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潔,鮑詩詒,李 潔,王田田,晏之琦
(浙江萬里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人們對時尚衣物的需求越來越高,但物質垃圾—服裝類廢物也隨之產生,同時面料制作的質量不斷提高以及面料使用頻率不斷降低,產生了許多質量完好的舊衣物。事實上,即便是一件看起來很普通的T恤,其背后也蘊藏著大量的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化學纖維類服裝需要消耗石油,普通的棉布從棉花的種植開始到使用機器織造,使用了化學肥料,如農藥,最后還需印染布,每個環節均會損耗較多資源,尤其是水資源[1]。人們每年丟掉1 500億件衣服,能鋪滿塞罕壩林場750次,這類垃圾大部分不能自然分解,會在填埋堆里存在200年以上,同時向空氣中散發有害物質。服裝產業是全球第二大污染制造源,僅次于石油化工業。棉花是耗水量最多的纖維,從棉花種植算起,生產一條牛仔褲就要消耗15 523 L水,而一個成年人的年均飲水量只有727 L。這些數據取自兩部紀錄片—《真正的成本》(The True Cost)和《時尚業陰暗秘密》(Fashion’s Dirty Secrets)。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及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批準的《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在國家與政府的支持下,舊衣服的回收再利用成為節能環保產業的前驅,舊衣服的循環也是資源和資金的周轉,暢通舊衣服循環渠道,不僅有利于增強每個人的節能環保意識,還能為整個社會節約社會和自然資源。
過多的衣物會擠占空間造成空間緊缺問題,這些衣物會成為極大的負擔,商家也不斷對顧客洗腦“去年的衣服配不上今年的我”,在如今的快時尚社會,人們都患上了“衣服暴食癥”,甚至可以可悲地說,大部分人的審美和價值都由網絡決定,由于快時尚泛濫,每個人身邊充斥了時尚垃圾。但是也有一些人不愿意丟棄舊衣物并塞在衣柜里,認為這些衣物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根據調查,在大學生群體中,90%的人不愿意將過時的衣物“斷舍離”,他們給出的解釋是“總會有機會再穿”或者“舍不得丟,留著作紀念”。但事實上,這些人會將衣物“壓箱底”且再也沒有想起它,直到衣物太多、衣柜塞不下,才會拿出來扔進垃圾桶。“不愿意斷舍離”讓很多人不得不升級房間規格和儲物空間,這也會加重年輕人的租房壓力,最后在無奈之下只能將它們扔進垃圾桶或者捐到一些公益福利機構。
事實上,有很多所謂的衣服捐獻機構打著公益的旗號,將這些本應該捐到山區的衣服倒賣給非洲一些貧窮的國家,很多灰色產業鏈讓許多想做公益的人寒心。另外,由于衣物清理起來麻煩,需要清洗、消毒、運輸、分發,很多商家為了降低成本,省去了清洗和消毒步驟,不衛生的衣物長時間堆積會產生很多霉菌、細菌,容易引發疾病。
20世紀90年代,很多歐美國家在舊衣回收方面已產生了相關新興產業,并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比利時每年舊衣回收總量達1.5萬t,立足“減少垃圾、保護環境”的生態理念,在舊衣服中挑選30%質量較好的進行消毒處理,并放至二手商店流通銷售,60%的舊衣被轉入相關專業工廠進行回收改造成其他制品。經過篩選后,90%的舊衣都獲得了“二次生命”,剩余的10%則作為垃圾處理。在日本,近年來以優衣庫為代表的服裝公司推行的舊衣回收活動不僅得到了消費者的積極響應,也在行業內產生了較大影響。
國外舊衣二次利用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二次交易、捐贈、制成其他纖維制品等。在政府的支持、民間組織的參與、回收工作的宣傳下,國外的舊衣回收體系發展成熟,并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Recycle Boutique是墨爾本一家只有本地人才知道、既可買又可賣的古著服裝店。這里不僅有各式各樣的古著服飾,更重要的是可以將顧客在這個品牌買的衣服回收再銷售,但不是所有的衣物都可以回收再銷售,首先需要通過專業人士的專門價值評估進行篩選,只有比較新的才能被選中;其次將衣服送到總部定價。衣物上架后會持續7周,前4周以全價銷售,時間越推后折扣越大,衣服成功銷售后會獲得50%的提成。這是比較好的舊衣回收范例,對企業和個人都有利,但其局限性仍然比較大,只限于他們自己的品牌衣物,而且對衣服的新舊程度要求較高,企業回扣的價格也比較高,導致受眾群體較局限,整體效益也不高。
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從國內許多學校、小區中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舊衣回收箱,這個活動不僅環保,還為慈善義捐增加了渠道。現今,國內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捐贈及分解等方法。上海是國內舊衣回收管理規范化的首要城市,大規模推行了舊衣回收箱,已實行社區有900多個,回收的舊衣統一寄往指定的企業進行處理。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垃圾分類邁入“硬約束”的時代,而舊衣物屬于可回收物。目前,人們面臨舊衣逐年增加的緊迫現狀,雖然舊衣回收業務不斷完善,但回收率依然很低,比如很多地方都有回收箱,而最終能堅持下來的沒有多少。
國內僅有一些小規模的裁縫店,都是個人經濟體,可以作為舊衣改造的平臺,但是局限性很大,如裁縫店內的相關人員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客戶也比較少。相比之下,美國和日本對二手服裝的流通管理非常嚴格。日本的二手衣物古著文化最為繁榮,像東京、大阪這樣的城市,古著店隨處可見,甚至從高端中古店到平民古著超市都有詳細劃分。這些商店會對接專門的機構來清理回收舊衣服,也會有專門的監管部門監管二手衣物市場。想要賣衣物的人愛惜衣物,直接扔掉會覺得可惜,而買衣服的人也是出于對古著文化的喜愛。古著服裝的流通,帶動了這些有古著文化的國家發展。根據調查,國內市場上存在少量衣服改造小店鋪,說明現在的舊衣改造市場仍處于未開發階段,市場競爭小,但施展難度大。
