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梅 李 碩
(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空間已不僅是一個單純的地理概念,也是包含社會運動發展的一種動態形式。馬克思肯定了空間對于社會生活的實踐性意義:“空間是一切生產和一切人類活動所需要的要素?!狈▏枷氪髱熈徐撤鼱栒J為空間不是社會關系發展演變的靜止的容器,空間是社會生成的,是一個無限開放的、沖突的和矛盾的動態過程,是一個被歷史、自然、政治等各種元素鑄造、生產、帶有意圖和目的的產物。國家認同作為社會存在、運行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必然在包含社會關系的具體空間形態中有所呈現。具體的空間形態區分則在于空間內的側重點不同。當以地理為側重點時,地理區劃的存在客觀上限定了地理空間的范圍。當空間側重于政治方面時,列斐伏爾提出空間已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政治工具”,在馬克思關于空間論述的基礎上提出了“空間是政治的”和“統治階級把空間當成了一種工具來使用”的觀點。這就使得空間帶有了政治屬性。當以人際交往和文化為側重點時,空間就帶有了人文的性質。因此,本文中,空間形態根據不同側重點可以分為地理空間、政治空間和人文空間。
長春電影制片廠1963年制作發行的影片《冰山上的來客》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早表現新疆各民族團結一致反分裂的影片。影片主要講述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新疆邊疆地區軍民共同反特護邊衛國的故事。1951年,一股逃脫的反動匪特企圖從我國新疆邊境入境。匪特們利用古蘭丹姆與邊防戰士阿米爾童年時青梅竹馬的關系,派女特務巴里古兒冒充古蘭丹姆入境,離間軍民關系并刺探情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楊排長識破了匪特們的詭計,并借力打力,掌握了敵情。匪特第一次偷襲計劃失敗后,騙取了真古蘭丹姆信任的國民黨特派專員阿曼巴依借送真古蘭丹姆回鄉潛入境內,企圖和反動匪徒里應外合,襲擊我邊防哨所。楊排長將計就計布下天羅地網,戰士們和當地百姓相互配合,共同將這股匪特一網打盡,挫敗了敵人的陰謀,維護了國家主權。阿米爾和真古蘭丹姆最終也修成正果。
《冰山上的來客》具有豐富的空間形態,包含有壯麗的冰山雪峰的地理空間、反特戍邊的政治空間、軍民魚水情深的人文空間等。電影典型化地利用了這些空間形態,巧妙地將其融入影片敘事與主題傳達,表現了反特愛國的主題,在空間形態上實現了對國家認同的正確和強烈呈現,促進了國家認同的強勢建構。
經考證,電影《冰山上的來客》的故事地點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的塔什庫爾干縣。也正因此,影片的地理空間主要體現為中國帕米爾高原上的冰山——慕士格達峰。影片中較為客觀地呈現出了帕米爾高原上冰山的地理地貌和風暴的氣候環境,傳達出自然景觀信息。同時,冰山作為影片中故事行為發生的地理環境,在推動敘事進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于客觀地理層面而言,慕士格達峰位于帕米爾高原上,處在天山山脈和昆侖山山脈交界地帶。因其海拔之高,范圍之廣成為帕米爾高原上最為顯著的地理區域,被當地人稱為“冰山之父”。坐落在冰峰下的塔什庫爾干縣呈現出多雪山冰山的相對惡劣的自然環境。海拔高,氧氣較稀??;氣候寒冷,冰雪常年不化;常有大風,天氣變化頻繁。“烏云籠罩著冰山,風暴橫掃戈壁灘”既是當地惡劣多變天氣的真實寫照,也交代了整部影片敘事的地理空間。
