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欣燕
(中南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0)
蠟染作為我國古老的傳紡織印染工藝,擁有悠久的歷史,早在秦漢時代,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先民就已經掌握了蠟染技術,采用靛藍染色的花布,藍白相間,具有非常濃厚的民族歷史文化。苗族蠟染是通過動植物圖樣和幾何圖樣等記錄著苗族先民們對生活的理解,用這些符號記錄著民族悠久的歷史和不可磨滅復制的文化,并且在2006 年,苗族蠟染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
苗族蠟染有著悠久歷史文化,苗族蠟染紋樣眾多,本次研究主要集中在動物紋樣(圖1)和幾何紋紋樣上。
2.1.1 動物紋樣
在苗族,蝴蝶媽媽被認為是美的象征,它積淀著祖先崇拜的原始意識,是最受尊崇的。在苗族蠟染紋樣中非常的常見,蠟染中的蝴蝶形狀千變萬化,各其特點,既有寫實也有抽象的,有變形的也有與其他組合的形狀。有不同方向形狀的蝴蝶,飛舞及爬動的,展開翅膀的及背面的,千變萬化的蝴蝶紋樣,蝴蝶美麗且輕盈的形象受到各族人民的喜愛。可見,苗族蠟染中的蝴蝶紋樣,表達對祖先的熱愛與崇拜。
苗族蠟染紋樣中的魚鳥紋也是歌頌生命力的美的紋樣,苗族人民認為,鳥表示男性,魚表示女性,魚鳥組合,比喻夫妻恩愛、如魚得水[1],寓意種族的繁榮昌盛。蠟染中有許多魚的紋樣,大多寄托了青年男女對未來伴侶的美好想象和對子嗣綿延的期盼。魚在漢族的文化里是很有象征意義的,比如魚傳尺素象征著對親人伴侶的書信的渴盼,過年必有魚意味著年年有余,鯉魚躍龍門象征著學業、事業的通達。而苗族對魚紋的理解卻更多地是生殖崇拜,在于祈求子孫繁衍。
龍在苗族人民心中是最漂亮、最神氣且最有本事最富有的,其外形和內涵與漢族地區的龍紋截然不同。漢族的龍向來尊貴,是至高無上皇權的象征,兇狠霸氣的形象。而苗族的龍紋表現為天真,并不拘泥于傳統威武的形象。龍紋沒有固定的樣式,它是千變萬化的,有鳥頭蛇身、牛頭魚身、蜈蚣形等。龍的形態或飛,或曲,或長,變化自如,但都有著驅禍迎福、升達之意。
2.1.2 幾何紋樣
幾何紋的類型相對豐富,包括漩渦紋、銅鼓紋、螺旋紋、太陽紋等(圖2),其中漩渦紋相對突出。在苗族蠟染圖案中,漩渦圖案是最美麗的一種,視覺非常的突出,此紋路始為先民對水紋的模擬,也是表達對祖先的愛與崇拜。另外太陽紋中,太陽是生命的象征,苗族人民信奉太陽為神靈,太陽紋寄托著苗族人民對太陽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花草植物紋樣在蠟染紋樣中,更多的是作為點綴裝飾的作用。
蠟染交融于人們的生活、生產實踐活動中,古時苗族蠟染染料大多來自自然界的植物染料,常見的多為藍底白花亦或是白底藍花[2]。在染色過程當中,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浸染來達到色彩深淺的變化。蠟染手藝人在繪蠟時總能恰到好處的掌握這藍與白的比例,幾乎不會出現白或藍范圍過大過小而使畫面突兀的情況,更不會對觀者產生視覺上的疲勞。蠟染色彩自然樸實,一方面在于它的用色少,簡單干凈的顏色,另一方面是那神秘的藍,傳遞出一種寧靜而安穩感覺。蠟染手藝人在染色的過程中,把握顏色深淺度,掌握好藍白的范圍大小,使畫面瞬間有了層次美感,給人以立體的視覺感受。
