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友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之結晶,是中華民族文化之精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種類繁多,盡顯中國特有的文化元素。在服裝設計領域,傳統文化元素是熱門話題,受到眾多服裝設計師的青睞,他們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從中尋找靈感,創新服裝設計,目前已經成為現代服裝設計領域的一股潮流,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服裝設計領域的運用也展現出廣闊前景。
現代服裝風格明快、線條簡單,設色也比較簡單,可以很好地適應工業時代快節奏的生產生活方式,同時普遍滿足公眾的審美需求,但這也恰恰限制了服裝設計的創新,導致現代服裝同質化問題嚴重以及大眾審美疲勞[1]。我國歷經五千年文明發展,為現代人留下了絢麗多彩的傳統文化,從傳統文化中提取各種元素融入現代服裝設計,可以為現代服裝設計創新提供思路,同時提高服裝的藝術價值。
服裝設計師通過設計的服裝來傳遞自己的設計理念和文化理念,他們會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服裝設計中。然而,如果只是簡單地使用和拼湊這些元素,設計效果會很牽強甚至突兀,難以吸引大眾眼球。因此,要想提高設計品位,設計師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所使用的傳統文化元素,明確其所具有的文化內涵,這也是設計師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的過程,有利于設計師綜合素養的提升,對設計師自身職業發展乃至整個行業的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2]。
現階段,人們的生活日趨現代化、科技化,所能接受的傳統文化熏陶越來越少。如果在現代服裝中加入傳統文化元素,意味著傳統文化滲透到了人們的生活中,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促使人們認識和了解傳統文化,推動文化的傳播與傳承[3]。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以服裝設計展現傳統文化內涵非三言兩語可以概括。中國服飾文化有上衣下裳和衣裳連屬兩種基本形制,其中,上衣下裳制相傳源于傳說中的黃帝時代,是我國最早的衣裳制度文化,內涵深刻。從總體來看,我國古代服飾造型強調寬袍廣袖,采用的是二維造型裁剪法,成衣前后重合,若不穿在身上無三維特征,強調人與服裝和諧互補的關系,有別于西方運用三維裁剪法制成的具有明顯立體結構特征、突出人體輪廓感與形態美的服飾。換言之,我國傳統服飾文化內涵更加寫意,講究神似而非形似,是現代服裝設計運用傳統文化元素需要準確把握的理念[4]。
傳統文化元素眾多,運用于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既可用于整體,也可用于局部;既可作為布料使用,也可當作配飾來映襯整體。裝飾圖案是現代服裝的重要構成,在服裝設計中應用傳統文化元素時,需要將裝飾圖案放在與服裝底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首先需強調整體裝飾原則。整體性的服飾圖案更具獨立性與自由性,如果運用得當,可以很好地體現服裝設計師的理念與思想,使之更契合目標群體的心理需求[5]。其次是中心裝飾原則,指對胸、腹、背等服裝中心部位進行裝飾,這些位置醒目,能夠集中、鮮明地體現文化內涵,反映設計師的設計理念與追求,效果事半功倍[6]。
國畫又稱丹青,是以毛筆蘸水墨彩,于紙絹上完成的畫作,是我國傳統繪畫形式。水墨畫以筆法為主導,可以產生豐富多變的筆墨效果,表現力獨特,意象和意境豐富,是國畫的重要分支,也是國畫藝術的杰出代表,歷史悠久,韻味濃厚,蘊含著我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有別于西方繪畫的審美情趣,體現出東方哲理的深奧,也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取向,體現了中華人民的智慧與才能。將傳統水墨藝術所具有的意蘊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中,能夠提高服裝設計的審美情趣,更好地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同時也可以賦予傳統水墨藝術新的文化載體,是對水墨文化精神的傳承和發揚。現階段,水墨元素所富含的文化神韻已經吸引了較多服裝設計師,包括國外知名設計師。
薄濤曾在國際時裝周上舉辦了一場以水墨畫為核心的時裝表演秀,名為“水墨乾坤”,完美地將服裝與水墨意蘊融合在一起,極具文化內涵(圖1)。這場秀的作品色彩主打水墨丹青色,面料主打綢緞、雪紡、歐根紗,搭配朱丹、藤黃等柔和的顏色,借助織、染、印等工藝,成功將東方古典韻味完美體現在服裝上。另外,設計師在設計造型時采用了較大的輪廓和線條,以展現水墨畫簡潔且富有變化的形態,可以凸顯服裝靈動之美。從整體上看,服裝的色彩古樸醇厚,造型大氣灑脫,又具有神秘虛幻的悠遠意境,是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時尚的一次優秀碰撞,獲得了觀眾的高度評價與贊揚。
楚燕曾以我國水墨藝術大師八大山人的作品為靈感,設計發布了一場名為“聽香”的時裝秀(圖2)。不同于薄濤的作品,楚燕設計的時裝沒有變換豐富的絢麗色彩,主色調為黑白灰,展現出水墨畫獨特的墨色美,輔以中國藍和中國紅,使整個作品呈現出恬靜優雅之感,讓人感覺淡然明朗。另外,楚燕的作品也沒有奔放的造型,結構簡單,但設計大氣,能夠打動人心。服裝選用絲綢、薄紗和雪紡面料,絲滑、輕巧、飄逸。在造型方面,設計師結合中式處理與西方立體裁剪,使服裝修身且富有流動灑脫的線條感,體現出水墨抽象寫意的意蘊。從整體上看,作品滲透出寧靜致遠的舒適感,給人以質樸純潔、平靜祥和之感。