電影片頭,匪徒企圖誘導分裂當地群眾,脅迫他們一同逃往國外。地主階級匪首江罕達爾在月黑風高之夜,帶領著一群匪徒準備逃往山里。在荒涼無垠的戈壁灘上,狂風怒吼著席卷過沙漠,他們端著機槍對準不愿意跟著他們逃走的百姓,威脅他們:“奴仆們,你們既然不愿意跟我到山里去,那就在這兒等著吧,等著共產黨來解放你們!”風暴中,一陣機槍掃射,一批民眾在槍聲中倒地,匪徒們在狂風中向遠方急馳而去,狂風肆無忌憚地刮過民眾尸首。隨后,楊排長收到上級指揮部的信件:“據分析,你們駐地附近很可能有潛伏下的敵特?!碧貏盏碾[藏、反動分子暗處的埋伏使得冰山上下都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陰霾。
“天山腳下是我可愛的家鄉”,為保護家鄉“指揮部派偵察員卡拉進山偵察,(要求楊排長所在的駐地)必要時予以協助”。楊排長送卡拉進山偵察前的最后一個鏡頭畫面,就是卡拉走向冰山。順著偵察員卡拉進山的方向,我們可以看到:藍天白云下,被冰雪覆蓋的慕士格達峰矗立在遠方。冰山山頂積雪皚皚,山間懸掛冰川條條。山腳下的冰雪已經融化,呈現出綠油油的草地來。冰山充滿希望,但風暴卻也并未徹底遠離,大風隨時都有可能刮起,敵人的破壞行動馬上就要到來。
其次,慕士格達峰不僅作為自然景觀而出現,更承擔起了政治背景作用。影片中以慕士格達峰為領土邊界,山兩側情況截然不同。山的這一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山的那一側是逃跑敵人的占領區。影片最開始,匪首江罕達爾帶領匪徒逃亡時,選擇進山,是因為山的那一側是屬于自己的地盤。影片中段,假扮奴仆的阿曼巴依和真古蘭丹姆找到偵察員卡拉,表達想要回到山的這一邊的愿望??梢钥闯觯诎傩昭劾铮呐率羌侔绯砂傩盏臄橙搜劾铮降膬蛇呉呀浭遣煌慕y治區域了。解放軍戰士們借助冰山設立崗哨,過山處嚴格盤查。在黨的領導下,山的這一側已經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山作為一個地區最為明顯的自然地域特征,很容易憑借其自然區劃劃定政治區劃。影片中的冰山在三位主體(敵人、當地百姓和黨領導下的解放軍)的視角下都已成為明確的政治領土劃分象征。
領土的確立,代表著中國的主權范圍確立。領土意識的確立,代表著國家意識的確立。國家認同的萌生也必然以領土認同為基礎。因此,最終保護領土的行為也將成為對國家的保護。這種保護在影片中一方面體現在解放軍戰士的行為中,另一方面體現在當地百姓的行為中。
彼時,我國邊防的各方面物質條件都還不具備。影片中,在假古蘭丹姆借尋找戰士阿米爾四處探查解放軍的崗哨時,觀眾可以在背景鏡頭中觀察到解放軍戰士駐守邊防的惡劣條件。在物質條件的影響和崗哨隱蔽性的考慮下,崗哨基本上是在冰山上利用山洞或開鑿山洞而成。一班長和阿米爾負責的崗哨在冰山的高處。整個山洞里全是光滑的冰壁,山洞口掛滿了長長的冰溜子,山洞外全部被冰雪所覆蓋。不時還會刮起大風,揚起雪花四散。放哨的戰士就站在冰雪中,輪班休息的戰士就依靠在洞內的冰壁上。阿米爾坐在石頭上,一班長靠在洞壁上,兩人一邊短暫休息一邊談話。站崗的戰士站在洞口一側,借洞口的冰雪掩蓋自己的身形。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的戰士沒有絲毫的放松。所有站崗的時刻,戰士們全部都保持著高度警惕,認真站崗。這樣的情節展現了解放軍戰士們忠于職守的優良形象,也體現了他們對于國家領土的高度認同感。只要有解放軍戰士站在祖國的邊防線上,祖國的每一寸領土都被他們守護!
