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健鵬
(永修縣水利局,江西 九江 330300)
潦河位于修河干流右岸,為修河的最大支流,發源于九嶺山脈東南麓,河流流向中游自西向東,下游自西南流向西北,流域面積4380km2。潦河有南潦河、北潦南支和北潦北支三源,其中南潦河為主流,發源于宜豐縣找橋八迭嶺,流經甘坊、上富、羅坊、會埠、奉新、石鼻至義河口,集水面積1929km2;北潦南支發源于靖安縣白沙坪,流經邱家街、西頭街、高湖、靖安、干洲至洲尾黃;北潦北支發源于靖安縣大武堂東麓,流經羅灣、躁都、廟前、仁首到洲尾黃,兩支匯合后經安義至義興河口統稱北潦河,集水面積1524km2,在義興河口南北兩潦河匯合后流經萬家埠,于永修縣山下渡附近注入修河,潦河下游干流河道萬家埠大橋至永修山下渡河口,河長31.5km。
修河干流及其支流的泥沙來源主要是雨洪對表土的侵蝕,河流中的泥沙包括懸移質泥沙、推移質泥沙及河床質泥沙三部分,其中懸移質泥沙為江河湖庫來沙的主要部分,泥沙的多少是通過含沙量和輸沙量指標來反映的。據20世紀50年代至2016年實測懸移質泥沙資料統計,萬家埠站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098kg/m3;多年平均輸沙量為35.01×104t;多年平均輸沙模數為98.67t/km2。潦河主要水文站實測懸移質含沙量和輸沙量統計成果見表1。從表面上看表中可知,潦河流域多年平均含沙量和輸沙模數一般為從上游至下游總體呈遞減趨勢,上游>中游,中游>下游。

表1 潦河主要水文站實測懸移質含沙量與輸沙量統計表
流域內來沙量與來水量大小密切相關,河道徑流為降水補給型。從各站輸沙量看,其年際、年內變化均較大,主要表現為豐水豐沙,小水小沙,與徑流的變化具有同步的特點,降水量大、徑流量大、泥沙量也大,由于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導致徑流年內分配不均,輸沙量年內分配也不均,三者年內分配基本一致,輸沙量一般從1月開始逐月增加,至6月達到最大,然后逐月減少,以12月達到最小。年內泥沙輸送主要集中在汛期4-6月,約占全年輸沙量的66.9%以上,>同期徑流量,4-6月徑流量占全年徑流量比例50%左右,說明輸沙量比徑流量在年內分配更集中。潦河流域主要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及多年平均懸移質輸沙量年內分配,見表2。
潦河干流流域年輸沙量年際變化較大,年徑流量大的年份則年輸沙量也大,主要站輸沙量以1973年最大,以1968年最少,此一年也是修河流域及其支流潦河干流徑流量最小的年份;輸沙量最大年值與最小年值的比值在56-53倍之間。

