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紅,劉瑞華,李 雪,張 倩
(安徽省六安市中醫院急診科,安徽六安,237006)
腦卒中是全世界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也是致殘的首要原因[1],是我國農村地區第一致死性疾病[2],2014年我國腦卒中住院費用達470.35億元[3]。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是最常見的腦卒中類型,在腦卒中占比例超過65%[4],因溶栓時間和臨床效果以及預后具有正相關性,指南推薦首發時間≤4.5 h,給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入院至靜脈溶栓時間(DNT)應控制在60 min 以內,以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5],保證患者最大獲益。數據表明,我國目前只有3.0%的患者能達到標準[6]。本院于2020年11月被授予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卒中綠色通道管理的目標是DNT平均時間控制在≤35 min。科室通過優化綠色通道護理流程,旨在縮短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靜脈溶栓相關節點所需時間,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0 年11 月—2021 年10 月由“120”或自行來到醫院急診科接受靜脈溶栓治療的AIS患者99 例為研究對象。所有AIS 患者診斷均符合2018 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4]。進入臨床研究標準:①發病至入院時間≤4.5 h;②因腦血管梗塞導致的神經系統表現;③年齡>18 歲;④患者本人意識清楚,能夠自我做出決定或者取得家屬的書面同意;⑤沒有各種原因導致的溶栓禁忌。
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其中2020年11月—2021年3月流程優化前收治的41例患者為對照組,男31例,女10例;年齡38~82歲,中位年齡66歲。2021年4月—10月優化流程后收治的48例患者為觀察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43~82歲,中位年齡6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流程優化前,急診護士根據上海長海醫院急性腦卒中靜脈溶栓流程開展工作。①卒中護士預檢初判,立刻電話通知急診科醫生前來預檢臺進行篩查,對疑似患者應立刻聯系卒中醫生;同時,啟動卒中綠色通道,為患者佩戴腕帶,建立患者身份管理模塊,完成生命體征測量(神志、血壓、呼吸、脈搏)。②急診科醫生開具相關檢驗及CT 醫囑,卒中護士建立靜脈通路(20 G 留置針),測血糖,抽血進行血常規和凝血功能檢查,床旁心電圖。③卒中護士和醫生一起護送患者前往CT室,卒中護士送檢試驗標本;④卒中護士護送患者返回搶救室卒中單元,卒中護士送檢驗標本。⑤卒中醫生查看CT 報告,若為出血,按照出血流程救治;若CT 結果無出血,CTA 結果無大血管閉塞且血液檢查正常,卒中醫生和患者及其家屬談話,簽署靜脈溶栓知情同意書,卒中護士協助醫生進行溶栓治療,做好患者的病情觀察與檢測。溶栓治療結束后,卒中護士書寫轉運單和溶栓時間節點記錄單,護送患者入住相關科室病房并做好交接工作,取回患者腕帶后結束本次綠色通道。⑥若CT 結果無出血,CTA 結果由大血管閉塞血液檢查正常,卒中護士根據醫囑協助開展相應護理操作:對于橋接治療患者,溶栓后直接轉運至導管室;對于直接取栓患者,則直接轉運至導管室,并做好交接,取回患者腕帶,結束本次綠色通道。急性腦卒中靜脈溶栓流程見圖1。

圖1 急性腦卒中靜脈溶栓流程圖
科室對原有流程進行優化。環節①中,卒中護士為患者佩戴腕帶,建立患者身份管理模塊,分診護士完成生命體征測量(神志、血壓、呼吸、脈搏)。環節②中,卒中護士建立靜脈通路(20 G 留置針),分診護士測血糖,抽血進行血常規和凝血功能檢查。環節③中,卒中護士和醫生一起護送患者前往CT 室,分診護士送檢驗標本。環節④中,卒中護士進行心電監護,分組護士采集心電圖。修訂后的急性腦卒中靜脈溶栓流程見圖2。

圖2 急性腦卒中靜脈溶栓流程圖(修訂后)
比較兩組患者從進入急診至完成CT 掃描平均時間、從進入急診到患者書面簽字同意溶栓治療平均時長、DNT 平均時長,以及DNT≤35 min患者占比。
采用SPSS 20.0 軟件,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M(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從進入急診到完成CT 掃描平均時間、從進入急診到患者書面簽字同意溶栓治療平均時長和DNT 平均時長均較對照組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對照組19(46.34%)例 患 者DNT≤35 min,觀 察 組43(89.58%)例患者DNT≤35 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靜脈溶栓各個時間節點比較[M(P25,P75)] min
流程優化前,本院急診科參照上海長海醫院急性腦卒中靜脈溶栓流程開展工作,其中心電圖采集在CT 檢查前完成,但忽略了1 處差異性:上海長海醫院溶栓治療在CT 室進行,而本院溶栓治療在卒中單元內完成。優化后的流程是將心電圖采集推遲在患者完成CT 檢查、返回卒中單元等待簽署溶栓知情同意書時完成,在不影響疾病治療的同時,可縮短超過2 min。此外,卒中護士綠色通道工作流程在優化前由1 名卒中護士獨立完成,耗時過長。優化后的工作流程由分診護士協助完成,可節省約6 min 的時間,可縮短了急診就診到開始做CT 時間,進而縮短患者及其家屬簽署靜脈溶栓知情同意書時間和DNT。經優化流程后,患者從進入急診到完成CT 掃描平均時間、從進入急診到患者到書面簽字同意溶栓治療平均時長和DNT 平均時長均較流程優化前縮短,且DNT≤35 min的患者比例顯著上升。
“時間就是大腦,時間就是生命”,盡可能縮短堵塞的腦血管關乎AIS患者的預后。卒中綠色通道能夠加速AIS患者的精準化評估、規范化治療,結合健康宣傳、營養指導、康復鍛煉全方位優化診療過程,使急性期靜脈溶栓能夠得到一站式解決[7]。通過優化卒中綠色護理流程,不僅縮短了環節時間節點,為卒中患者贏得寶貴時間,提高了后期患者生活質量。同時,醫院還于2021年5月順利通過了高級卒中中心的認證。能否進一步優化卒中綠色通道,改進護理流程,是確保急性缺血性腦梗死患者能否獲得最大治療效果,改善遠期預后,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8]。所以,卒中綠色通道持續改進,永遠在路上,科室下一步將針對縮短溶栓告知至患者簽署溶栓知情同意書的猶豫時間開展研究,旨在進一步提高科室AIS急救護理質量。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