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菊,金 晶,徐 佳,郝英英,汪曉巍,郭 野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北京 100730)
檢測指標的參考區間一般是指健康參考人群95%分布區間[1],不同性別、年齡、地域、種族和儀器型號等因素對參考區間均有一定影響。尿沉渣分析是泌尿系統疾病診斷、療效觀察、用藥安全監測、預后判斷和健康評估等臨床診治工作的基礎[2],其合適的參考區間是確定顯微鏡復檢規則的依據[3]。既往研究大多探討和建立部分有形成分參數的參考區間[4],對于尿沉渣分析全參數參考區間的報道較少,本研究旨在建立UF-5000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健康成人全參數參考區間,為其有效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選取2020年12月—2021年1月北京協和醫院體檢中心健康體檢者3 104名,其中男1 771名,年齡19~90歲,平均(41.3±11.2)歲;女1 333名,年齡19~87歲,平均(40.8±11.7)歲。健康體檢者納入標準:(1)血常規、生化、肝腎功能、血脂、血糖和尿干化學檢測結果均正常;(2)既往無泌尿系統疾病史;(3)女性在非月經期內。排除標準:(1)尿干化學檢測結果異常;(2)影像學檢查提示泌尿系統疾病;(3)1個月內有服藥史或發熱史。另選取2021年1月北京協和醫院體檢中心男性、女性健康體檢者各20名,用于對參考區間進行驗證。
UF-5000全自動尿液分析儀(日本Sysmex公司)及配套試劑、校準品、質控品(高、低2個水平)。樣本檢測當日確保儀器室內質控在控。
規范采集健康體檢者8~10 mL新鮮中段尿,采集后2 h內完成檢測,記錄22項尿沉渣分析結果,包括臨床報告參數14項(紅細胞、白細胞、管型、細菌、上皮細胞、鱗狀上皮細胞、透明管型、病理管型、結晶、黏液絲、類酵母細胞、非鱗狀上皮細胞、白細胞團、精子數量)和研究參數8項(移行上皮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小圓上皮細胞、非典型細胞、大紅細胞、小紅細胞、溶血紅細胞和非溶血紅細胞)。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K-S檢驗判斷數據是否為正態分布。離群值剔除采用Dixon法。非正態分布計量數據以中位數(M)[四分位數(P24~P75)]表示,2個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不同年齡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 Wallis檢驗,若存在差異,再采用Bonferroni法進行兩兩比較。依據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會(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 C28-A3文件要求[5],以第95百分位數(P95)作為參考區間上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隨機選取男性、女性健康體檢者各20名,采集其新鮮中段尿,并于2 h內完成檢測。依據《WS/T 402—2012 臨床實驗室檢驗項目參考區間的制定》[1]要求,將檢測結果與建立的參考區間進行比較,在參考區間范圍內的數據≥總數據的90%,則驗證通過。
所有數據均呈非正態分布。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細菌、鱗狀上皮細胞、非鱗狀上皮細胞、病理管型、類酵母細胞、黏液絲項目在不同性別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需按性別分別建立參考區間。管型、透明管型、結晶、白細胞團和精子數量在不同性別之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合并建立參考區間。見表1。

表1 尿沉渣分析14項臨床報告參數參考區間 個/μL
14項臨床報告參數中,病理管型、透明管型、白細胞團、精子數量、結晶5個項目在不同年齡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合并建立參考區間。其余9項參數在不同年齡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需建立不同年齡參考區間。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組尿沉渣分析9項臨床報告參數參考區間 個/μL
不同性別健康成人移行上皮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小圓上皮細胞、非典型細胞、大紅細胞、小紅細胞、溶血紅細胞和非溶血紅細胞檢測結果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需根據性別分別建立參考區間。見表3。

表3 尿沉渣分析8項研究參數參考區間 個/μL
男性、女性各20名健康體檢者尿沉渣分析所有指標中,均有≥90%的數據在建立的參考區間內,參考區間驗證通過。
尿沉渣分析基于流式細胞術和熒光染色技術對尿液中有形成分,如白細胞、紅細胞、上皮細胞、管型、細菌等進行定量分析,可用于輔助判斷泌尿系統病變部位和嚴重程度,是泌尿系統疾病首選的篩查方法[6],被譽為“無創體外腎活檢”[7]。UF-5000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可通過前向散射光、側向散射光、側向熒光和消偏振側向散射光很好地區分紅細胞和結晶。目前尚無其全參數參考區間調查結果,本研究建立了14項臨床報告參數和8項研究參數的參考區間,可為臨床診療提供了更多的依據。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14項臨床報告參數中,管型、透明管型、白細胞團、結晶和精子數量在不同性別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男性、女性采用相同的參考區間,其他9項參數在男性、女性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依據性別分別建立參考區間后,女性參考區間上限均顯著高于男性。楊若凡等[4]采用UF-5000i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在健康成人中建立了5項尿液有形成分參考區間,紅細胞、白細胞、管型、細菌、上皮細胞參考區間上限均比本研究建立的參考區間上限高,可能是地區、篩選入組標準及人群差異所致。張勇等[8]采用UF-1000i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建立尿液有形成分參考區間,與本研究相比,各項參數參考區間均有一定差異,可能是由于儀器型號和人群選擇的差異所致。因此,在新型號儀器應用于臨床樣本的檢測時,不適宜直接將舊型號儀器的參考區間套用至新型號儀器中,實驗室需要建立和驗證新儀器的參考區間。
本研究還分析了不同年齡段尿沉渣分析結果,發現不同指標隨年齡變化有著不同的變化趨勢,上皮細胞、細菌和類酵母菌在19~29歲組最高,并隨年齡的增加逐漸減少,與張勇等[8]報道的趨勢一致,可能與青年人代謝率高有關系;白細胞隨年齡增加逐漸減少,但50~59歲組出現小高峰;紅細胞則是老年人群高于青年人群,在50~59歲組最高;提示不同年齡段部分尿有形成分存在一定差異,各實驗室需結合自身特點及臨床實際應用考慮是否有必要分年齡組建立參考區間,并尋找合適的年齡界點。由于本研究僅納入健康成人,未納入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因此所建參考區間可能有一定局限性。特殊人群是否需單獨建立參考區間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還建立了小圓上皮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等特殊尿有形成分的參考區間,對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治有一定的價值,若研究參數指標超過其參考區間上限時,可有效提示需進行顯微鏡復檢,隨著儀器的更新換代,研究參數也逐漸增多,可為檢驗報告的審核提供更多的提示信息,但尿液分析儀僅能作為初篩方法,顯微鏡鏡檢結果仍是目前尿沉渣分析的“金標準”[9]。
綜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UF-5000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健康成人全參數參考區間,并對其進行了驗證,可為顯微鏡鏡檢復檢規則的建立及臨床診療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