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清,招 潔,楊 洋
(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3)
傳統學校的教學培養的學生主要偏向于學術研究性,這導致學生所學與工作實際脫離導致,學生在修完學業以后,到達工作崗位后會出現無法勝任崗位的情況。學以致用對于職業定位類的學校尤為重要,如職業類院校就迫切需要學生能夠在畢業后直接進行崗位從事相應工作。學徒制是一種比較好的連接所學知識技能與工作崗位的模式。西方發達國家高度重視學徒制,20 世紀英國、德國等國家以及出現了這一方式,到20世紀80 年代以后,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把現代職業教育與傳統學徒制結合,孕育出了現代學徒制。現代學徒制以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需求為基礎,通過企業與職業類院校的合作,來達到培養人才為社會服務的目的。學校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優勢為學生基礎知識、技能等的培養,企業則利用其現實的作業環境和豐富實踐經驗為學生進行實踐技能方面的訓練。學校和企業通過訂了合同建立協作關系,按照合作共贏、責任共擔、成果共享的原則制定一致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統一招生、考核標準,畢業后學生到企業工作。
在2005 年《國務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學校與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在下一年《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有明確這一點。教育部于2014 年提出了現代學徒制這一人才培養模式[1]。這標志著現在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啟動,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涌現了一大批成果。到目前為止,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以及遴選三批,試點效果趨勢良好[2]。盡管現代學徒制有其相應的優勢,但是這一模式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有學者指出現代學徒制學校和企業主體地位確實等問題并給與解決[3]。還有學者考察了現代學徒制下的長效合作機制[4]。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現代學徒制仍然采用以結果為導向的方式來考察和評價學生,而學習過程的進步變化并不受重視。本文從現代學徒制視角入手進行學習過程的構建。
有別于傳統以結果為導向的學習方式,本文不僅關注結果,更注重過程性學習。在學徒制的模式下進行過程性學習。
(1)遵循工學結合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學習的知識內容要與實踐緊密結合,每一個步驟的展開都要圍繞這一原則進行。在設計時都要充分考慮到這個要素,以崗位要求的能力和知識為內容,創設實際的運用知識技能的條件,在實際中訓練學生的技能技巧和熟練度。
(2)任務主導型原則。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學生以后走上工作崗位不是搞科研搞學術,而是完成具體的一件件任務,所以按照任務的方式安排學生進行學習訓練無意識最合適的。模擬實際的作業方式對學生進行實訓,使其在練習過程中熟悉、理解、掌握、使用這些知識,技能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3)知識講授和工作環境結合的原則。在給學生講授知識的時候盡量在模擬真實的環境中解說,由于高職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在真實的環境下學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能起到學以致用的作用,事半功倍。
(4)結果和過程相結合的原則。傳統的學習注重于最終的結果,使用最終考核,期末成績等作為學習的評定標準,評判標準簡單化、單一化,不利于學生的全面考核和培養。結果和過程結合原則要求,從不同的階段和方面進行考察,更加注重學生平時的進步和考核。在這一過程中,基于學習的縱向過程設置不同的節點,判斷學生的狀態,同時,橫向其他方面也對學生進行指導,協調推進(圖1)。

圖1 現代學徒制學習過程
在現代學徒制視角下,過程性學習的構建應具備完善的課程資源的整合,可通過各類教學資源進行知識點梳理,并讓學生根據與由淺入深、漸進式地學習思想,做好往期知識點的分類與歸納,全面提升學習效果,而在此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做好課程資源的整合,其中應包括課本內容、拓展內容、實踐內容等多方面資源,且每一個內容中都應通過不容的學習方法、學習案例以及涉及的短視頻、課件、開放題等資料,讓學生階段性地投入學習中,有利于學生在學完某一知識點后,可以更為詳實地掌握本知識點所涉及的所有內容,強化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整合后的課程資源在運用中,教師應通過線上與線上共同落實的方式,學生可以在課前通過各類終端智能設備進入課堂預習,也可以通過教師組織學習小組,并下發課堂資源課件,讓學生完成預習階段,還可以通過自測題進行課前評價,例如可通過騰訊會議、釘釘等讓學生開展課堂討論,并通過相關app 初步觀看課堂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在課堂中,教師就可以圍繞各類教學案例進行教學,并解答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或與學生進行互問互答環節,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圖2)。