苗族蠟染紋樣主要表現出規律性、節奏性的藝術特點,有序而有度的變化有一種秩序的美感,苗族蠟染紋樣一般以線條勾勒為主,粗線條與細線條呈現有序排列,產生形式美與節奏感。使得苗族的紋樣線條更加有條理,韻律感更強,均衡性、對稱性更強[3]。
其實無意間你會發現它的一種無秩序的美感,有著足夠的空間感,其實是蠟染手工藝人在繪制過程中故意局部留白,為的就是讓畫面更加的協調,大量的空間感也讓畫面看似沒有規律卻也營造出一種和諸自然而又樸實的風貌。
對稱布局所帶來的形式美,是畫面中紋樣反復對稱的樣式,也是為了加深記憶點,對稱布局其實是可以展現工整,排列有序的視覺效果,且又不會古板。正也因為苗族的紋樣題材樣式豐富,形式很多,可以讓畫面足夠的豐富起來[4]。通過軸對稱的方式對紋樣進行布局,而后對局部的修飾增添面面趣味性,整幅畫面有著對稱的平衡感受。
不對稱的美往往給人以不穩重、不統一的視覺感受,但是也不會妨礙整個畫面的布局,這樣反而會使得畫面更加的有韻律,活潑生動,自由的感覺。反而給人一種獨特的美感。畫面看似沒有規律性,但總能給人一種和諧的感覺,這也是為什么手藝人能夠很好的根據畫面的視覺效果來進行布局安排。
4.1.1 貴州丹寨的苗族蠟染服飾設計系列
2020 秋冬倫敦時裝周“中國之夜”主題時裝秀,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時裝盛會(圖3)。錦繡華服、大禮服、小禮服、現代風、旗袍5 個設計系列,藍白相間的丹寨蠟染作品,展示了苗族蠟染技藝的獨特魅力。在精美的設計構思下,與背景音樂進行結合,一系列的作品在舞臺上構成了簡約而獨特美的“藍白相間”的畫面。苗族蠟染蝴蝶紋、旋渦紋、魚鳥紋、龍紋……,常以深山中的花鳥魚作題材,被稱作“布上的自然”[5]。設計師成昊把苗族的蠟染經典的紋樣圖案運用在現代服飾上,與現代的時髦進行結合,讓苗族蠟染紋樣,苗族的獨特文化走出了大山,登上了國際時裝周的T 臺。更多人認識和了解到。并且讓蠟染服裝看起來不是那么的土氣,不是那么的有距離感,而是讓苗族蠟染紋樣運用在現實的生活中及現代服裝設計中。在色彩斑斕的時尚圈,藍白相間的蠟染紋樣清新脫俗,一道獨特的風景,蝴蝶媽媽、蝶戀花、太陽鼓等,印在藍布上的白色花紋,講述的是苗族人們的樸實而古老的文化故事。
時裝周的所有服裝布料都是純手工制作的,獨一無二的作品,經過了磨布、熬蠟、達到所需要的溫度后使黃蠟融化,畫蠟、蛻蠟通過高溫灶臺進行脫蠟處理、晾干、縫制。苗族的一針一線,手工制作過程,是蠟染成品制作的最后環節。傳統蠟染紋樣繁多,內涵豐富,蠟染經過世代相傳和不斷的創意,基本上打破以前設計模式和制作模式,以濃厚樸實的民族風情來進行創意,用于制作服裝服飾和各種生活實用品,顯得樸實大方、清新悅目,印染著苗族人樂觀的生活態度,還有千百年積累下的智慧,體現了這門古老藝術的質樸的神秘感。
4.2.1 新加坡航空蠟染空姐制服
新加坡航空使用蠟染印花布料制成的空姐制服,一直被認為是新加坡女性的象征。這一經典之作出自法國著名時裝設計師皮埃爾·巴爾曼Pierre Balmain 先生之手。這套制服充滿了馬來西亞的視覺感,蠟染布料為寶藍色,在布料上繡了金絲彩線,下身是齊腳踩的半身裙裝。這套極具民族特色的制服使新航空姐成為航空業中辨識度最高的形象之一。
善于運用多種思維模式,用創意突破傳統的模式,關注社會問題,打破固有的觀念和認知局限,通過不斷想象和靈感開啟創新思維,尋找標新立異的創新思維模式,對苗族蠟染、科學技術、文化潮流等問題進行全方位的思考,不斷去設計出苗族蠟染的創新方案。
