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和勇
(保定市蓮池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河北保定 071000)
近幾年,從全球范圍來看,食品安全問題形勢依舊嚴峻。各種食品添加劑的發明及不正當使用導致當前食品安全問題日漸嚴重,也出現了新的食品安全問題。食品中部分有害成分被人體吸收后,會給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威脅,甚至會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十分必要。
食品安全監測是食品監督管理部門為了使食品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所采取的一系列舉措的總稱,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保障食品安全,使食品安全問題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通過開展食品安全監測能夠獲悉食品安全的基本情況,對食品相應的安全等級進行檢驗。通常情況下,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可以分成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兩種。在實際進行食品安全抽檢的過程中,需要有效制定抽檢方案及計劃,并據此開展食品抽樣檢查工作,針對檢驗所獲取的相應結果加以分析,最終對抽檢監測的結果予以公布。此外,在制定食品安全抽檢計劃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如遵行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安全標準等相關內容[1]。
當前,國內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已經持續開展多年,且呈現出較好的發展趨勢,然而在一些基層,應用食品風險監測理論實施具體工作的體系并未得到有效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理論主要包含監測項目的選取與依據、檢驗監測數據信息的統計分析及其結果應用等相關內容。一些基層工作人員針對檢驗監測理論體系的理解相對不足,檢驗監測工作的開展多數只依照上級所傳達的指令和相關工作手冊予以開展,監測工作開展的針對性與主動性明顯不足。
各種食品安全事故問題的出現表明食品安全監測工作未能得到有效開展。當前被動監管和事后監管的情況依然普遍存在,即在新聞媒體曝光以后,相關部門才采用措施加以管理,此時已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已給公眾的身心帶來了不利影響。與此同時,部分地區相關監管部門食品安全監測力度不足,導致部分商販抱有一定的僥幸心理,從而給人們的飲食安全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以上情況出現的本質原因主要是相關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因此,有關管理部門應結合具體情況,對食品安全監管制度進行合理制定,確保食品安全監測工作能夠得到有效實施。
我國實驗室檢測分析環節在質量把控上已經逐漸趨于規范與標準,但對于樣本抽樣等相關環節的重視度卻相對不足,質量把關不夠嚴格。在具體工作的開展中,往往是采用增加采樣點和采樣數量等方法,確保所獲取的數據信息更加全面,部分情況下在擴大采集樣本數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另外,監督抽查工作和風險監測產品在類別上存在較多的重復。例如,當前疾控機構風險監測和市場監管部門監督抽樣檢查在關聯性上相對不足,同時監督抽樣檢查產品在檢測項目和產品類型等方面存在重復情況。此外,抽樣檢驗不具有代表性,且不夠規范,所獲取的抽樣樣本無法及時送至實驗室進行檢測,同時部分試驗檢測人員無法根據樣本的差異,采用無菌、低溫等相關措施加以處理等。
我國人口數量眾多,為使消費者的飲食安全與生命健康獲取有效保障,應建立起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食品安全監測團隊。就當前的發展情況來講,國內食品安全監測團隊依然具有人力資源不足的情況,尤其在經濟欠發達和一些偏遠地區,這種現象更為明顯。與此同時,食品安全監測人員的缺乏也是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一般狀況下,經濟發達區域人才較多,相反經濟相對落后的區域,高素質的食品安全監測人員則相對較少。另外,受到經費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區域尚無法有效開展食品安全監測工作。
食品安全檢測產生的海量數據大多會公示在相關部門官方網站上,但由于公眾在日常生活中對這些網站的關注度較少,很少人能及時了解到相關檢測結果。即便企業或者相關人員特意查找,也會因為不同地區、時段的監測信息公示分散,加之有時受系統限制不能檢索或查找不到,致使企業或者相關人員無法對食品各項監測數據展開集中分析,對食品存在的風險隱患了解不充分,無法針對性地制定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措施。同時,內部報告多停留在對數據的加減乘除等基本操作方面,很少能對大數據高效運用,無法深層次地對監測數據之間以及監測數據與監管數據之間的關系加以挖掘,不能形成有價值的報告或者建議,最終導致食品安全監測效果無法達到預期。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是組織實施風險評估和監管工作的重要前提,能夠給食品安全風險的評估提供比較可靠的相關數據信息,對監管工作的開展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2]。國家相關部門應制定符合基層實際情況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標準,所制定的標準應科學規范、切實可行。相關部門應提高基層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能力,做好相關理論知識的宣講、培訓及其追蹤評價等工作,確保基層食品風險評估工作規范性和標準性的有效實施。