舊衣改造旨在提升二手衣物的使用頻率,讓舊衣服不只是被捐出去或者分解,而是通過改造實現資源再利用,改善衣物浪費現狀,同時也讓年輕人產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環保的意識,從意識形態方面引導大眾做“環保的時髦精”。
節能環保理念深入人心,舊衣改造這種較為新穎的環保理念在被大眾接受后,將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對節能環保理念的精神需求。這不僅是對人們精神情感缺失的填補,更為環保出了一份力。
舊衣改造也是對資源的保護,我國每年制作衣服會耗費大量的資源,舊衣改造的出現與傳播將實現資源的節能運用,有助于減輕社會資源壓力和人造資源制造壓力,實現節能減排。
隨著工業化發展,機械化、規范化、流水線產業盛行,很多人傾向于“私人定制”以及“獨一無二”的純手工制作產品,甚至貼上這些標簽的商品無論真假,在市場中都會價格翻倍。因此,透明開放的舊衣改造平臺既能讓顧客真實參與制作過程,還能給予顧客一對一專門服務,滿足喜歡“私人定制”的顧客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舊衣改造可以保留巨大的情感價值,總有一些東西是值得珍藏的。如學生時代的校服、縫了補丁的破洞牛仔褲、第一次約會的衣服等,這些衣物雖然沒有了使用價值,但對于個體來說,仍然具有收藏價值,可以給予客戶精神上的慰藉。對于顧客本身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將自己覺得珍貴的東西保存下來,讓這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東西轉變成自己的時尚單品,既不擠占衣柜空間,也能將其換個方式留下來,延續其使用壽命的同時,也滿足了改造者的需求。這類衣物可以作為情感寄托,升華自身的內在價值。
舊衣改造不僅是環保行為,日后也將發展為潮流。隨著時代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衣服的堆積成為一種常態,經常出現“打開衣柜卻找不到想要穿的衣服,于是覺得自己沒有衣服,但是買新衣服又會覺得沒有必要”的狀況,于是舊衣改造應運而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新的時尚潮流。
舊衣改造在發展成新興行業之后,也會為專業學生提供設計靈感。個性化設計將賦予舊衣新的價值與色彩,這不僅成就了行業設計,也滿足了設計者的心理需求。新的事物總能讓行業人員迸發出新的靈感與思維,衣服所有者的自我改造也會為人們提供動手的樂趣,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2]。
在廢舊衣物被廢棄以及丟棄之后,可以對這些舊衣進行創新再設計,使其可以被重新使用,同時也可以延長舊衣物的生命周期。每一件服裝都是由一種或多種不同材質、不同顏色的面料改造而成,在大多數情況下,舊衣物本身的性質沒有改變。例如牛仔質地的衣物,其面料可以拆下來循環使用,應用價值較高;或根據顧客的需求,在服裝原有的造型基礎上進行創意設計,放大其特點,創造新的價值。
在創業過程中,個體可以做以下嘗試:
(1)廢舊的衣物由品牌二次創意設計,以提高舊衣的使用價值。
(2)團隊可以與服裝原料工廠、裁縫店鋪聯系,談論合作,獲得支持,然后由他們提供未出售的過時或過季服裝。
(3)團隊可以與攝影廠棚、劇組等聯系,然后由他們提供拍攝后不需要的服裝,空閑的場地可以改造成主題店或咖啡館,再現電視劇或電影情節,人們可以拍照留念。
(4)個人不想穿或對自己意義非凡的衣物,也可以交由平臺再次進行創意設計,最大限度地發揮衣物的使用價值。
近些年,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微信公眾號的作用越來越大,線上的點贊與收藏促進了商品的銷售與推廣。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商家可以精準推送圖文給讀者,推送的內容也可以多樣,相比傳統的營銷方式,微信支持文字、圖片、視頻多元化,可以讓每一位關注者第一時間收到消息,可以轉發到朋友圈,直接精準地讓用戶看到品牌的內容,積累口碑,讓朋友的朋友、客戶的客戶進行宣傳,擴大市場。微信公眾號中分析數據的功能可以更高效地分析用戶數據,如閱讀量、轉發率、收藏率等,以此判斷粉絲的增減,使營銷更加精準。微信公眾號作為線上平臺,還可以及時幫助客戶解決售前、售后各種問題,其較高的互動性和靈活性拉近了與客戶的距離,且運行成本較低,可以促進粉絲的增長,獲得長遠的利益。
例如,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大力推廣品牌Revogue(圖1),并傳播品牌的設計理念—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此外,利用微信公眾號還可以將舊衣背后的故事傳遞給更多的人,讓“斷舍離斷不了回憶,將情感價值鎖在物件中”[3]。

圖1 牛仔包
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問題需要得到重視,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前提。“舊衣改造”是一個創新創業項目,年輕人作為時代的領先人,應該大力宣傳“舊衣改造”的低碳方式,讓環保成為新時尚,提升審美素質。服裝的款式雖舊,但通過專業團隊的改造,也會變得煥然一新。其所寄托的情感價值會給予人們極大的滿足,意識形態的轉變也會賦予“舊衣改造”更深刻的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