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瓊,陳 萍,劉 瑋
(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體檢中心,上海,200003)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在整體護理中的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醫院心理護理學組是由各科護士長帶領科內心理護理骨干組成的一支心理護理人才隊伍,其主旨是幫助護士提高心理護理理論和方法以及為患者面對疾病所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時給予專業的輔導。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護理學科發展、完善和進步的重要標準之一[1-2]。心理護理學組成員應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具備熟練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才能確保心理護理干預全面有效貫徹實施[3-4]。為提高組員的心理護理知識與技能,醫院于2021 年6月—10 月開展品管圈活動,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基于自發、自愿原則,2021年6月醫院成立了由11 名人員組成的品管圈小組,由總護士長擔任輔導員,選出圈長1 名,其余9 人為圈員。從圈員中選拔宣傳員1 名、聯絡員1 名、秘書1 名負責宣傳策劃、記錄及收集每次活動的資料。
1.2.1 主題選定:根據工作特點,經全體圈員投票選出圈名“心靈圈”。通過頭腦風暴,全體圈員挖掘心理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評價法進行主題評價,并由圈長進行統計,將備選主題進行排序。從上級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和圈能力4 個維度確定“提高組員心理護理知識與方法”為本次活動的主題。
1.2.2 擬定活動計劃:全體圈員共同討論活動計劃,共3 個月,每月活動4 次,每次持續1 h。選定主題、擬定計劃1 周;把握現狀、目標設定1 周,問題解析1周;對策擬定1周;對策實施與檢討5周;效果確定及標準化2 周;檢討及改進、成果發表1周,共計12周。
1.2.3 把握現狀:本院2016 年第一季度心理護理學組組員心理護理理論及實踐考核合格率(兩項均合格)為89.55%(60/67)。品管圈小組通過自檢表進行調查,以便了解考核未達標人員的未達標歸因。共發放自檢表67 份,回收有效問卷65份,有效回收率97.01%,對結果進行統計,其中自身因素和環境因素占整體比例的82.43%,因此本次活動主要針對護士再學習主動意識不夠、醫院培訓力度不夠、培訓經費少和外出學習機會少四個方面進行改進,以提升護士心理護理的水平。
1.2.4 設定目標:基于以下公式:目標值= 現況值+改善值=現狀值+(1-現狀值)×圈能力×改善重點,依據計算公式計算得出目標值= 89.55% +(1-89.55%)×0.90×0.82=97.26%
1.2.5 解析問題:在前期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再次進行頭腦風暴法從人員、環境、物品和制度等方面解析,制作組員自身心理護理知識與技能缺乏的魚骨圖(圖1)。本圈從人員自身、培訓場地、學習環境和管理制度等發面的原因,最終確定改善重點。

圖1 組員自身心理護理知識與技能缺乏的魚骨圖
1.2.6 擬定對策:圈員通過頭腦風暴,根據改進重點擬定改進對策,并依據可行性、經濟性、圈能力等項目進行對策選定,評價方式:優5 分、良3 分、差1分,每一對策總分為15分,以“80/20定律”,12分以上為實行對策,共圈選出6 個對策,選送組員參加心理護理學習班、組織心理護理集中理論培訓6 次、心理咨詢門診實踐、組織心理護理三級查房,進行個案輔導、加強教育,提高組員對心理護理的興趣感、組織專家與組員沙龍交流。
1.2.7 對策實施與檢討:①安排集中理論授課6次,培訓內容包括:情緒管理、壓力管理、臨床常見心理問題、戰勝自我擁抱健康、放松技術、常用心理測量量表的應用、社會心理學視覺下的醫患和護患關系。②加強教育,強化心理護理學習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定期進行思想交流,及時了解組員對心理護理學習的動態情況,鼓勵組員積極參加“國家心理咨詢師”在職學習與培訓,以提升自身的素質水平。③組織安排全體組員參加“臨床心理護理理論與技術新進展全國研討班”學習與培訓。④組織參加心理咨詢門診實踐、心理護理三級查房,專家與組員進行沙龍交流,針對腎內科尿毒癥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討論與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
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心理護理學組成員理論考核成績合格率由實施前89.55%(60/67)上升至實施后的98.51%(66/67),見表1。

表1 理論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評價[n(%)]
圈員綜合實力提升,品管圈活動前后采用自制評分表,對每位圈員進行能力自評,包括QCC手法運用、團隊精神、專業知識、共同協調、活動信心、責任榮譽。結果顯示圈員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溝通協調能力和責任榮譽增幅最高。
延伸成果主要表現在組員自我學習意識增強,個別組員已主動報考“國家心理咨詢師”相關培訓,并取得“國家心理咨詢師”證書,說明本次活動對提高組員心理護理知識與技能具有積極意義。
心理護理學組作為醫院心理護理的骨干力量,定期組織典型案例分析、沙龍交流等活動,幫助護理人員掌握心理護理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分析能力,提高學習心理知識的興趣,并借助護理骨干的力量推動心理護理方法在臨床的實施[5-6]。通過本次品管圈活動,圈員群策群力、共同努力,運用科學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數據,采用針對性的措施,激發組員學習熱情、并找出提高組員心理護理知識與技能的方法。打造一支技術精湛的心理護理人才隊伍,全面提升心理護理水平,為臨床下一步全面實施與開展心理護理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品管圈又稱“QCC 質量小組”,是指同一工作現場的人員自發地進行品質管理所組成的小組[7-8],圈內成員不論職務大小,在圈活動中都能體現人人平等,每個人的能力都得到了發揮和認可,尊重人性、至善管理,營造愉快工作環境,在快樂的氣氛中工作,用快樂的方法解決問題[9-10]。通過開展本次品管圈活動,切實有效提高了組員的團隊協作精神,充分發揮了個人在集體中的潛能,從而也提升了組員自身綜合素質水平[11]。
雖然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問卷調查全面了解組員的培訓需求,從而制定針對性的培訓課程,以確保其培訓效果。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對圈能力估計過高,實際活動創意不足且標準不明確,某些對策未能嚴格實施。目前心理咨詢門診因實踐場地有限,未能按原計劃進行,這也是心理護理學組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