原因可能是人文關懷屬于先進的、新型護理理念,強調護理工作以人為本,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個人需求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提供舒適的環境,護理質量較高。骨盆骨折患者需長期臥床,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患者心理壓力較大,因此對其進行相應的心理指導,通過告知患者手術方式、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術后注意事項等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鼓勵、安慰患者,使患者積極配合護理工作,提升患者的適應能力,進而提高其舒適度。另外,給予患者人文關懷護理,可增加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增強其治療信心。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研究組患者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骨盆骨折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能幫助其緩解疼痛。人文關懷護理重視與患者的溝通,能促進護患間情感交流,提升患者自身的安全感,可鼓勵患者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且護理人員以患者的角度思考,包容、理解患者,引導患者消除負面情緒從而減輕患者疼痛,促進患者康復。此外,本研究結果還表明,護理后,研究組患者軀體疼痛、生理機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骨盆骨折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人文關懷護理有針對性地為患者提供高效、優質的護理服務,有效減少或者防止護理差錯,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提升,進而提升治療效果。與常規護理比較,人文關懷護理以患者為中心,全心全意為患者考慮,給患者提供更舒適的護理服務。受時間、樣本等因素影響,本研究未對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干預的骨盆骨折患者的不良反應及遠期效果進行研究,有待臨床日后進一步研究補充。
綜上所述,對骨盆骨折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較好,可緩解患者疼痛,有效提升患者的舒適度,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