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飛
(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江蘇 南京 211135)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從突發性應急性向常態性長期性轉變,我國逐步進入后疫情時代。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企業生產經營、人們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突如其來的封控隔離使得小區、社區、區域乃至整個城市按下暫停鍵,這種驟然“失速”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社會后果。文章擬從事關百姓日常生活保障、攸關保民生保穩定大局的超市業態視角管中窺豹,研究思考后疫情時代我國零售業發展方向。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連鎖超市經營情況報告(2021)》,對2020年超市業態的發展情況進行了梳理。報告顯示,2020年超市百強銷售規模為9680億元,同比增長4.4%,門店總數3.1萬個,同比增長7.4%。
筆者通過美團外賣搜索南京市北京西路與寧海路附近超市賣場,5千米范圍內共有137家,包括蘇果便利、盒馬鮮生、永輝超市、大潤發代購、世紀華聯超市等品牌連鎖。經初步調研分析,當前超市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我國超市業態品牌連鎖經營的格局已經形成。據統計,我國超市百強前10名企業2020年銷售額累計達6047.8億元,約占超市百強銷售總額的62.5%。其中,高鑫零售有限公司的大潤發、歐尚品牌超市和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的永輝品牌超市2020年銷售額分別約占超市百強銷售總額的10.9%、10.4%,華潤萬家(控股)有限公司的華潤萬家、華潤蘇果品牌超市和沃爾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沃爾瑪品牌超市2020年銷售額分別約占超市百強銷售總額的8.8%、8.7%,物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物美、麥德龍品牌超市和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的世紀聯華、聯華、華聯品牌超市2020年銷售額分別約占超市百強銷售總額的5.9%、5.7%。當前這些品牌連鎖超市已經成為城市居民日常購物消費的首要選擇,絕大多數人工作日生活消費選擇社區最近的蘇果便利、世紀華聯超市等24小時門店,節假日、周末購物消費一般選擇產品豐富、價格優惠、環境較好的大潤發、歐尚、麥德龍等大型超市。
一是店型細化,其中,大型超市,覆蓋5~20千米的商圈,如大潤發、歐尚等;社區超市,覆蓋1~3千米的商圈,臨近居民社區,如蘇果便利、聯華超市等,2020年中國百強超市新增門店絕大部分是社區型門店;倉儲會員超市,如麥德龍、山姆等,盒馬、永輝等企業也正試水倉儲會員店。二是定位細化,大潤發嘗試中潤發、小潤發門店模型,并與盒馬鮮生合作開發盒小馬;華潤萬家先后推出萬家MART、萬家CITY等創新業態品牌;中百集團也推出平價生鮮店、Z時代青春店和鄰里生活店等新模式。三是商品細化,各品牌超市主動適應人口結構變化和銷售渠道分散化、多元化需求,及時調整商品種類結構、規格數量等,凸顯品牌效應,吸引特定客戶群體。盒馬鮮生作為生鮮配送新零售超市,定位是超市+餐飲店+菜市場,門店附近3千米范圍內30分鐘送貨上門。麥德龍、大潤發、羅森等企業也紛紛探索售賣3R商品(即烹、即熱、即食),同時增加與餐飲相關的服務,如直接銷售餐飲企業具有SC認證的產品、由餐飲企業在門店提供餐飲服務、在門店自建餐廳等,有效滿足了消費者對三餐制作的便利性需求。此外,很多品牌超市發展自有品牌,《2021年中國自有品牌行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過去三年我國自有品牌市場總體保持快速增長,其中食品發揮著驅動作用。2020年,超市百強企業平均擁有自有品牌商品近900個,麥德龍、華潤萬家、家樂福等企業在這方面走在行業前列。
