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坤琰
(遼東學院,遼寧 丹東 11800)
課程思政是基于各類課程,如專業教育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實踐類課程,并將課程知識、技能內容與思想政治理論內容相結合,形成協同合作的效應。將立德樹人融入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熱愛黨熱愛祖國,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塑造學生在道德情操、人格及人文素養、智力思維方面的品格,以及對專業倫理方面的職業道德、行為、精神等的認同感與責任心。
《手工印染設計》是服裝與服飾設計的專業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該課程既具備服裝與服飾設計的專業知識及技能特點,同時融合了傳統非物質文化的家國情懷、實踐勞動的素質養成。
《手工印染設計》課程在知識技能目標、文化情懷目標以及素質目標上一方面強化文化基因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化職業素質養成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一方面強化大學生創新探索精神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將“課程思政”與專業知識、實踐實訓無縫對接。因此,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手工印染設計》課程教學,教師首先梳理知識點及實訓點所對應的思政元素,以點連線,以“隱身”的方式貫穿整個課程內容、項目訓練等環節之中。通過課程教學設計,深化學生對傳統非遺文化的理解,從而促發學生進行更好地創新及表達,提高人文情懷及民族精神,同時培養學生對待職業、專業的匠心精神。
知識點是教學環節的基本單元,也是課程思政元素的基本承載點,要通過知識點的連接,合理拓展專業課程內容的廣度、深度與溫度。
《手工印染設計》可分為手工印染藝術理論部分與染色技術實訓部分。在理論部分的知識點主要體現了如家國情懷、文化自信、美學精神等思政內容;在技術實訓部分的知識點主要體現了如創新思維、行為規范、職業素養、匠人精神等思政內容。
在授課過程中,單純地對知識點進行理論性、機械性表述,會使課程內容呈現呆板、無生機的狀況,同時將會導致學生學習單調且無興趣。若在課程知識點授課過程中將主要知識點結合故事、圖片、視頻等來呈現,會使得整個課程內容豐富、具有趣味性且充滿生機,更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及知識吸收度。案例形式上可以以圖片、視頻、故事講述等為主;內容上可以以學術發展史、大師、民間匠人、教師個人經歷和感悟為主。課程思政的重點要通過挖掘其案例背后的意義,呈現和升華出內在價值觀,從而建立一個較為豐富、具有思政導向的案例庫。案例的類型不但有正面示范案例,也要有失敗案例,從失敗的教訓中提煉警示性問題。
《手工印染設計》課程的案例庫主要以圖片、工藝美術大師故事、民間匠人故事為主。分別體現出中國美學精神、文化自信、匠心精神、職業責任、創新精神等思政元素,潤物無聲的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如圖2)。

圖2 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知識點及案例庫

圖2 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知識點及案例庫
《手工印染設計》課程的實踐部分主要集中于工藝的印與染的環節中。以手工扎染為例,首先教師要以規范與不規范兩種示范操作來引導學生對“扎”的規則進行梳理與總結,讓學生認識到規則在實踐操作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師以認真與不認真兩種示范操作來引導學生對做事態度的認知,讓學生們認識到態度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最后以完整及不完整兩種操作來引導學生對工作責任的認識,讓學生們體會到責任心在工作過程中的重要性。
《手工印染設計》課程與國家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文化強國戰略有著緊密的關聯。在染色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綠色環保植物染色。在非遺文化學習中,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心。
課程思政理念下的《手工印染設計》教學涵蓋了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的民族精神教育、以職業規范為基礎的職業道德教育和以當代大學生創新發展為目標的創新教育。本課程為學生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有助于促進學生認知素質、情感素質、職業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的全人教育。通過對本課程思政內容的選擇和融入路徑的研究,使學生具備專業能力的同時也完善了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