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黎敏 趙雅麗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中馬兩國經貿持續實現逆勢增長。2021年,中國與馬來西亞貿易總額達1768億美元,中國連續13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而作為中國—東盟重要的開放合作平臺,中國—東盟博覽會(以下簡稱東博會)為中馬兩國加強合作提供了機遇。在東博會的國際舞臺上,中馬雙邊經貿合作已經形成了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互利合作格局。
在疫情期間,馬來西亞如何參與國際貿易,在東博會中取得了哪些驚人的成績?在吸引外資和疫后發展上又有哪些考慮?就上述問題,本刊記者專訪了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拿督林萬鋒閣下。
馬來西亞這顆南洋明珠,以貿易立國,在疫情挑戰之下,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部(以下簡稱貿工部)仍然沒有停下發展本國外貿的腳步。
為給本地出口企業提供專業和及時的財經信息,貿工部旗下的馬來西亞對外貿易發展局(以下簡稱貿發局)有針對性地發布了3054 則國際市場動態信息;組織了154 場線上研討會,并邀請亞洲投資銀行、eBay、麥肯錫等知名機構出席,討論議題包括疫情下的全球市場趨勢、國際貿易行銷策略、疫情對全球供應鏈大重組的影響等,參與研討會的商界人士約8760 人次。此外,貿發局還提供了2396 萬林吉特(約合3781.1 萬元人民幣)的市場開發獎勵,用以補貼企業到國外參展、交通和住宿的成本,現已支持1374 家企業。

01/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拿督林萬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疫情仍然嚴峻、全球供應鏈和物流都受到嚴重沖擊的形勢下,馬來西亞政府在國際貿易方面堅持多邊主義的立場,積極參與多個自由貿易協定,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正式生效與實施,將有助于馬來西亞保障本國進出口貿易的平穩發展。”林萬鋒說,RCEP 中有兩個章節提到了中小企業、經濟與技術合作的相關內容,中國與東盟近20 億人口可以從中找到很多互利共贏、合作互補的戰略機遇,這些也將是中馬兩國未來合作的重點所在。
“中國已經連續13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從這個趨勢來看,馬中雙邊貿易趨向平衡發展。”林萬鋒說。作為彼此重要的貿易伙伴,2021年中馬雙邊貿易額再創佳績,達到1768 億美元,同比增長34.5%。
林萬鋒表示,以華商為主的馬來西亞中小型企業,在出口方面尤其關注中國市場的動向,每年貿發局都會組織馬來西亞出口商參加中國的三大貿易展會,其中就包括東博會。
“東博會是馬來西亞商家近幾年特別重視的中國國際展會之一,它是一個最好的平臺,是馬來西亞優質產品走出本土、面向區域和國際市場的重要窗口。”據林萬鋒介紹,2020年受疫情影響,到中國南寧參展的馬來西亞企業減少,但總銷售額仍達到5.1166億林吉特(約合8 億元人民幣)。其熱門的產品如貓山王榴蓮和白咖啡等都獲得了不俗的銷售成績。“在全球疫情仍然嚴峻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銷售額已經難能可貴,這也彰顯出馬中兩國貿易的深厚根基和韌性。”他說。
2022年,東博會繼續采用“線上+線下”的模式辦會,馬來西亞也將時隔11年第二次出任第19屆東博會主題國,將組織超100 家馬來西亞企業參加實體展和云上東博會。林萬鋒表示,在貿發局的號召下,商家們正為參會做準備,期待會期全球疫情趨緩,跨境商貿活動和出入境能逐步恢復正常。
早在2020年11月,馬來西亞政府通過了一份總金額達3225 億林吉特(約合5097 億元人民幣)的2021年財政預算案。通過刺激消費需求和企業投資,來助力該國實現經濟振興是這份預算案的重要內容。
據林萬鋒介紹,當年馬來西亞批準的投資總額達到1640 億林吉特(約合2592 億元人民幣)的高水平。其中,推出投資獎勵和稅收獎勵、設立高效行政系統處理投資項目、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推出一系列總值3050 億林吉特(約合4809.8 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振興配套計劃、招攬和培養更多專才、推進國家工業4.0 政策的落實是馬來西亞吸引外資的主要方式。

02/第18 屆東博會上的馬來西亞展館(攝影:黎敏)

馬來西亞貓山王榴蓮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圖源:Flickr)
我們可以用“優化營商環境”一詞,概括上述部分措施。值得一提的是高效行政系統——一站式中心(OSC)的設立。林萬鋒稱,OSC 在2020年10月啟動,專用于加快審批外資項目,為外商提供全程跟進洽談、入駐、建廠的服務。“尤其是通過e-Manufacturing License(EML)線上申請制造業執照系統,非敏感(non-sensitive)制造業領域的企業在3 天內就可拿到執照,顯示了馬來西亞對外招商的重視程度和效率。”林萬鋒說。
據林萬鋒介紹,截至2021年3月2日,共有7588名外資人員通過OSC 到訪馬來西亞。他們主要是擁有高新技能的專才和技術顧問,也包括中資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其中,就有來自中國的亞洲造紙業龍頭——玖龍紙業的高層。2021年3月2日,玖龍紙業投資54 億林吉特(約合85.2 億元人民幣)在馬來西亞設廠。疫情之下,玖龍紙業的投資不減反增,也反映出部分外國投資者看好馬來西亞經濟復蘇趨勢的信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近兩年來全球大多數國家的經濟都出現了負增長,馬來西亞也沒能幸免。
“我們在努力抗疫和拼經濟之際,也必須深刻反思馬來西亞社會經濟結構面對這次史無前例危機時的脆弱性及敏感性。”林萬鋒說,“疫情已經迫使馬來西亞別無選擇,必須加速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朝著聯合國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前進,才能為馬來西亞在‘后疫情時代’找到新的出路和發展方向。”
對于“可持續發展目標”倡議的中心思想,他解釋稱,即要破除長久以來已經僵化的GDP(國內生產總值)發展迷思,不能再以剝削弱勢和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而應該通過制定政策來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的新能源、提升勞工人權標準等,以促進一個有包容性和續航力的多元社會。
在采訪中,林萬鋒不止一次提到了“工業革命4.0時代”,稱在這一背景下,馬來西亞政府鼓勵本地工商界、中小企業進行自動化的產業升級,鼓勵創新企業聚焦在跨境電子商務、自動化物流、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物聯網、再生和干凈能源等相關領域。
而這為中馬合作提供了大批新的機遇。“中國這幾年在高科技產業方面的發展一日千里,在相關領域中國有很多寶貴經驗值得馬來西亞去借鑒。”據林萬鋒介紹,目前已經入駐馬來西亞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包括阿里巴巴、華為、騰訊等,貿工部將繼續與他們加強聯系,以確保持續的合作,并加強對其他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招商引資,他對兩國繼續深化在數字經濟方面的合作充滿信心。
現階段,中國正在實施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馬來西亞也在推進“第12 大馬計劃”和“2030共享繁榮愿景”以及“馬中五年規劃”藍圖。這些宏偉藍圖無疑讓中馬兩國從政策對接到項目合作都契合得更為緊密。在疫情的陰霾逐漸驅散后,復蘇經濟的道路上,更為志同道合的中馬兩國也將繼續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