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英 張歡
(江蘇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400)
濕地公園是讓水成為公園的主題,用水體來展現(xiàn)濕地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利用濕地宣傳科學知識。還可以利用濕地公園的各種景觀功能,吸引人們觀光游玩,提高濕地公園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濕地公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國家濕地保護系統(tǒng)不可或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濕地公園發(fā)展的好,可以很好地改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發(fā)展。濕地植物為濕地動物和微生物營造了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是濕地公園的重要載體。濕地植物帶來的良好的生態(tài)功能和優(yōu)美的景觀效應是濕地公園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以江蘇句容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為例進行調查研究濕地公園植物應用的種類特點和植物群落的特點。通過調查分析提出一些參考建議,從而促進濕地公園的進一步發(fā)展,也為同類型的濕地公園建設提供一定的現(xiàn)實參考。
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江蘇省句容市西南部,距離句容城區(qū)15km,距南京市中心區(qū)37km,區(qū)位條件優(yōu)越[1]。濕地公園包括三岔湖、環(huán)湖、白水蕩與花蘭敦4個模塊,總面積約18km2[2,3]。園內濕地類型豐富,包括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2大類,天然濕地為湖泊濕地、河流濕地和草本沼澤,人工濕地為魚塘和水稻田,共5種濕地[4]。濕地公園植物豐富,其中維管植物348種,并發(fā)現(xiàn)野菱、野大豆、野蓮、水蕨等瀕危植物的分布[2]。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綜述法、現(xiàn)場調查法和歸納總結法。通過查閱相關書籍文獻了解園區(qū)的歷史;通過沿園區(qū)主要線路勘查法進行現(xiàn)場調研;通過對調查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分析植物應用的特點。
通過對句容市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園區(qū)主要濕地植物的初步調查,統(tǒng)計了主要應用植物種類155種,133屬,隸屬于64個科,其中主要濕地水生植物22種,20屬,16科。喬木70種>草本47種>灌木38種。濕地公園草本和灌木生長的面積更大,且還包括大面積的水域,因此需要重點豐富草本和灌木的植物種類,另外落葉樹種較多,需要增加常綠的喬灌木的種類以優(yōu)化冬天的植物景觀。
濕地公園的典型特點就是與水密切相關,具有較大的水域面積或者濕生環(huán)境。水生植物作為一種重要的濕地公園植物類型,對維護濕地公園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和提升濕地公園的整體景觀特色與優(yōu)美度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濕地水生植物根據生活型分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5]。
根據調查發(fā)現(xiàn),植物種類占比是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主要挺水植物有11種,占水生植物種類的50%;浮水植物7種,占總水生植物種類的32%;沉水植物4種,占總水生植物種類的18%,見表1。挺水植物株型較為高大,體態(tài)優(yōu)美,根莖葉發(fā)達,具有較好的觀景效果和生態(tài)效應[6],需要進一步豐富植物的種類,同時要注意將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合理搭配,形成立體的多層次的水生植物系統(tǒng),可以更好地發(fā)揮景觀效應和生態(tài)效應。

表1 句容市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主要水生植物分析
根據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植物在不同區(qū)域分布的情況進行調查并分析植物應用頻數,根據現(xiàn)場記錄將頻數10次以上列為較高頻數,5~9次列為中等頻數,5次以下列為較低頻數。通過分析可知,喬木類分布較廣,應用頻度較高,如雪松、香樟、女貞、水杉、構樹等;其次是草本花卉,如再力花、菖蒲、蘆葦、荷花等應用頻度較高;一些稀有樹種,灌木,草本花卉,水生植物應用較低。總體上,濕地公園植物應用頻數高的植物說明該植物能夠適應周圍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并形成一定的景觀效果,有利于維護濕地公園的生態(tài)平衡性和景觀效應,值得借鑒和推廣應用。
植物的季相變化是植物應對當地氣候條件變化的特殊反應,表示植物已經適應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赤山湖濕地公園根據季節(jié)變化,具有一定的觀花觀果的植物種類,見表2,豐富了濕地公園的色彩[4]。但是由于水生植物絕大部分都會冬天枯萎,且濕地公園具有大面積的水域,冬天的植物景觀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如圖1、圖2所示。