表2 潦河主要站年徑流與年輸沙量年內分配表 %
根據前述潦河干流含沙量的年際變化以及典型斷面沖淤的年際變化比較(見河床沖淤變化分析)表明,永修縣潦河干流河道河床處于相對平衡狀態。
由于觀測條件、測驗設備等原因,潦河流域有泥沙測驗項目的水文測站,都只有懸移質泥沙觀測資料,而無推移質泥沙測驗資料。我省目前推移質資料僅有贛江中游棉津水文站1972-1983年進行過推移質泥沙測驗,上游峽山站從1974年開始有推移質觀測資料,整編僅為各測次實測推移質斷面平均顆粒級配成果。影響推移質泥沙的因素很多,且受地區組成(隨機)因素的局限,目前尚難精確推算,只能參照國內外通常采用的計算方法,用經驗、半經驗公式,或借用其它資料分析估算。本次潦河各站推移質輸沙量根據國內外計算推移質輸沙量的經驗及峽山站和棉津站等站推移質泥沙測驗資料分析,采用(推移質輸沙量占懸移質泥沙輸沙量比值)比例系數法Wb=βWs公式計算。根據有關資料,β取0.12。以此得萬家埠站多年平均推移質輸沙量為4.20×104t。推移質泥沙運動平均粒徑柘為1.5-3mm左右,越往下游平均粒徑逐漸減小。
潦河近期河勢演變仍以人類活動為主。由于沿江兩岸地勢較低,為了減少洪災損失,在沿江兩岸修筑圩堤御洪,將中小洪水約束在河槽內。20世紀80年代,安義縣在萬家埠以下堵塞原有分汊河道右汊進口,出口至今仍保留。近期沒有重大的人類活動影響的河道,河勢基本穩定。局部河段在某個特定時段會發生河岸沖刷,經過拋石處理趨于穩定,對河勢影響不大。
河道采砂是一種影響河道變化的人類活動。近20年來,河道采砂對河勢穩定有一定的影響,但隨著河道兩岸堤防的加固。河勢變化均得到進一步的穩定。
綜上所述,潦河下游干流河段在未來的河勢演變中,河道的平面形態仍主要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和作用,雖然局部岸坡受水流作用可能會出現少量的滑塌現象,但其變化微小,在水流與河床的相互作用下,河床沖淤變化還將在河槽內漸變發生,但河道平面形態逐漸處于相對穩定狀態。
泥沙來源主要是雨洪對表土的侵蝕,河流中的泥沙包括懸移質、推移質和河床泥沙,其中懸移質泥沙是河流泥沙的主要組成部分,泥沙量通過含沙量和輸沙量指標來反映。現有泥沙實測資料僅有懸移質測驗成果,推移質采用經驗系數估算(推移質按懸移質的12%計)。本次泥沙補給主要作為各河道動態儲量,采砂時形成的采坑優先淤積,因此河道的動態補給量有較大一部分補給至采區內,預計采區內動態補給量占多年平均輸沙量的20%-30%。
根據潦河萬家埠水文站近年泥沙監測資料分析,潦河流域多年平均年輸沙量為39.41萬t,其中懸移質多年平均年輸沙量為35.01萬t,推移質多年平均年輸沙量為4.2萬t,多年平均含砂量 0.098kg/m3。經查閱相關資料,永修縣修河干流下游及其支流潦河下游干流規劃河段多年平均年總淤積量約為51.30×104t。由于泥沙運動規律的復雜性以及泥沙觀測資料的缺乏,上述估算成果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永修縣潦河干流河道泥沙多年平均年淤積量估算見表3。
經泥沙補給分析,潦河干流河段泥沙年補給量較少,河砂開采應結合河道現狀泥沙儲存量及有利于河道清淤疏浚等因素綜合確定。

表3 修河干流泥沙多年平均年淤積量估算表
河道采砂管理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政府管理事務的難點。盡管在加強河道采砂管理、規范采砂秩序、打擊和遏制非法采砂活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隨著近幾年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的加快,建筑砂石需求量不斷增加,而受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加大、主汛期禁采和周邊砂石資源日趨減少等因素的影響,砂石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一再攀升。在可觀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非法采砂活動屢禁不止,并且呈現多樣化和復雜性。采砂管理與長期管理和精細管理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江西省河道管理條例》、《江西省水利工程條例》、《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
全面規劃,統籌考慮,科學合理。正確處理好整體與局部、上下游、干流與支流、左右岸、需要與可能、近期與遠景的關系,合理有序地利用河流砂石資源。
規劃應滿足河流穩定、防洪通航安全、保護生態與環境、采砂總量控制、屬地管理等要求,合理開采利用河砂資源,維護社會安定,避免因采砂引起新的糾紛和爭議,服務于經濟建設發展。
采砂規劃應當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相互協調,符合流域綜合規劃、防洪規劃、河道整治規劃、水土保持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關規劃要求,協調好各方利益,維護社會穩定。
規劃的主要任務是:
1)調查分析河道采砂現狀及監管情況,分析總結砂石利用與監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河道演變規律、演變趨勢及對河道采砂的限制和要求。
2)根據河道水文泥沙特性、泥沙輸移和補給規律,統籌考慮區域內經濟發展對砂石的需求,合理確定年度采砂控制總量及分配規劃。
3)在深入分析河道采砂對河勢控制、防洪保安、水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及其它方面影響的基礎上,科學劃分禁采區、可采區和保留區,并按照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的要求,對砂石開采的主要控制性指標加以限定。
4)初步分析采砂后對防洪安全、河勢穩定、供水安全和水生態及水環境的影響;在認真總結以往采砂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滿足生態與環境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開發河砂資源。
為貫徹實施《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加強河道采砂管理,使永修縣潦河干流河道水砂資源科學、合理、有序地利用,以滿足采砂需求和管理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為減輕沿河防洪壓力、改善河道通航條件及河道整治等發揮作用。河道內適度采砂是河道整治工程中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維護河道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河道治理的一項工程行為,同時充分利用河砂資源服務于當地經濟建設。
采區分區規劃主要包括禁采區規劃、可采區規劃和保留區規劃。
根據本輪規劃期實際情況及采砂需求,本輪規劃可采區5個。與2019-2023年規劃期相比,本輪調整可采區5個,詳見表4。

