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雅,劉桂英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外三科,北京,100078)
腦卒中患者中失眠的發生率高達75~95%[1],失眠不但影響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繼而影響臨床預后,還可能引起腦卒中的復發[2]。使用鎮靜催眠類藥物是現代醫學治療腦卒中后失眠采用的主要方法,但是長時間應用這類藥物可能會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甚至藥物依賴,給患者的康復和后續治療帶來不利影響[3]。腦卒中屬中醫“中風”范疇,以氣虛血瘀為基本證候,因患者元氣虧虛、瘀血內阻,導致心、腦竅失于濡養,故患者出現夜寐不安[4-5]。皮內針技術又稱皮下埋針技術,是將特制的細小針具固定于選定的腧穴部位皮內或皮下并保留一段時間的治療手法[6]。有研究[7]表明皮內針治療腦卒中后失眠有非常好的療效,因此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科室開展皮內針護理技術,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現將科室運用皮內針輔助治療1 例腦卒中后失眠患者的護理經驗報告如下。
患者男性,41 歲,主因“突發頭痛、右側肢體活動不利10 天”,以高血壓病腦出血并發失眠收入院。患者10 天前早晨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側肢體活動不利,突發頭痛,當時出現情緒改變,近10日血壓偏高、失眠加深。既往史:此次發病后經診斷確診高血壓,平時未給予系統監測及規律服藥;有青霉素藥物過敏史。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弱,頭痛,記憶力下降,情緒易激動。舌紅、苔黃,脈弦數。頭部磁共振示左側腦室旁及基底節區腦出血吸收期。中醫診斷:出血性中風,肝陽上亢證。西醫診斷:腦出血,高血壓病2級,極高危組。
2.2.1 一般狀況評估:①意識狀態評估:患者意識清醒,自動睜眼、回答問題正確、肢體可遵囑活動,格拉斯哥昏迷(GCS)評分15分,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 mm,對光反射靈敏。②肌力評估:左側肢體肌力Ⅴ級,右上肢肌力0級,右下肢近端肌力Ⅰ級,遠端肌力0級。③營養狀況評估:發育正常,營養可,體型偏胖,被動體位,無法自主站立。④生命體征評估:體溫正常,心率90~110 次/min,呼吸18~22次/min,血壓140~170/80~100 mm Hg。⑤中醫查體:患者體型偏胖,舌紅、苔黃,脈弦數。
2.2.2 睡眠及心理狀況評估:①睡眠狀況評估: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8-9]評估患者睡眠質量。PSQI 用于評定受試者最近1 個月的睡眠質量,通過從7 個方面進行評分: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總分范圍為0~21 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評價等級:0~5 分表示睡眠質量很好;6~10 分表示睡眠質量還行;11~15 分表示睡眠質量一般;16~21 分表示睡眠質量很差。本例患者PSQI 測試總分17 分,患者睡眠質量很差。②心理狀況評估: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患者焦慮程度。HAMA 量表是精神科中由醫生評定的應用較為廣泛的量表之一。HAMA 包括14 個項目,每個項目評分為0~4 分,根據評分共分為5 個等級:<7 分表示沒有焦慮癥狀;8~14 分表示可能有焦慮;15~21 分表示肯定有焦慮;22~29分表示有明顯焦慮;>29分表示可能為嚴重焦慮。本例患者HAMA 測試得分18分,患者存在焦慮癥狀。
指導患者按時進餐、休息,保持規律生活,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督促患者進行康復鍛煉,空閑時間安排患者讀書、聽音樂等。避免入睡前過度興奮,如與親友打電話、視頻聊天,過度運動或游戲,聊天或者討論重要問題等。夜間患者入睡后,盡量避免開展操作。進行必要的巡視、查房時,注意動作輕柔,減少環境刺激。及時患者患者疼痛等不適,保持室內溫濕度適宜,空氣流通。必要時遵醫囑給予安眠藥,同時增加心理護理,及時緩解患者焦慮與恐懼情緒。
