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壽高 王鳴駿 李佳靜 馮 韜
南京工業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9
“傳授——接受”武術教學模式,大多數學生是被動學習,導致學生自主練習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即使是剛學的內容也很難掌握,已不能適應教學改革發展需要。分組合作學練法是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維交流過程。本文根據武術項目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提出基于實現高校武術課堂教學目標,學生以學院專業為主,按照自愿原則,以6-8人為一組,并推舉協調性好、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為組長,進行分組練習或輪流教練的一種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開始出現合作學習的研究與試驗。近幾年來,分組合作學練法已成為一種高校武術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提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1〕21號。合作學練法是以學生為主體,取長補短,集集體智慧,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以共同發散性思維去鍛煉身體,培養和挖掘學生的學會“教”能力和優勢。學生根據武術課堂教學目標要求,在組內開展互學互幫互教,采用多種形式,可以是組長或者動作學的好的組員示范領做, 也可以先各自練習然后進行交流改進。在練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向教師反饋。教師分組巡查,及時糾正各小組中出現的錯誤動作。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組織、引導作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極大改善課堂學習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有利于學生對武術運動技術和技能的掌握,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合作意識。在教學的雙邊活動過程中, 學生對于小組的貢獻以及“融合”程度, 極大影響到個人及小組的最終成績。在學練過程中,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聽取別人的意見, 實現自我價值,具備自我鍛煉的能力是檢驗教師教學質量的最根本的指標, 也是影響學生終身體育養成的重要因素。
在高校武術教學中,運用分組合作學練法,能夠促進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運動技能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
圖1 分組合作學練法教學設計
2.2.1 網絡學習內容與環境
教師在課前,運用多媒體以及網絡信息技術制作教學視頻,構建課程學習平臺。學生通過學習平臺對新授課或已學內容進行自主或合作學練,初步建立動作概念或鞏固已學內容。此外,學生還可以用微信等溝通方式與教師進行互動,針對自身遇到的問題進行咨詢,由教師進行解答。教師也根據學生的參與情況進行記錄,以此作為平時成績的參考。
2.2.2 課堂教學內容與環境
2.2.2.1 教學分組
考慮到同一學院或專業的作息時間、課程的安排上相對統一,更有利于學生的課后交流與練習,在教學分組上以學院、專業為組建原則,每組6-8名學生。每組推選一名組長,要求責任心強,理解能力強,并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學生擔任,負責該組課堂練習以及課后組織的練習,并匯總練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
2.2.2.2 已學內容
在每堂課的基本部分,利用10-15分鐘時間對已學內容進行小組展示,教師根據各組的整體表現進行評價,做好記錄,以此作為形成性評價重要依據,并對展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反饋給各組,使各組成員能夠明確各自掌握的情況以及努力方向。
2.2.2.3 新授課內容
根據多年的高校武術教學實踐將武術教學過程分為二個階段:集中教學階段、分組合作練習階段。(1)集中教學階段。這一階段以教師示范講解,學生模仿練習為主,讓學生初步掌握所學武術動作要領。教師是主導,對教學內容進行高度的概括,語言精簡明了,要點與重難點清晰,以易于學生掌握為原則。學生在模仿練習過程中,注重對武術動作要領的識記與掌握,對所學內容建立初步的概念。(2)分組合作練習階段。在集中教學后,各組在組長帶領下進行練習。先小組集體練習,再分層練習:對已經掌握動作的成員,可以自己練習,也可以幫助成員練習;對未掌握的,組長或已掌握成員負責“教”;遇到全體成員都有困難或者都不會的情況,及時請教教師。教師分組進行指導,教師先將在各組巡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析,提出練習時應避免出現的錯誤。這一部分重點是統一學生練習的速度、節奏和動作規格。這一階段加強了師生、成員間交往,在教師的分組指導下,組員之間互相反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互幫互助的團隊協作能力,學生的武術技術和技能得到提高,主體意識得到加強。
2.2.2.4 成績考核
傳統考核方式存在一刀切的片面性,不能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采用分組合作學練法,把每堂課的小組檢測成績作為形成性評價標準,體現出小組的整體學習情況,把個人的考核成績作為總結性評價標準。
表1 成績考核權重
在高校武術教學中采用分組合作學練法,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學生的不僅僅學會了動作,也培養了學生“教”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高校武術套路教學中運用傳統“傳授--接受”教學模式時,經常會發現:在個人練習時,有部分學生始終站著看,或即使跟著別人練,在沒人帶時又不會,還有部分學生直接說不會,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對學習是比較消極的。分組合作學練法強調每個成員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并且帶有極大的熱情, 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 人人盡其所能, 學練效率明顯得到提高。通過實踐教學觀察發現,分組后,即使是身體素質相對較弱、協調性差的學生,在組長和組員幫助下,練習次數是傳統教學模式的數倍,極大地克服了動作難度大、復雜的困難,學習積極性明顯得到提高。
采用分組合作學練法,組長是教師與組員之間溝通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凡是組長動作準確規范的小組,其全體組員的動作也掌握的比較準確規范。教師可以對各組組長對武術動作進行統一要求,達到準確規范,進一步提高組長技術水平。再進行小組練習時,可以使組員對武術動作有一個正確的表象,加深對武術動作技術的理解,準確把握動作要領。
分組合作學練法可以給予學生更大的空間。在小組中,學生既是“教”的主體,又是“學”得主體。學生“會”了并不代表他會“教”。學生會“教”并糾正組員錯誤動作的前提是自身必須對武術動作的技術有一個清晰認識,即“會”。學生“教”時,已是對自身的組織能力也是一種鍛煉。組員之間通過交流自己掌握的技術,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更趨于理性化。
分組合作學練既是學生之間互學互幫的交流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的情感溝通過程。強調學生不再是一個個體,而是鼓勵學生從小組角度去考慮問題,把小組對武術技術掌握的好壞放在首要位置,避免部分學生擔心自己素質差,怕影響到其他同學而產生消極負面的心理。通過彼此之間的互相鼓勵,可以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提升信心;通過關懷和幫助他人、評價他人,學會虛心向他人請教。將小組作為整體,個人與集體相結合,極大提高學生集體觀念,加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在小組練習過程中,多少會遇到些困難,這時需要發揮組員的集體智慧,相互進行探討交流,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再請教教師。每個人都在小組中進行展示,不僅提高了自身動作技術水平,而且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發揮學生自身潛能。
分組合作學練法由學生“個體競爭”變為“組內合作、組際競爭”,師生之間單向交流變為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課外練習也能得以繼續。在課余時間,我們也經常能見到學生在個人或者集體練習武術的情形。
綜上所述,分組合作學練法明顯優于傳統武術教學法,更適合當前高校武術教學要求。在高校武術教學中采用分組合作學練法,不僅可以改變以往學生“依樣畫葫蘆”的被動學習狀態,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發揮學生創新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武術課堂的組織和引導者,實現了角色互換。教師成為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實現了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的學習向主動參與的轉變,課堂練習密度有所增加,學生團結協作和交往的能力到加強,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了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使學生有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有利于學生對武術套路動作技術要領的正確掌握和鞏固。高校武術教學應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模式,探索更有效的教學途徑和方法,使學生自愿選擇武術為其終身體育鍛煉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