在影片中,當地百姓在逐漸認同人民政權時,對于自己生活土地的保護也就變成了對國家領土邊境防線的保護。有豐富當地生活經驗的塔吉克族百姓尼牙孜在注意到風暴要來的時候,立馬讓自己的兒子去解放軍駐地報信,從而便于解放軍在邊境線上部署崗哨,安排人員變動。普通百姓放牧時也會在邊境線上巡邏,注意陌生人員流動。當地的牧民成為軍事安全、領土安全的重要補充力量。邊疆地區構成了一個國家完整的國防邊境線,進而構成了國家領土最重要的標志。因此,當地群眾的這種單純對地域的保護就無形間與解放軍保衛邊境線、保護國家領土的行動融為一體,成為保護國家的行為。影片中通過明顯的冰山地理區劃來凸顯當地塔吉克族百姓和黨領導下的解放軍戰士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認同、國家認同,從而向觀眾傳遞領土認同的觀念,表達出保衛領土就是保衛國家主權的觀點,更表現出人人都應該是國家領土保衛者的立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并沒有處在一個和平穩定的政治形勢中。首當其沖需要面對的是極為惡劣的國內外局勢:國內,潰逃到臺灣的國民黨政權對大陸虎視眈眈,伺機反攻,并潛伏、殘余了大量的特務分子和武裝力量。這些所謂的“特派專員”、特務分子分散在各處,明里暗里地對新生的人民政權進行騷擾和破壞。國際上,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處處敵視新生的無產階級政權,實行的包圍和監視政策在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輿論把控等方面都給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帶來了很大壓力。這樣的國內外局勢使當時的我國面臨嚴峻的政治考驗。另一方面,在世界冷戰格局下,兩大陣營之間爆發了局部戰爭,即1950年6月25日的朝鮮戰爭。朝鮮戰爭的爆發使上述問題變得更加嚴酷,形勢變得更加緊迫。如何恰當解決這些問題,進而穩固新生的無產階級政權是我國當時亟須解決的問題。1950年10月8日志愿軍入朝作戰,10月10日中共中央即向各級黨委發出《關于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雙十指示”)。從這一歷史行為來看,保障抗美援朝戰爭順利進行,是國內鎮壓反革命政治運動開展的重要政治戰略意圖之一。這種重要政治戰略意圖中還包括借用反特電影來傳遞意識形態,實現政治目的。通過反特電影,可以明確敵我二元對立,用鮮明的對比來教育引導人民,起到穩定國內政局、構建堅實群眾基礎的作用,從而保障抗美援朝戰爭的順利進行。有資料表明,朝鮮戰爭爆發以后,國內的匪患也日益嚴重,尤其是在西北地區的青海和新疆,不斷爆發嚴重的土匪暴亂事件。
新疆地區位于我國領土的最西北端,與八個國家接壤,其區域內的穩定對我國的國家穩定和國家認同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幫助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正確認清形勢,如何保護國家主權下的領土完整,如何維護革命果實,如何實現當地百姓的國家認同感,都是亟須解決的問題?!侗缴系膩砜汀纷鳛?963年制作發行的一部主旋律影片,正在此政治背景下誕生,帶有完成肅清反革命、增強國家意識、維護國家穩定的重要政治任務要求。
影片中,以指揮部下發給楊排長的信件來交代政治環境。
楊光海同志:
流竄在薩里爾山區的國民黨殘匪,趁美帝侵朝戰爭之機,蠢蠢欲動,企圖出山叛亂。望你們加強薩里爾山口的警戒,待時機成熟,予以一網打盡。據分析,你們駐地附近很可能有潛伏下來的匪特,望提高警惕,加強與當地群眾的聯系。
特此通知
指揮部
6月5日
這一政治空間,既催生了影片故事,也是影片對于當時真實新疆政治環境的反映。在帕米爾高原上,潛藏的匪特假古蘭丹姆借阿米爾的青梅竹馬身份,故意多次糾纏阿米爾,以借機挑撥軍民關系,探查解放軍崗哨,傳遞情報。