患者為中年男性,長期熬夜,生活不規律。從中醫角度分析,患者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氣血逆亂,直沖犯腦。腎陰不足,心腎不交。風陽內動,挾痰走竄經絡,脈絡不暢,故出現頭痛,半身不遂。脈弦主肝風,舌質紅系肝腎陰虛而生內熱,脈數屬里熱之象。縱觀脈癥,病性屬實,主病位在肝腎。皮內針主要通過刺激淺表組織使患者臨床病癥得到有限效緩解,以達到較長時期的持續性針刺效應。根據患者病癥選穴如下:肝俞、腎俞、心俞、太陽、神門、三陰交、安眠。肝俞位于背部第9 胸椎棘突下旁開1.5 寸;腎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 寸處;太陽穴位于頭部側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向后一橫指凹陷處;神門穴位于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三陰交穴位于在內踝尖直上3 寸,脛骨后緣;安眠位于在翳風與風池兩穴連線之中點。通過調整經絡氣血循行來治療失眠。
根據醫囑取穴,使用探棒按壓穴位,詢問患者是否有酸脹感。確定穴位位置后,使用蘸有75%酒精的無菌棉簽順時針手法旋轉消毒局部皮膚(直徑5 cm)。使用蘸有75%酒精的無菌棉簽自上而下順序消毒操作者手指。用左手拇指、食指按壓穴位上下皮膚,稍用力將針刺部位皮膚撐開固定;右手用鑷子夾取皮內針,將皮內針刺入皮膚,將固定膠紙貼牢。觀察埋針局部皮膚情況,有無出血、紅腫等。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情況,若患者感覺局部刺痛,應將針取出重埋。指導患者按壓穴位,2~3 次/d,每次每穴按壓1~2 min,以有酸脹感為宜。
經過5 次、共計作用時間為15 d 的皮內針輔助治療,患者PSQI 量表和HAMA 量表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見表1。患者已能積極配合康復訓練,并自己主動進行肢體鍛煉,右側肢體肌力恢復至Ⅲ級水平,并能自主站立。

表1 干預前后PSQI和HAMA評分
腦卒中后失眠是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社會功能減退等不良預后的危險因素,慢性持續失眠甚至延緩患者功能康復的進度,增加腦卒中致殘率[10]。腦卒中后抑郁的早期核心癥狀中失眠是其中之一,患者由一個健康人變成肢體功能障礙的腦卒中患者,心理落差大,非常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影響睡眠質量進而發生失眠,由此又加重抑郁癥狀,形成惡性循環[11]。
采用皮內針治療技術在治療腦卒中并發失眠有較好的療效,同時發揮中醫特色,提升腦卒中護理質量[12],主要體現在:①皮內針療法使用方便、適應癥廣泛,留針期間不影響患者睡眠、工作和生活。②操作簡便,安全無痛,特別適合畏針、怕針的患者。③療效明確、易被患者接受。④起效迅速、療效持久,可根據癥狀改變作用穴位。皮內針的選穴以調節五臟功能和人體陰陽為出發點。從臟腑辨證論治角度取背俞穴進行埋針,取心俞、肝俞、腎俞為主穴[13]。三陰交穴為肝脾腎三經交會,屬足太陰脾經,上注于心,故可健脾養心而治心神疾病;另一方面脾統血,肝藏血,腎主精血,刺激三陰交發揮平肝健脾益腎助睡眠的作用。《靈樞·九針十二原》指出:“五臟有疾。當取十二原。”神門穴乃心經之原,是經氣所注、氣血漸盛的部位,能輸布原氣,因此神門能有效調節心經之氣血,達到養血寧心安神的目的。神門與心臟感覺神經元的節段相關聯,由此可見神門穴可通于腦,刺激神門能起到安神定志、行氣養心的作用。失眠的伴隨癥狀多樣,常有心煩易怒、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脘悶噯氣、多夢易驚、納谷不香。本例患者癥狀有頭痛、記憶力減退,可以通過配合刺激太陽穴來改善癥狀。
結合本例患者護理經驗,發現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皮內針法治療,能夠對大腦皮層產生雙向調節作用,調整經絡臟腑功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改善神經生理功能,從而改善失眠和焦慮。雖然皮內針改善失眠效果良好,但關于皮內針針具名稱、針具要求、操作的方法和步驟、適應證、禁忌證等尚缺乏統一的界定。因此,皮內針治療失眠還需要進一步開展臨床研究,在研究中增強對失眠不同證型的辨證取穴,規范操作步驟,以便于將研究用于指導臨床實踐,進而更好地用于改善患者失眠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在后續研究中可以增加樣本量,進一步驗證其臨床效果,增加研究的可靠性。該項操作方便、安全,是具有中醫特色的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