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顏森,李宏嬌(.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遼寧錦州 000;.錦州中學 遼寧錦州 000)

書 名:外語教育中的課程思政探索
主 編:文旭,徐天虹
出版單位: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6月
定 價:68.00元
ISBN:9787569708783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我國教育教學的主要特色之一,也是“雙一流”建設和新文科背景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圍繞教育的根本問題“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課程思政就是要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有機統一,充分發揮課程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近幾年,就如何發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何把思政融入英語課堂教學各環節、如何設計英語師范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方案以及如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效統一等問題,全國各高校展開了積極的研究。由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外語教育中的課程思政探索》,為解決時代提出的課題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也為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提供了研究線索,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并值得我們去思考和研究。
該書總體分為三個板塊:一是對課程思政的概念內涵、教師隊伍建設、學生工作等基本問題進行探討;二是在學科專業層面,探索課程思政建設的頂層設計和謀劃;三是落實到課程、教材等微觀層面,深入探討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
第一個板塊主要從思維原初狀態和演化、學理上對課程思政的概念工程建設性質進行了分析研究。該書第一部分提出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以優化和控制學生自我情緒為內在倫理要求,對課程思政的概念工程建設的十二個概念進行了研究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了設計、實施和評估,從而做到概念工程建設的知行合一。闡明課程思政的概念工程建設的根本要求就是改善學生思維形態品質,也就是要優化概念工程建設性質,幫助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二個板塊主要是對學科專業層面思政建設進行研究探討。外語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離不開教材建設。該板塊以具體專業課程為例,從隱性和顯性兩個層面,對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中有機地融入課程思政元素進行了探索與實踐,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第三個板塊圍繞課程思政內涵建設,把英語專業課和社會熱點問題結合起來,從專業的角度,培養學生的理性判斷思維能力,以語言學、文學、翻譯、閱讀等英語專業課程分門別類地論述了各專業課程如何具體實施課程思政,以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此外,該書指出外語專業教科書、實習實訓、教學評價等,都是落實課程思政的重要路徑和手段。學生工作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在對學生施加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通過開展與專業銜接的第二課堂,發揮促進學生專業學習的支持功能,與課程教育教學環節實現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因此也是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需要關注的重要方面。書中以上研究和實踐為外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新的視角,擴寬了外語思政研究的視域。
總之,外語教育課程思政是一個宏偉的系統工程,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外語教育如何落實課程思政,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聚力研究,需要相關人員共同去建設。當前高校外語教師課程思政建設意識仍然不足,以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為主,課程思政不完善。原因在于部分高校外語教師缺乏有效挖掘課程思政育人資源的能力,并缺乏思政建設的研究動力。所以當務之急應該提高外語教師課程思政建設意識和能力。這就需要有一批能夠熟練駕馭專業課程并把課程思政有機地融入英語教學過程的教師團隊。這樣才能使得英語專業的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基礎上,成為具有批判式思維或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這是一項永遠在路上的工作,推進“課程思政”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急功近利,要全體教師共同努力,投入時間與精力,取得越來越好的成效,從而提高專業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