苗族蠟染紋樣有它獨有的文化特色,在它的基礎上與其他圖案結合創新,重新設計出來的圖案,似乎會冒犯苗族人們的信仰,與它們獨有的紋樣會大相徑庭,其實在它們苗族人的心里,每個紋樣都有它們深刻的含義與特色,并且是從祖先那里繼承傳承下來的,不能完全脫離并且更改。但如果在其中創新發展,化解現代服裝的設計與苗族蠟染紋樣它們之間的矛盾,讓苗族人們明白融合創新并不是摒棄苗族應有的文化,而是讓它重新獲得新的生命力,融入新鮮的血液。設計創新也是不斷改變改善并且創新人們的需求變化,其設計的本質就是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將苗族蠟染紋樣運用在服裝設計上,同時能夠展現蠟染的獨特魅力,并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苗族蠟染的文化,學習傳承,學會善于運用多種的思維角度和思維模式,用創新突破傳統,分析其問題與方法,關注社會問題,打破我們固有的觀念和認知局限,對苗族蠟染、科學技術、文化潮流等問題進行全方位的思考,提取它們之間的聯系與不同,求同存異,設計師可以提取苗族蠟染的色彩,樣式,工藝以及它獨有的設計特色,加以傳承它的寓意及美好的象征,不斷去設計出苗族蠟染的創新方案。因此,多元思維創新已成為未來服裝創新設計的重要思維方式,運用多角度思維創新,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看待。
苗族蠟染服飾的發展離不開生產性保護和創新性發展,設計師成昊用苗族蠟染服飾結合當下疫情探索出傳統文化發展的創新模式,疫情期間,他設計了以“雷神山”“火神山”為主題的服裝,苗化后的圖案更生動形象[6]。并呼吁“由于疫情的到來,沒有人能逃脫,我們都將一起與疫情戰斗,去戰勝它”。“非常時刻”是疫情期間以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為創作靈感設計而成(圖4),通過融入深山中的苗族人的生活,用他們的方式看蠟染,以苗族蠟染服裝為原型,在疫情下啟迪創新思維模式,將蠟染服飾、圖案色彩等元素與疫情時代文化精神進行創新設計,然后把它轉化成設計師的語言,創造出了疫情時代與他人產生心靈共鳴的時尚作品,傳播給大眾,促進蠟染文化的傳播。
這些來自深山的藝術家和染匠,世世代代用心守護著蠟染這一傳統手工藝,造就了今天的蠟染之花,而今,蠟染的藝術欣賞和應用不僅僅只限于苗族的群體,更多的是走出大山,讓更多的人都看到了解,現在蠟染制作品多樣化、商品化、個性化,但仍然保持著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也是保護非遺文化,并且更好的傳承。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蠟染的欣賞、運用、傳承、發展會面臨新的挑戰,這也值得我們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通過對苗族蠟染紋樣的特征進行分析,苗族蠟染文化性、實用性、審美性、時代性的定位,了解苗族文化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苗族人民獨特的風俗習慣,苗族人民對祖先的崇拜,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結合現代之下運用多思維方式,提取苗族蠟染紋樣文化,結合現代審美價值觀念,采用中國風和蠟染、手工技藝和刺繡為當代社會元素將民族蠟染元素與現代時尚設計融合創新,為苗族蠟染的現代化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發展傳承的動力,邁向新階段、啟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