2020年,超市百強線上銷售規模達500余億元。當前,幾乎所有的品牌超市企業都開展了線上零售業務,網絡直播、社區團購模式也逐漸推廣應用,疫情常態化將加速實體零售企業網絡銷售進程。一是自助收銀系統普遍應用。現在大潤發、麥德龍等品牌超市企業大中型門店大多使用自助收銀設備,自助收銀金額占銷售比例進一步上升。二是數字技術投入穩步上升。據了解,2020年大部分品牌超市企業投入智能硬件及軟件系統的費用超過200萬元,主要集中在營銷系統、會員系統和進銷存系統,下步將追加投入數據分析、會員管理服務等系統。三是數字會員數量快速增長。調查數據顯示,近兩年超市業態平均會員銷售占比穩定在55%上下,線下消費依然是會員的主選渠道。隨著線上線下業務不斷融合、會員數字化持續推進,2020年數字化會員占全部會員比重同比上升15%,而且顯示出更高的消費能力。四是線上零售呈現上升趨勢。開展線上零售業務企業門店的六成以上可以提供到家服務。前置倉數量增幅明顯,這種倉配模式具有便捷性、時效性特點,生鮮即時到家服務創新了消費者的購物場景。而且,不少超市企業嘗試線上直播營銷方式,不僅利于推動品牌宣傳、商品推介,而且形成了加盟商教育、消費者交流的平臺。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在全球范圍內持續肆虐,對經濟社會的破壞力不亞于兩次世界大戰。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經濟活動停滯,生產、運輸、銷售、消費等環節受阻,產業鏈受到沖擊,大部分實體企業生存困難,居民消費降低,為超市等零售企業帶來了深重危機。
為消除傳染源、阻斷傳染鏈,我國政府往往采取封控隔離等最嚴格、最有效的防控措施。這些疫情防控舉措讓廣大群眾感到無所適從,特別是被要求集中隔離、居家隔離人員,雖然政府采取所有可能手段盡量保障供應,仍然不時出現封控區內供應不上、滿足不了等問題;也讓超市等實體零售企業措手不及,短期內出現門可羅雀、貨物積壓、過期浪費等情形。
一旦所在城市、社區、小區采取嚴格封控措施,人們的生活半徑、消費習慣將受到嚴重影響,特別是處于集中隔離區域的家庭、人員,政府應急供應以食品果蔬等生活必需品為主,群眾飲食保障以外的品質生活需求及突然集中隔離、居家辦公產生的消費需求一時難以滿足,平常購物消費的超市就在樓下不遠處也只能望“店”興嘆。雖然品牌超市企業門店相當數量設置在社區、小區,但受封控措施影響客流銳減,銷售額出現短時快速下跌。
一方面,門店上游進貨渠道、下游配送渠道因城市封控、道路查控、社區封閉等疫情防控措施產生梗阻,外地物流貨車進不來、出不去,本地配送車輛進入封閉區域也出不來,導致超市門店商品進出都不順暢,有時遇上群眾搶購囤貨根本來不及補充。另一方面,疫情嚴重期間超市必須采取只留一個出入口、體溫監測篩查、控制進店人數、控制購置部分商品數量等措施,也存在進貨流線和消費者流線重合、不能滿足消費者購物需求等問題。
疫情初期檢測手段不具備情況下,2020年春節后湖北籍特別是武漢籍員工到外地務工防疫標準不一,有的地方、企業直接拒絕返回,有的具備條件的先集中隔離一個月再復工。現在疫情常態化下,新冠毒株又變異成德爾塔到奧密克戎,再到德爾塔和奧密克戎結合體,潛伏期越來越長,隱蔽性越來越強,傳播速度越來越快,核酸檢測的時效性也在發生變化,有的感染者隔離一個月歷經多次檢測才能發現。一方面,人才市場不能像以前那樣正常開放,企業急需時難以招到短期零工。另一方面,受原材料、人工、物流等多重因素影響,超市產業鏈上游供應企業很多臨時關停且復工無期,導致商品供應出現短缺。
上述三個原因,嚴重影響超市門店供應渠道、銷售預期,特別是疫情暴發期間銷售額往往會發生斷崖式下跌。但是,不論銷售業績如何,超市門店的店面租金、職員工資、水電費用及相應稅費等仍然要如期支付,雖然國家出臺一定稅費減免政策,但是杯水車薪,只解燃眉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且,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消費亦會形成慣性,疫情平息也有相當部分群眾仍會通過美團、購物或超市App消費,已經開展線上業務的超市門店銷售額將會攀升,沒有開通線上業務的超市門店將會流失部分客源。
