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唐藝
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從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同時,隨著中國和東盟的合作關系日益緊密,憑借著雙方在經濟、科技方面互補性強等優勢,加強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發展合作是大勢所趨。
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以下簡稱東博會)框架下常態化舉辦的高層論壇,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以下簡稱東創會)對推動中國—東盟的區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成為雙方開展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如今,東創會已經走過了9個年頭,在助推中國—東盟的科技創新發展合作和展示創新型成果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2022年即將迎來第10屆東創會,中國—東盟期待著繼續通過東創會平臺收獲更多合作可能性。
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推進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2年9月,在首屆中國—東盟科技部長會議上,中國科技部和東盟10 國科技主管部門領導共同啟動“中國—東盟科技伙伴計劃”,明確提出建設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CATTC),助力構建中國—東盟創新共同體。
2013年第10 屆東博會開幕式上,中國和東盟國家科技主管部門領導共同為CATTC 揭牌。同年,東創會以“聯合創新,共同發展”為主題,首次亮相東博會高層論壇。經過多年的深耕,東創會已經成長為中國和東盟在科技創新方面的高質量溝通合作平臺,積極服務于中國與東盟國家間政府部門、企業和機構的交流對接,有效推動了區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
2018年在迎來中國—東盟創新年和中國—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15 周年之際,第6 屆東創會進一步提質升級,促進中國與東盟科技交流合作。CATTC、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泰國國家科技發展署三方在與會期間共同推進一系列中國—東盟重要科技合作成果簽約簽署,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泰國國家科技發展署關于共同推動中泰創新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中國廣西中醫藥大學與老撾衛生部傳統藥物研究院簽署開展傳統藥物研究國際合作備忘錄”“中國—東盟傳統中醫藥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等,切實推進創新要素在中國—東盟之間有序流通、融通發展。

01/第2 屆10+3 青年科學家論壇(圖源:科技日報)

02/第6 屆東創會上三方簽署諒解備忘錄儀式(圖源:中國科學院)
在東創會的推動下,中國—東盟科技創新交流日益深化,在科技人文、技術轉移、聯合實驗室建設、科技園區與創新創業等方面合作不斷拓展,合作成效鼓舞人心。
東創會通過不斷吸引國內及東盟的科技企業、高校院所、行業協會踴躍參與中國與東盟的科技合作,推動中國—東盟技術轉移“朋友圈”不斷擴大,使廣西成為中國面向東盟的良好國際科技合作信息集散地。
2019年第7 屆東創會高層論壇上,廣西藥用植物園與老撾衛生部傳統醫藥研究院簽約共建廣西—老撾傳統藥物研究聯合實驗室,通過協助老撾國家藥用植物園的建設,將其建成東盟地區傳統醫藥的示范區,同時助力廣西藥用植物園邁上中藥國際合作的重要一步。
此外,在第9 屆東創會上,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費志榮介紹,當前正全力推動建設廣西面向東盟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入實施“東盟杰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入桂工作計劃”(以下簡稱“東盟杰青計劃”)項目,積極構建覆蓋東盟10 國的中國—東盟技術轉移協作網絡。自“東盟杰青計劃”項目實施以來,已共計受理崗位申請199 個,成功引進52 名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青年科學家進入廣西高校、科研機構、企業進行短期工作交流,解決技術問題60 余項,形成了合作成果80 余項。
“東盟杰青計劃”是在中國科技部“國際杰青計劃”的框架下,廣西于2017年底在全國率先啟動的項目,目的是以獨特的區位優勢為依托,積極踐行“一帶一路”科技人文交流。第7 屆東創會的高層論壇活動——首屆10+3 青年科學家論壇上,廣西科技廳正式啟用東盟杰青網絡對接系統,該系統依托于聚智入桂網絡工作平臺,服務于國家周邊外交戰略與廣西科技創新人才需求。
“中國目前有很好的科研環境,這是我來中國的原因之一?!瘪R來西亞電氣工程博士吳暉锽在第2 屆10+3青年科學家論壇活動上與青年科技人員互動時說。2020年6月,吳暉锽在“東盟杰青計劃”期滿后選擇留在中國,并受聘為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
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廳長曹坤華表示,廣西將繼續發揮東創會的平臺作用,為中國與東盟機構、企業交流與合作提供更多更好的平臺,促成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隨著《關于參加第10 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的通知》和日程安排的相繼發布,2022年東創會的預熱準備也正式開啟。第10 屆東創會將聚焦“數字技術+大健康”領域,并繼續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開幕式、主論壇、10+3 青年科學家論壇、先進技術展、技術對接會等系列活動,充分展示東創會舉辦10年來中國與東盟科技創新合作的優秀成果,繼續為國內各單位與東盟科技創新交流合作提供全方位服務。
據了解,第9 屆東創會期間就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日本、韓國以及泰國的線下觀眾分會場與主會場同頻開展。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2022年初的正式生效,針對第19 屆東博會“共享RCEP新機遇,助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 版”的主題,對第10 屆東創會的服務內容和服務對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為東創會發掘科技創新合作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RCEP 國家中的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在數字技術和大健康領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東創會有望依托RCEP 生效大背景,進一步推進區域間國家在創新型成果上的分享,將國際科技合作溝通的橋梁維穩擴建,加速中國—東盟以科技創新和技術轉移促進經濟升級和產業轉型步伐。
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科技合作日益深化,雙方在科技領域的合作還蘊藏著無限可能,隨著RCEP 的實施生效,更是展現出廣闊的合作前景。未來,相信東創會將持續發揮在科技創新和技術轉移方面的引領作用,推動中國—東盟在科技產業方面的合作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