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照霞
當前初中生物課堂應用了較多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均有明顯的提高。思維導圖也稱腦圖、心智地圖,是一種可以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非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長時間應用思維導圖,可然積累較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將思維導圖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促使思維導圖的適用性和實用性不斷增強。在目前初中生物新授課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強有力的抓手,也成為一種趨勢。也正是因為如此,教師必須積極思考一個問題,即如何借助思維導圖提高初中生物新授課的教學效果,更好融入課堂教學之中。針對這一問題,文章展開較為深刻的分析探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指明應用思維導圖的科學路徑,現做如下的論述,期望可以為初中生物教學的朋友們提供些許建設意見。
思維導圖是當前世界范圍內的一種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可應用在學習、思考、記憶這些方面,可以擴散思維和開啟大腦潛能。早在20世紀80年代,思維導圖便已經傳入我們國家,早期的應用不廣泛,只是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克服學習障礙,思維導圖的效能未能充分發揮。使用思維導圖時,借助圖文并茂的方式將相關知識的聯系直觀地表現出來,比如各級主題的關系可以借助相互隸屬的層級圖加以表現,相關的主題、關鍵詞可以與顏色、圖像建立良好的記憶鏈接。對學生而言,他們使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左腦和右腦的機能可以被充分運用,想象能力、邏輯能力、科學思想、藝術表現均可以獲得協調發展,非常有利于開啟大腦潛能。
在教育教學改革愈發深入的大背景下,思維導圖的應用變得更加廣泛,在各門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均有應用,可以得到師生的認可。在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應用在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及課后復習中,確保學生始終處于思維訓練和發展的狀態之下,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值得肯定。在繪制思維導圖時,教師可以使用的基本軟件較多,主要有MindMaster、億圖圖示、Mindmanager、XMind、百度腦圖,應用效果均值得肯定。以百度腦圖為例,是一種思維導圖編輯器,使用瀏覽器便可以打開使用,支持多種文件的導出,比如支持PNG與SVG圖像文件,也支持XMind文件的導入和導出。總的來看,當前思維導圖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成為一種“基于系統思考的知識建構策略”,當前和今后的應用效果均值得肯定。
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是學生從整體上接觸生物學方面的知識,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較多的困難,若是學習方法應用不當,會影響學習積極性和質量。其次是初中生物的知識點較多,且知識點較為凌亂,同時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較為緊密,如何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架構和快速記憶是一大難點。最后是初中生物教學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便于學生更好地參與今后的生物學知識學習,對教師的執教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在這些較多且復雜的背景下,思維導圖的應用成為趨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學習生物學知識。
總的來說,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意義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思維導圖強調圖文結合,這與初中生物的學科特性有一致性,可以幫助學生較為輕松地學習生物學知識。初中生物知識點較為豐富,主要是幫助學生起到生物學習入門的作用,所使用教材注重圖文并茂,確保學生有學習興趣,克服對未知學科的恐懼不安心理。不過與此同時,初中生物知識點較為凌亂,學生不易進行系統化的記憶。在課堂上使用思維導圖后,可以借助主題、關鍵詞、圖片、顏色、線段將各種存在聯系的知識點連接起來,學生可以直觀看到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習和記憶知識點的難度可以由此降低。其次,思維導圖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方法,學生應用思維導圖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訓練和培養發散性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從一個知識點入手,進行系統的回憶和聯想,對諸多知識點進行回憶與分類,找準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此過程中學生的大腦皮層能夠得到有效的刺激。另外,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也可以鍛煉發散性思維。比如在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的分類》這一節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生物的分類”這一個核心知識點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順著“生物”這一知識點延伸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這兩點知識,并繼續延伸“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這兩點知識。在延伸“真核生物”這一知識時,學生可以列出動物、植物、真菌界這三個分支,繼續發散思維后學生可以列出動物的兩大分支,即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可以說,這一過程中使用思維導圖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可促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思維能力。最后,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順應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核心任務,即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初中生物核心素養包括四個維度的內容,即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以生命觀念為例,最具生物學學科特點,包括較多的知識,主要是生態觀、物質與能量觀、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在向學生講解這些知識點的過程中,若是使用思維導圖,則可以幫助學生實現概念的概括與分析,事物的本質與規律也可以緊緊抓住。有這樣的一道題目,即“兒童疾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中生物共有的“能量轉換器是什么?”這一題目考查的是學生“識別動植物細胞的細胞結構并判斷其功能”的能力。如果在早期學習或解題時教師使用思維導圖,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學生對不同類型細胞的共同特征、不同點可以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解題時更加的容易,同時可以培養生命觀念這一核心素養。
基于思維導圖和初中生物新授課的特點,教師要切實把握好思維導圖的應用方式,發揮出思維導圖的最大效能。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著重把握思維導圖的三種應用方式:一是應用思維導圖梳理知識內容;二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努力建構生物知識體系;三是借助思維導圖突破學習難點。
