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小娜
繪本主要以圖畫和文字結合的方式表現故事內容,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能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近年來,繪本閱讀教學已成為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一個亮點,是實現語言領域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教師應積極開展繪本閱讀教學,并采用多種方式豐富繪本閱讀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以充分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提升繪本閱讀教學的效果。同時,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習慣,增強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為幼兒未來的生活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此,筆者探討了開展繪本閱讀教學的方法,以期為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幼兒的身心發育尚未成熟,其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難以理解抽象的事物,且幼兒的學習是以興趣為基礎的。而繪本的圖畫豐富多彩、故事情節生動、語言簡潔有趣,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因此,教師開展繪本閱讀教學,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主動閱讀繪本和學習知識,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受思維方式的影響,幼兒對事物的認知還停留在表面,主要通過親身體驗、直接感知和動手操作的方式學習知識,難以理解抽象的內容。教師開展繪本閱讀教學,不僅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畫直觀形象地呈現教學內容,還可以將抽象的道理用有趣的故事講述出來。這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有助于培養幼兒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開展繪本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在課前提出與繪本內容有關的問題,調動幼兒閱讀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更加認真地閱讀繪本,并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問題的答案,有助于培養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選擇繪本時,教師要考慮繪本內容是否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興趣特點和接受能力,不可選擇難度過大或內容較為抽象的繪本,以免降低幼兒的閱讀興趣,從而影響繪本閱讀教學的效果。幼兒的學習是以興趣和好奇心為前提的,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秉持科學合理的原則,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興趣特點,選擇趣味性較強的繪本,以充分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繪本《細菌王國入侵地球》中,細菌被描繪為動漫形象,生動地展現了細菌在生活中入侵人體以及對人體造成傷害的過程。整個繪本充滿趣味性和啟發性,可以充分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和探索欲,促使幼兒認真地閱讀繪本內容,從而讓幼兒對細菌產生初步的認知,并具備一定的防范意識。
同時,除了確保繪本的趣味性之外,教師還應注重在繪本中體現教學內容,幫助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成長與發展。例如,教師可以選擇與衛生習慣有關的繪本,讓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認識到保持衛生的重要性,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提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有效的提問可以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設計提問時,教師應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啟發幼兒主動思考,培養幼兒的思考能力。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幼兒,讓幼兒敢于向教師提問,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當幼兒提問時,教師應及時做出正確的解答,促使幼兒保持閱讀熱情,從而確保繪本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提升教學效果。
此外,幼兒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幼兒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應保護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多設計開放式的提問,避免幼兒形成思維定式。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選擇思路開闊的繪本,并結合繪本的留白引導幼兒大膽想象,以開拓幼兒的思維。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合理設計問題,鼓勵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大膽設想。教師可以根據故事的走向設計提問,也可以結合故事的結局設計提問,引導幼兒續寫或改編故事。

例如,繪本《長腿爸爸》記錄了馬修爸爸和馬修的一問一答。早上,馬修爸爸修好了壞掉的車,送馬修上學。離別時馬修擔心爸爸的車子晚上再出問題,不能來接自己放學,便問爸爸如果車子壞了用什么來接自己放學。馬修爸爸沒有采用大人通常使用的寬慰話語,而是以幼兒的視角回答了馬修,給馬修提供了多種回家的方式,如騎猛獸、劃小船、跨上兇猛的大龍等。教師可以利用繪本《長腿爸爸》開展閱讀教學,讓幼兒自主閱讀。在幼兒閱讀完繪本后,教師可以問幼兒:“馬修爸爸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接馬修回家呢?”并鼓勵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大膽說出自己的答案,以鍛煉幼兒從多個維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由此可見,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幼兒開展繪本閱讀,加深幼兒對繪本內容的理解與感知,讓幼兒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教師可以結合繪本中的對話和場景,開展角色扮演游戲,引導幼兒扮演繪本中的人物,表演故事中生動的情節,讓幼兒通過表演深刻理解繪本內容和繪本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增強幼兒的閱讀感知能力,為幼兒未來的閱讀學習做好鋪墊。
例如,在繪本《誰最可怕?》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設計面具,帶領幼兒開展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和繪本中有趣的機器人交換身份,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內容。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改編繪本中的對話,開展新的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充分體驗創造的樂趣。
幼兒好奇、活潑、樂于表達,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這些特點,給幼兒提供足夠的探索空間,鼓勵幼兒之間積極主動交流,讓幼兒學會與同伴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和想法,以拓寬幼兒的思維,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
教師也可以結合幼兒的興趣特點和性格特征,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實行分組教學,并盡量做到組員之間興趣相近且性格互補。在分組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幼兒在閱讀繪本時積極交流,促使幼兒之間互幫互助,從而增強幼兒的閱讀能力,實現共同成長的目的。此外,在采取分組教學時,教師應選擇符合小組成員興趣、能引起他們情感共鳴的繪本,以保證幼兒在閱讀繪本后能進行深入交流,從而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幼兒進行有效閱讀的基礎和前提。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豐富繪本閱讀教學的內容和形式,讓幼兒充分體驗閱讀的樂趣,促使幼兒愛上閱讀,以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幼兒能夠按照“從左往右、自上而下”的順序一頁一頁地從封面開始閱讀,并在閱讀時關注繪本的細節、人物情感、故事內容等。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搜集一些與繪本故事有關的視頻、音頻,并合理融入教學過程中,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幼兒認真閱讀繪本,從而幫助幼兒深入理解繪本內容。
總而言之,繪本圖畫豐富,情節生動,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教師開展繪本閱讀教學,可以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師應選擇適宜的繪本,積極開展繪本閱讀教學,并合理設計提問,以啟發幼兒主動思考,促使幼兒認真閱讀繪本。教師還應通過多種方式開展繪本閱讀教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繪本閱讀教學,培養幼兒的閱讀理解能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