從根本上來講,食品監管在效力上與食品安全監測關聯密切,如果缺乏相關法律規定予以支撐,容易造成監管不力情況的發生。針對這種情況,有關部門應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相關法律規定,確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實施能夠有據可依。可針對既往食品安全事故問題進行回顧總結,同時根據食品安全問題所具有的特點、發展方向及其性質對有關的法律規定加以完善,確保食品安全監測工作的開展能夠具有強有力的支撐,且確保其能夠符合當前食品安全管理的實際需求,為監管工作的落實提供便利,進一步推動食品安全監測體系的有效創建[3]。
食品安全監測工作是一項獨立性強且系統的工作,其中包含的內容較多,綜合性特點明顯,因此在工作期間,必須保證整個工作的連續性,不能出現間斷或者跳過某一環節的問題,需要對食品安全監測中的風險加以把控。在制定統一的食品安全監測規劃時,應該及時建立并健全食品安全監測風險機制,全方位地避免食品安全監測工作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在抽樣、檢驗、數據傳遞、培訓等各個環節中,需要建立合理的風險監控制度和獎懲體系,這樣既能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產品質量,又能完成食品安全監測的長遠性規劃,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具有系統、連續的特點,相關人員主要基于準確性和客觀性的原則開展相關工作。工作內容包含風險信息的采集及分析、監測數據信息的匯總及分析、監測結果通道及處置等,各個環節之間緊密相連,每一環節工作開展所取得的實際效果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整體實施水平之間具有直接性的關聯,因此科學進行監測計劃的布局能夠使監測結果更具代表性[4]。①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可加強數據信息的應用,確保監測計劃的動態性及預見性得以充分發揮。②在食品安全監測中納入日常消費量較大、高風險、新批準原料生產的食品,針對監測資源進行科學配置,鼓勵相關人員主動開展監測工作,及時發現問題,確保“由農田至餐桌”全過程食品安全監測工作的有效實現。③要系統且持續地針對相關風險實施監測,確保有效獲取數據信息,給評估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撐。
食品檢測對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關鍵,通過有效的檢測技術,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檢測人員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食品中存在的一些安全性問題,給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具體實施奠定堅實基礎。①需要逐漸強化各種新型檢測技術的實際運用,淘汰舊的檢測技術,有效提升檢測工作開展的效率[5]。②應做好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加強其專業能力。③針對食品安全檢測人員相對缺少的地區,需要做好相關人員引進機制的完善工作,引入更多的專業人才,從而提升食品安全檢測的能力[6]。④加大培訓強度。對工作人員采取定期培訓的方式,將監測方式應用原理、內容、安全監測設備應用等知識融入培訓中,并對人員進行定期考核與測評,確保工作人員在充分掌握各項技術的基礎上,使食品安全監測工作能順利實施。
為有效解決食品安全監測期間數據分析利用深度不夠的問題,應該加強對數據利用向縱深發展的推動,不斷拓寬信息公布渠道,除了在官網上發布監測信息之外,還有主動和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合作,讓新媒體成為宣傳食品安全監測工作的主陣地。同時可以考慮對抽樣單賦碼,讓企業可以借助抽樣單對抽樣樣品的監測結果加以查詢,對自身的利益加以維護。還可以將監測結果與企業信用體系銜接,加大對不合格以及問題食品的監管,引導生產條件及質量差的企業停止診斷,如果堅決不配合整頓,可以將其淘汰出市場,促進食品安全整體水平的提高,將食品安全監測的宏觀調控作用全面發揮 出來。
食品安全問題與人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是社會所關注的焦點。而食品安全監測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更應加以重視,有效規避一些無法逆轉情況的發生。雖然國內食品安全監測工作已經發展多年,然而在實際工作開展中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食品安全監測工作人員對其進行有效解決,確保食品安全監測工作能夠有效開展,從而給人們提供健康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