2022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球疫情仍在持續…… 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局部疫情時有發生。”強調“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促進生活服務消費恢復,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為疫情常態化情況下我國超市業態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而且,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后,我國“新零售”業態創新發展,并于疫情期間異軍突起,也為我們提供了借鑒。筆者認為,后疫情時代零售數字化將成為超市業態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超市業態必須直面挑戰、搶抓機遇,走數字化轉型道路,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結合一些先行先試品牌企業的經驗做法,建議超市企業著力搭建一個平臺、打通一個渠道、構建一個體系,推進數字化轉型運營。
一方面,研發建設自營App平臺。根據有關數據顯示,麥德龍、華潤萬家、大潤發等品牌超市都開發投用了App購物平臺,還有一些超市零售商在疫情期間研發了線上App或者小程序、網站平臺等,將商品細分為10余個大品類,幾乎每件商品都標明市場價、會員價(折扣價),以優惠策略吸引顧客網上消費。另一方面,加盟網絡銷售平臺。當前,購物App已經整合鏈接了淘寶、京東、唯品會、美團、蘇寧、拼多多等若干線上銷售平臺。華潤蘇果、世紀華聯、永輝超市等品牌超市幾乎所有門店都加入了美團等第三方線上電商平臺,包括麥德龍、大潤發代購等自有App企業門店。各品牌超市企業要緊抓數字化轉型契機,緊盯網絡購物平臺發展趨勢,審時度勢、順時應勢,適時研發線上自有App平臺,并及時加盟線上知名大型購物平臺“借殼上市”,全面推進網絡銷售,補齊疫情帶來實體門店銷售下滑的“短板”。
首先,要加強信息化手段支撐,建設網絡銷售服務體系,對接融合自有App、第三方線上電商、外賣騎手、支付寶等移動支付平臺相關鏈條環節,確保線上接單、配送、收款全流程無縫銜接、閉環管理。其次,要加強網絡化服務保障,做好超市門店員工線上銷售培訓,提高接單、揀貨、包裝、單據打印、派送服務效率,遇有缺貨還要及時聯系顧客溝通訂單調整退換,確保精準銷售、按時送達。再次,要加強信用化售后服務,對顧客反映商品過期、包裝破損、產品不符、送達超時等問題,第一時間予以信息接收、核實反饋,該退貨的退貨、該調換的調換、該賠償的賠償,樹立誠信品牌形象,竭力贏得固化客戶群體。最后,要加強數據化宣傳引導,應用“大數據”分析,掌握顧客消費偏好,了解常態消費需求,根據日常選用商品品牌數量,適時通過自有App等渠道推送顧客關心的產品降價優惠、性價比高品牌面市等相關信息,引導顧客線上選購消費。
社區團購2018年下半年快速興起,2019年一度陷入僵局,新冠肺炎疫情助推高速發展。2019年年底京東社區團購聯盟僅成立兩個多月,就有合作社區團購平臺307家,覆蓋6756家門店,擁有4.8萬團長,商品出貨量超過百萬單。建議品牌超市抓緊構建社區團購網絡體系,特別是主動對接因疫情處于封控狀態的小區,及時提供隔離期間的消費服務,“逆向”鎖定意向客戶群體。同時,為滿足“無接觸”配送要求,借鑒或直接“搭車”利用快遞“驛站”末端配送方式,將人們線上購買的蔬菜和日用品送到驛站提取點,減少居民外出時間,有效切斷空間傳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