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遼寧省盤錦遼油寶石花醫院檢驗科,遼寧盤錦 124010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 是新生兒時期一種較為嚴重的腸道炎性疾病,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是該癥高發群體,臨床實踐指出NEC 是新生兒患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早產兒及低體重兒的存活率逐年升高,NEC 的患病率也有所降低。當前NEC 的發病機制仍不清晰,多個研究證實NEC 具有復發的發病原因,諸如早產、敗血癥、圍生期窒息、腸道菌群異常、攝食不當等都可能會增加該癥的患病率。NEC 因病情進展較快,如患兒得不到有效干預將迅速發展為腹膜炎、休克甚至死亡,因而早期的診斷和干預對改善患兒預后具有積極意義。瓜氨酸是一種α-氨基酸,近些年有研究證實瓜氨酸同急性胰腺炎、腸功能障礙等癥有一定關聯,但目前臨床上尚無關于瓜氨酸同NEC相關性的研究。本文擬通過設立對照分組的方式,探究NEC 患兒血清瓜氨酸水平變化, 以期為改善NEC患兒預后提供臨床參考。
選取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盤錦遼油寶石花醫院收治的80 例NEC 患兒為研究組,按照修正的BELL 分期標準將其分為A 組(NEC Ⅰ期,26 例)、B組(NEC Ⅱ期,32 例)及C 組(NEC Ⅲ期,22 例),另選取同期接受體格檢查的50 例健康新生兒為對照組(control group,CG)。四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研究組患兒均符合NEC 診斷標準,并經實驗室檢測及影像學檢查確診;②患兒病例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兒;②母親并發胎膜早破、宮內窘迫史患兒;③出生前母體應用過抗生素、激素,或新生兒入院后接受抗生素、激素治療者。患兒家長已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2021007)。

表1 四組一般資料的比較(±s)
采集入組新生兒的血樣,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樣中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采用化學發光免疫夾心法測定血樣中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為邁瑞BS-280 型,應用試劑盒購自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儀器為Nexera UHPLC LC-30A液相色譜液相色譜儀)測定血樣中瓜氨酸水平。上述指標每個指標均連續檢測3 次,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
①比較各組患兒血清瓜氨酸、PCT 及CRP 水平差異,分析NEC 患兒血清瓜氨酸水平與PCT、CRP 水平的相關性。②將80 例患兒按照臨床結局區分為治愈組(68 例)和預后不良組(12 例),比較不同臨床結局患兒血清瓜氨酸、PCT 和CRP 水平差異。③繪制血清瓜氨酸對新生兒NEC 的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圖并計算其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血清瓜氨酸在NEC 患兒診斷中的價值。

A、B、C 組患兒的血清PCT 和CRP 水平高于CG組,瓜氨酸水平低于CG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 組患兒的血清PCT 和CRP 水平低于B、C組,瓜氨酸水平高于B、C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 組患兒的血清PCT 和CRP 水平低于C 組, 瓜氨酸水平高于C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四組患兒血清指標的比較(±s)
Spearman 分析結果顯示,NEC 患兒的血清瓜氨酸水平與PCT 和CRP 水平呈負相關(r=-0.721、-0.951,P<0.05)(圖1)。

圖1 NEC 患兒血清瓜氨酸同PCT、CPR 水平相關性分析
治愈組患兒的血清瓜氨酸水平高于預后不良組,血清PCT 和CRP 水平低于預后不良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不同預后NEC 患兒血清指標的比較(±s)
以21.67 μmol/L 為截斷點,繪制血清瓜氨酸對NEC患兒的診斷ROC 曲線,計算其AUC 為0.905(95%CI=0.813~0.997,P<0.001),診斷靈敏度為80.95%,特異度為85.71%,約登指數為3.800,提示血清瓜氨酸對NEC 具有較好的診斷價值(圖2)。

圖2 血清瓜氨酸對NEC 患兒診斷價值的ROC 曲線
NEC 是一種新生兒時期較為少見,但會對新生兒健康及生命造成嚴重威脅的腸道炎癥性疾病,該癥典型臨床癥狀為嘔吐、腹瀉、腹脹、便血、胃潴留等,如患兒未得到及時干預可能會進展為休克或多器官系統功能衰竭,是新生兒重癥監護室中最為常見的胃腸道急癥。研究顯示,NEC 患兒中有90%為早產兒,其中極低出生體重兒占比較高,其原因多與早產兒腸道免疫功能不完善、腸道黏膜屏障功能不成熟有關。該癥具有起病癥狀不典型、發病急、進展快、死亡率高等特點,是早產兒死亡和致殘的主要疾病之一,因而臨床上建議對NEC 開展及早篩查及干預治療。但目前尚無研究就血清瓜氨酸水平與NEC 病情相關性進行論證,因此本研究創新性探究其相關性,旨在為臨床提供一定的參考。
本研究通過設立對照分組的方式,就血清瓜氨酸同NEC 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A、B、C 組患兒的血清PCT 和CRP 水平高于CG 組, 瓜氨酸水平低于CG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 組患兒的血清PCT 和CRP 水平低于B、C 組,瓜氨酸水平高于B、C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 組患兒的血清PCT 和CRP 水平低于C 組,瓜氨酸水平高于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NEC 患兒的血清瓜氨酸水平與PCT 和CRP 水平呈負相關(r=-0.7209、-0.9511,P<0.05),提示可以考慮將血清瓜氨酸用于NEC 病情判斷及診療中。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愈組患兒的血清瓜氨酸水平高于預后不良組, 血清PCT 和CRP 水平低于預后不良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ROC曲線結果顯示其AUC 為0.905, 提示診斷價值較好。高南南等的研究指出,NEC 患兒血清PCT 及CRP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新生兒, 且可以將PCT作為NEC 患兒是否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特異性指導指標。進一步分析可知,PCT 是一種無活性的血清降鈣素前體物質,可用于判斷炎癥的嚴重程度。在機體收到侵入性感染后2~3 h 后,PCT 會出現輕度升高。當腸道細菌產物穿透受損腸道黏膜層,會引起未成熟的腸道黏膜屏障發生異常的免疫反應后,PCT 水平會出現急劇上升。CRP 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當機體出現感染或者組織損傷引起炎癥時,炎癥因子會刺激肝臟上皮細胞產生大量CRP, 因此NEC 患兒的體內有大量的CRP。而瓜氨酸是一種非蛋白質氨基酸,以谷氨酰胺為前體物質在小腸黏膜上皮中特異性合成,當個體發生胃腸損傷時,小腸黏膜合成進入血液循環中的瓜氨酸減少,血清瓜氨酸水平會降低。一般臨床上常將瓜氨酸水平作為反映小腸上皮細胞功能以及質量的指標,以往針對瓜氨酸的研究多集中于病毒性腸炎、慢性炎癥性腸道疾病中,而針對瓜氨酸水平與NEC 相關性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在進行一系列分析后發現, 血清瓜氨酸水平同其PCT 和CRP水平均呈負相關, 且瓜氨酸水平對NEC 的鑒別診斷具有良好的價值,本研究仍存在樣本量較少,未進行深入的機制探究等不足,今后可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血清瓜氨酸對NEC 的臨床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 血清瓜氨酸在不同病程及不同預后NEC 患兒中血清水平差異明顯,可考慮將該指標用于NEC 的診斷及預后分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