1. 應用思維導圖梳理知識內容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初中階段學生還未形成固定的思維體系,學習生物學知識點時往往是散亂的,沒有完整健全的知識體系,導致課堂學習顯得吃力和復雜。針對此,教師可以應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內容,便于收集、整理零散的知識點,并以直觀的知識框架呈現出來,在清晰呈現知識點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固定思維體系。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蘇教版七年級下冊《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員》這一章節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圍繞“人與生物圈”這一核心知識點繪制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繪制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一些知識點,包括生物的特征、生物體結構層次、生物的環境、生命的延續與發展。通過聯系這些知識點,便可以形成圍繞“人與生物圈”這一核心知識點的思維導圖,零星的知識點可以匯聚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便于學生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
2.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努力建構生物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應用時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求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借助思維導圖激活自己的左腦和右腦。為此,教師在初中生物新授課時,應該多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構建生物知識體系。教師可以在課前預習階段向學生布置繪制思維導圖的任務,要求他們結合自己的理解完成知識內容的總結和整理,并利用思維導圖構建生物知識體系。或者在完成新課講授任務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點“從頭再來”,利用思維導圖復習知識點,促使生物知識體系更加的完善和系統。
3. 借助思維導圖突破學習難點
新課講授時,學生學習過程中會有較大的難度,有一些無法輕松解決的學習難點,影響到他們的課堂學習質量。針對此,教師可以考慮在課堂上使用思維導圖,帶領學生一步步深入學習活動,突破學習難點。比如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觀察種子的結構”這一實驗教學中,要將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原理、實驗過程等內容作為重點,幫助學生突破實驗操作中的一些難點。教師可以要求每一個實驗小組繪制思維導圖,此過程中可以互相討論和分享,在思維導圖中加入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實驗成果,借助思維導圖解決難題,提高解題能力。
為確保初中生物新授課時有效應用思維導圖,教師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注重課堂結構的優化。在優化課堂結構時,教師可以考慮打造三種課堂,即生本課堂、高效課堂、智慧課堂。
構建生本課堂時,教師要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將更多的學習機會交給他們,由他們自主繪制思維導圖。新課講授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使用思維導圖記筆記,而后繪制系統的思維導圖,對知識點進行二次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交流和分享,以此達成互相學習、互相啟迪和共同進步的目的。構建高效課堂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梳理知識點,化難為易,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學習知識點,并實現理想化的記憶和理解效果。另外,教師要精煉精講,課堂上向學生講解重點、難點和疑點,并選出一些有探究性的知識集中學習,幫助學生掌握生物學知識學習的技巧,熟悉思維導圖的應用方法,繼而將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構建智慧課堂時,教師要利用好當前已有的信息化技術手段,努力讓學生應用思維導圖這一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如果在新課講授時要使用到思維導圖,則教師可以預先準備好需要的教學工具,主要是多媒體設備、思維導圖軟件,確保學生可以進行沉浸式學習,真正意義上接觸到思維導圖。目前來看,較多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使用MindNow思維導圖、百度腦圖、XMind,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值得推廣應用。
課前預習階段,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繪制思維導圖,轉變以往預習階段所存在的“假預習”情況,逐步由“假預習”轉變為“真思考”。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方法,課前向學生發送微課視頻,他們借助微課視頻進行自主預習,掌握基礎知識,并梳理出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因為要繪制思維導圖,所以學生會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前預習中,預習不會再次出現“走馬觀花”的問題,而是可以較為深刻地學習和分析課程內容,此過程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待學生繪制完思維導圖后,可以借助社交軟件互相分享,互相對比所繪制的思維導圖,可以起到修正認知偏差的作用,也可以啟迪思維和發展批判性思維。
比如在蘇教版八年級下冊《鳥類的生殖與發育》這一節教學中,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往往能輕易繪制出如圖1的思維導圖。可以發現,學生所繪制的思維導圖是較為全面的,表明他們已經基本上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進行了“真思考”,課前預習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圖1 “雞卵”知識的思維導圖
課堂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要重點關注兩點目標:①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重點和難點;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為學生課前進行了高質量的預習,所以已經基本上掌握了基礎知識點,所以課堂學習的效率自然可以提高,教師也可以順勢構建高效課堂,帶領學生高效率、高質量地進行學習。學生課前預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重點、難點和疑點無法輕易解決,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花費較多的時間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以此讓課堂教學更加富有針對性和科學性。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七年級下冊《人體的消化與吸收》這一節時,會發現學生理解消化腺、消化系統、消化酶、消化液、消化道這些生物學名詞時有一定的困難,甚至出現概念混淆的情況。針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梳理出這些生物學名詞之間的關系。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繪制如圖2的思維導圖,學生便很容易厘清這些名詞之間的關系,有效突破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圖2 “消化與吸收”知識的思維導圖
在完成初中生物的新課講授后,教師可以鼓勵或要求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將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全部體現在思維導圖上。應該說,當學生學習完新課知識后,他們既有收獲,也會有疑惑,需要進行課后的學習和復習,此過程中使用思維導圖是不錯的選擇。比如在學習完一節新課的知識點后,學生可以借助互聯網手段繼續查找相關的資料,以此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并進一步完善自己所繪制的思維導圖,這樣可以促使思維導圖更加地完整和系統,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課后學習與復習的效果也可以達成。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時間查看其他同學所繪制的思維導圖,并結合自己的理解完善思維導圖,這一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具有發散性思維,也可以持有批判性思維,學習和借鑒其他同學繪制思維導圖時的思路,非常有助于學生課后復習質量的提高。
思維導圖的應用效果是毋庸置疑的,非常值得推廣應用在初中生物新課講授中。初中生物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時,教師要努力將思維導圖貫穿在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這三個階段,并積極打造生本課堂、高效課堂、智慧課堂,為思維導圖的應用提供良好的條件,助推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培育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