表4 上輪規劃期與本次修編規劃期采區比較表
根據禁采區、可采區、保留區劃定原則,在分析永修縣潦河干流演變基本規律和近期河道沖淤特征的基礎上,結合永修縣潦河干流的水沙開采條件和泥沙補給情況特征,以及采砂可能引起河勢、防洪等方面的影響等綜合因素,采砂分區總體規劃共設可采區5個。禁采區依據《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劃定,除可采區和禁采區以外區域為保留區。
對于國家建設項目需求河道填筑砂石料(如:堤防填塘固基、吹填造地、河道以及航道整治工程等)的,考慮到預測的難度、儲量和不確定性,由于綜合論證后缺乏替代方案,但確需采砂的,采取逐案討論,按照采砂可行性論證的相關要求進行全專題論證,并按相關規定辦理許可。
禁采區指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禁止采砂的區域或河段。在禁采區內除防洪搶險等特殊情況外嚴禁進行各種采砂活動。
本次規劃禁采河段共3處,累計總長度6.6km。詳見表5。

表5 潦河規劃河道禁采段情況表
可采區是指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對河勢穩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水生態環境保護以及沿河涉河工程和設施基本無影響或影響較小,允許進行砂石開采的區域。
河流沿線的工程和設施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的區域,允許進行砂石開采。
可采區的規劃應當綜合考慮河勢、防洪、航運、生態與環境等因素,以及與河流有關的工程的正常運行,基于河流演變和泥沙補給分析,對河勢穩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生態環境和河流相關工程正常運行影響較小或無不利影響的區域可規劃為可開采區域。
保留區的規劃不得影響河勢穩定、防洪、通航、濕地生態保護、自然保護區、重要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和一些重要河流相關安全設施,以維護社會穩定,避免因為采砂行為引起新的糾紛,同時結合當地實際和經濟發展需要,同時,考慮到部分地區具備設置采區的一般條件、存在技術和行政問題的地區,或暫時不具備、暫時難以論證的河砂開采條件,以及當地對設置采區有迫切要求的地區,原則上暫列為保留區。保留區經過充分論證,并且符合采砂條件的,經批準后可轉為可采區;在保留期內,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管理,嚴禁在保留區內非法采砂。
根據河流的水下地形、平面變化、河床沖淤變化、河流演變趨勢分析和河流泥沙補給分析,提出了保留區的范圍、保留區規劃的改造原則和條件。
本規劃實施應遵照《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永修縣潦河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規劃修編報告一經批準,應嚴格遵守。必須加強禁采區和禁采期管理、可采區和保留區實施管理,強化可采區動態監測管理。強化河道采砂管理行政首長負責制和問責制,嚴格采砂許可制度,建立健全采砂執法管理的資金保障機制。
1)為加強河道采砂管理、規范采砂秩序、打擊和遏制非法采砂活動,以維護永修縣潦河河勢的穩定,確保沿岸地區的防洪以及航運安全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永修縣潦河干流河道進行采砂規劃是十分必要的。
2)永修縣潦河干流河道經過長期自然演變和人為控制,基本上形成了目前河床、水流、泥砂的相對平衡狀態。雖然多年來開發了豐富的河砂資源,但目前河勢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總體上河勢處于穩定狀態。因此,在潦河干流河道進行適度采砂活動基本可行的。
3)為適應潦河干流河道采砂管理需要,本規劃在調查與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河道的實際情況特點和當地經濟發展需要,通過綜合分析研究,規劃期采砂控制總量366×104t,其中規劃可采區5個,可采區面積2.8km2,控制開采船數8艘。在可采區內的適度采砂活動對河勢穩定、防洪通航安全、水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無明顯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