圖2 過程性學習
此外,對于測量這樣實踐性強的課程,其突出的特點就是實際操作儀器。因此,在上述研讀思考的基礎上,要在真實環境中模擬實際情況,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其能夠設計路線、測量坐標、點位放樣等測量規定的人物全部熟悉熟練牢固掌握。以《工程測量課程》中線放樣為例,首先在儀器的使用上狠下功夫訓練,在熟悉儀器使用并在理解掌握中線的基礎上,第一步要讓學生中線的設計思路和方法,然后到實地選點,最后到實地測量放樣,設計出符合要求的路線,最好在用已知點進行檢驗。
現代學徒制下,過程性學習應充分滿足學生在各個階段、各個知識點中的知識需求,同時教師也應做好對于學生的課堂評價,例如可通過視頻觀看量、自測結果、作業完成度、課堂表現等進行評價,并找尋學生學習中的個體化差異,針對性地為學生制定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與學習策略。這種過程性學習策略還可分為基礎層、進階層與高階層,基礎層指滿足學生基礎知識及典型案例的擴展運用;進階層指在基礎層的基礎上,加入難度較低的前沿實踐技術學習;高階層則是再加入一些主流擴展技術及難度較高的應用分析等,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學習策略,充分激發自身潛能。另外教師也應積極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可以實現自主查找資料,并通過多角度進行問題解答,從而起到學生綜合能力的效果,全方位發揮出過程性學習的效果(圖3)。

圖3 過程性學習的課堂構建
仍以上文的道路中線放樣為例,在高階學習中學生不光是理解了老師教給的東西,熟悉了工作上的要求和步驟,而且學會了思考,遇到了一些變化了的情況,會思考。在這些情境下,老師及時地引導學生,給予思想和方法上的提示,學生就會在前面的基礎上出現一個質得分飛躍。班上的學生在經歷了這種鍛煉后,已經學會了處理不同的情況,知識不再是僵化的而是可以靈活變通的,能把這些技能技巧解決實際問題。
在眾多的現代學徒制模式中,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到企業的實習、實訓,學習和考察方式仍然沿用的是結果一次考核的方式,在現代學徒制的模式下,更加全面地考察這一過程,也符合國家素質教育的要求。構建這一體系,首先需要把學生學習的內人按照任務劃歸分類形成一個個的任務節點,在學校和企業的學習融合到一起形成縱向和橫向兩個線索,以縱向為主線兼顧橫向,整體推進。縱向是指學生在學校一門課程或知識時,按照知識和作業程序構成的一環扣一環向前推進的步驟,橫向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涉及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5]。
具體來說,在充分調研同類型企業的基礎上,把企業涉及的知識、技能等各種要素提取出來,形成一個全面詳細的要素表。然后根據這些要素分類形成不同的類別,這里主要涉及橫向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在每一個方面,按照知識技能的前后銜接、因果邏輯、作業程序等排序構成一個嚴密的體系。
在上述要素安排好后需進行縱橫向的設計并實施。縱向方面先了解學生本專業本課程基礎狀況,其原來是否具有一定的知識背景,根據情況展示、講授、觀看一些涉及初始知識的內容,教師在其中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在各個設置的節點通過多種途徑考察,如操作、講授、討論、他人評價等。合格后進入下一個知識技能節點,以次推進完成設定的該項任務。同樣地,在每個縱向考察節點上,評定學生的橫向方面所對應的德智體美勞的發展變化。
在這些設置點的每個過程中都要對比考察學生的進步變化,也就是學生進步的幅度。對于每個步驟中間出現的狀況都要及時進行反饋改進,必要的時候可以引入第三方評價。在整門課程修習完畢后,要整體全面系統地進行反饋情況修整提高教學環節,利于下個周期的展開。具體的工作程序和環節如圖4 所示。

圖4 技術流程
按照上述的方式方法對工程測量課程進行要素提取,并依據縱橫方面設計方案對學生進行過程性教學實踐。其中,可以明顯看到學生整體知識技能掌握有了很大的提升。縱向方面,在“講授-實訓/實踐-講授/反思/討論-再實踐”多次反復后,學生不僅對作業程序牢固掌握,而且能理解其中的原理、思想,一部分同學還具有了靈活變通的能力,對一些“意外”狀況也能做出正確處理。橫向方面,在有趣、身臨其境的工作環境推動下,知識不在那么枯燥,未來的工作/生存也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動力,學生一改入學之初的萎靡狀態,變得目標明確,煥發著青春活力,實踐的磨礪讓學生變得更加的自律,更善于待人接物,同時也強健了體魄。
在現代學徒制的基礎上引入過程性教學可以有效彌補其短板,使國家推行的這一模式能發揮更好的效果,值得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