圖1 濕地冬日蘆葦景觀

圖2 濕地冬日柳樹植物

表2 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植物季相特征
3.5.1 濕地公園植物群落種類分析
根據濕地公園植物群落與濕地水體的位置關系,可以將濕地公園的植物群落分為陸生植物群落、水生植物群落、水陸過渡地段的植物群落進行調查并分析其典型群落景觀特點[7,8]。通過現(xiàn)場調查主要梳理了28個能夠形成一定景觀效果的植物群落,其中陸生植物群落的種類>水陸過渡植物群落>水生植物群落。說明濕地公園需要加強水域和水陸過渡地段的植物景觀營造。植物群落主要植物組成以及群落類型具體描述見表3。

表3 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主要植物群落配置方式
3.5.2 陸生植物群落
陸生植物群落代表植物喬木有垂柳、水杉、香樟、楓楊、楓香、池衫、落羽杉、構樹、樸樹、榆樹、櫸樹、桑樹、女貞、雪松、楝樹等,陸生灌木主要有紅葉石楠、云南黃馨、木芙蓉、胡頹子、金絲桃、紅花檵木、金邊黃楊、薔薇、金邊黃楊、小蠟、云南黃馨、杜鵑、梔子花、結香等。草本花卉類有假儉草、狗牙根、車軸草、白三葉、狗尾草、白蒿、酢漿草、蒲公英、婆婆納、馬蹄金、鴨跖草、萱草、麥冬、寬葉麥冬、茅草等。
3.5.2.1 香樟群落
香樟主要分布在道路的兩側,用作行道樹。同時香樟也是公園使用比較多的喬木,群落景觀搭配植物種類豐富多樣,高低錯落,疏落有致。
3.5.2.2 水杉群落
主要分布在赤山湖濕地公園岸邊,成片種植了大量水杉,地被層種植了花葉麥冬,在冬季,水杉葉片變紅,與水面相互映照,別有一番意境。
3.5.2.3 構樹群落
分布廣泛,樹形古樸自然,多種植在濕地水域面積周圍及道路的兩旁。
3.5.2.4 雪松群落
在濕地公園內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雪松專類園,成片種植大量雪松供游客觀賞。
3.5.2.5 狄草群落
主要分布在濕地公園入口處,以及濕地公園景觀中軸線上,如圖3所示。

圖3 狄草冬日景觀
3.5.3 水生植物群落
水生植物群落代表植物有浮萍、王蓮、滿江紅、慈姑、菱角、荷花、睡蓮等。
3.5.3.1 荷花群落
該群落主要用于水面植物造景,荷花夏季開花季節(jié)景觀效果較好,所以在濕地公園水域面積內各個水域都有種植。
3.5.3.2 睡蓮群落
睡蓮在園內各個水域都有分布,和荷花相互配置,在夏天盛開,營造夏季美景。
3.5.4 水陸過渡地段植物群落
代表植物有喜旱蓮子草、雙穗雀雀稗、蘆葦、獲和蓼子草、千屈菜、再力花、蒲葦、水芹菜、旱傘草、美人蕉、木賊、蘆葦、香蒲、鳶尾和蘆竹等。
3.5.4.1 蘆葦群落
蘆葦在濕地公園內分布廣泛,多種植于岸邊,蘆葦群落是濕地公園的一大亮點景色,發(fā)揮蘆葦對生態(tài)方面的功能,在冬季滿園蕭瑟的景象下,蘆葦顯得尤為突出,蘆葦隨著波浪和風的影響,隨風舞動,別有一番意境,如圖4所示。

圖4 蘆葦植物群落
3.5.4.2 再力花群落
在濕地公園大量種植,主要分布于濕地沼澤,靜水區(qū)域及岸邊,如圖5所示。

圖5 再力花植物群落
3.5.4.3 柳樹群落
柳樹樹形高大,枝葉形態(tài)秀美,在公園內廣泛種植,尤其在水岸邊,與水景交相呼應,很是美麗,如圖6所示。

圖6 柳樹群落景觀
通過調查研究得出結論: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具有優(yōu)美的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濕地植物資源豐富,植物種類多,植物群落景觀具有典型特色。總結出的濕地公園的植物種類和植物群落在經過長期的環(huán)境適應后表現(xiàn)出較好的植物種類特點和群落景觀特征,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進一步推廣應用,同時在濕地植物的應用上,可以進一步注重鄉(xiāng)土植物和保護物種的應用;增加常綠樹種和草本花卉、水生植物的種類應用;豐富植物景觀的立體空間層次;增加色葉植物和觀花觀果植物以豐富濕地植物的季相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