圖2 “聽香”時裝秀
剪紙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是利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出各種視覺形象和造型,可以將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傳達喜慶和美好寓意,見于多種民俗活動中,是我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具有高純度的單一色彩,通常以紅色為主;或是高純度的多種色彩,采用鮮明的紅色、綠色、黃色等進行搭配,反映了人們對美的追求。不僅如此,剪紙的圖案紋樣眾多,概括為輪廓紋、特征紋與裝飾紋樣3種,采用折疊、陰刻、陽刻、刺孔等技術手法,通過不同紋樣的裁剪形成各式各樣的圖像,為現代服裝設計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
目前,剪紙元素已經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得到了廣泛應用。2009年,香港上水廣場曾舉行了一場“剪藝花裳”時裝秀,以剪紙藝術家的剪紙作品為靈感,與現代服飾制作工藝相結合,將剪紙制作成紙質版的服飾。華倫天奴在上海舉辦過一場特別的時裝秀,設計師Maria Grazia Chiuri和Pierpaolo Piccioli在秀上向人們展示了一系列運用剪紙元素、中國紅與鏤空設計的禮服(圖3)。該系列作品以鮮艷的紅色為主色調,這是華倫天奴服裝最具代表性的顏色,同時也是中國傳統剪紙藝術最常使用的色彩,服裝與剪紙的融合展示了藝術創造與文化的兼容性。從整體上看,該系列服裝可以喚起人們對剪紙的記憶,同時也能讓人們感受到設計師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致敬。

圖3 “剪藝花裳”
京劇是一門高雅的綜合性藝術,為中華文化之精粹。傳統京劇服飾以明代生活服飾為基礎,借鑒宋、元、清朝的服裝樣式,再經過藝術家們的美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飾體系,極具特色,也有極高的美學價值,深刻體現了國人的審美意識與文化觀念,所折射出的文化底蘊也反映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傳統京劇服飾包含的元素眾多,是當代藝術設計領域珍貴的素材寶藏。很久之前,傳統京劇服飾元素便已被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中,呈現出別致的時代樣貌。
NE·TIGER(東北虎)是我國頂級奢侈品品牌,創始人張志峰先生始終致力于復興中國奢侈品文明,并堅持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服飾文化。NE·TIGER曾在“華·宋”“大·元”“明·禮”等系列服裝中引入傳統京劇服飾圖案元素(圖4),面料選擇高檔絲綢,采用緙絲、云錦等傳統手工技藝制作,展現出純正的奢侈中國風。從顏色上看,服裝基礎色調為紅、藍、黃、綠、黑,配上精美的紋飾圖案,襯托出穿著者的霸氣與華貴,又不失穩重與雅致。云思木想品牌以京劇臉譜為靈感,結合西方抽象派畫風,設計了譜藝系列服裝。設計師將京劇臉譜圖案元素分解,選用不同的臉譜色塊進行抽象變形,然后利用不同的工藝手法將其運用于襯衫、衛衣等現代服飾中,實現了對京劇臉譜圖案的重構。從整體上看,服裝上的臉譜設計有著強烈的色彩對比,富有律動感,兼具潮流性與文化性,散發出濃郁的中國韻味。

圖4 “明·禮”系列
傳統文化元素種類眾多,盡顯中國特色,將其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中,可以提升設計師的文化素養,為現代服裝設計創新提供思路,提升服裝的藝術價值,同時也有助于弘揚與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目前,雖然已有水墨、剪紙、京劇服飾等傳統文化元素被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中,但縱觀我國傳統文化體系,所用元素不過冰山一角,有待今后深入挖掘,靈活運用各種傳統文化元素,探求現代服飾多元化設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