在假古蘭丹姆和當地百姓納烏茹孜的婚禮上,假古蘭丹姆找到獨自回憶往事的戰士阿米爾,試探性地進行套話,開始自己的計劃。假古蘭丹姆:“我好像是在哪兒見過你。”阿米爾正為古蘭丹姆結婚而心灰意冷,于是冷冷地回答:“可能吧?!奔俟盘m丹姆試探性地說出:“家鄉?”阿米爾心系往昔情義瞬間回答道:“葉城!”假古蘭丹姆聽到戰士阿米爾的回答后開始試圖一步步將阿米爾引入自己的圈套中。她故意說出:“世上哪有這么巧的事!你認不認識一個被她叔叔賣掉,給人當奴仆的古蘭丹姆?”將自己放在一個看起來弱勢的地位,從而引得阿米爾急于證明自己與古蘭丹姆的關系而減輕對自己身份的懷疑?!肮盘m丹姆,你仔細看一看,我是阿米爾!”“阿米爾!”假古蘭丹姆緊接著說出:“真主啊!你可真會安排呀!”看似是無法承受自己昔日的青梅竹馬就在眼前,而自己卻已嫁人的現狀,但縱觀整部電影,此句的“真主”又暗暗點明著特務的隱藏身份和詭計。假古蘭丹姆隨后以暈倒方式引來眾人,真暈假暈暫不評論,但假古蘭丹姆悠悠轉醒后卻只盯著阿米爾說出:“晚了!”不免將眾人的目光都引在了身為解放軍戰士的阿米爾身上,使得周圍的百姓心中悄然種下不信任的種子。
這一場小小的鬧劇展現出了敵人的狡猾,這些匪徒會利用各種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會巧妙地偽裝自己,讓自己融入百姓之間,獲取信任后反過來利用群眾來損害群眾的利益。假古蘭丹姆利用了當地百姓對她的關懷,欺騙了納烏茹孜的真摯感情,企圖陷解放軍戰士阿米爾于不仁不義的境地,借挑起納烏茹孜和阿米爾的矛盾,激起當地民眾和解放軍的矛盾。這樣的心思不可謂不惡毒。敵人的破壞手段防不勝防,就更需要我們用高度的警惕來維護祖國安全。
面對假古蘭丹姆的處處糾纏,解放軍戰士阿米爾嚴守紀律,多次勸古蘭丹姆放下往日的感情。
阿米爾勸古蘭丹姆:“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并直接聲明:“咱們倆沒關系。咱們兩個的事小,軍民關系事大?。∧忝靼讍??”古蘭丹姆卻直接拉著阿米爾的軍裝說:“你不會把這個脫掉嗎?”阿米爾明顯露出拒絕之意。在擺脫不了糾纏之際,三班長騎馬路過,大聲提醒阿米爾軍隊紀律:“阿米爾,沒事回家玩去,什么作風!”楊排長在遠處吹響歸隊的笛子,阿米爾聞笛聲而急忙離開。
解放軍戰士阿米爾聽從上級黨組織的命令,嚴守軍隊紀律,在不知道假古蘭丹姆特務的身份下,愿意放棄自己個人的感情,以維護更大的軍民關系。在黨領導的軍隊里,戰士們會堅決相信自己的上級黨組織,嚴守黨的軍隊紀律,認真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在這部影片中,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維護軍民關系和反特守邊。解放軍戰士阿米爾圓滿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
假古蘭丹姆在家中故意與丈夫吵架后跑到哨所來找阿米爾,口口聲聲都是對以往情分的懷念,期待與阿米爾再續前緣。等她的丈夫納烏茹孜無法忍受來找她時,假古蘭丹姆故意對納烏茹孜說:“半個樁子,多余的人。”希望用這句話表達出納烏茹孜是第三者的意思,來刺激納烏茹孜,讓當地百姓納烏茹孜對解放軍戰士阿米爾心生怨恨,從而借此事端引起當地群眾對解放軍的不滿。納烏茹孜聽了這句暗含深意的話后,揚起鞭子要打假古蘭丹姆,被父親尼牙孜及時制止。但這樣的情況在尼牙孜老漢心中泛起了漣漪:是不是因為解放軍戰士阿米爾,自己的家庭才會不和?尼牙孜說道:“楊排長,你都看見了,我可是沒有袒護我的兒子?!睏钆砰L回拍尼牙孜的手,說:“大叔,你放心,我絕不會偏護我們的戰士?!睏钆砰L及時提醒尼牙孜:“大叔,可不能讓喜悅和煩惱搞渾了我們的頭腦,這兒,可是薩里爾的傷口啊?!蹦嵫雷蔚皖^沉思。楊排長又緊接著說:“明天,到我這兒來做客!”薩里爾平原是重要的戰略位置,而坐落在薩里爾平原上的這座村莊,是剛剛打倒敵人壓迫迎來新生的地方。這一提醒消除了尼牙孜心中的部分不堅定,使得特務假古蘭丹姆的有意挑撥落了空。
作為共產黨員的楊排長觀察到了特務假古蘭丹姆的反常。楊排長有意在假古蘭丹姆在附近的時候讓阿米爾唱起兩人的定情之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假古蘭丹姆像沒聽見一樣徑直地走開了?!绊橈L不順耳,有意思?!睏钆砰L確定了這位古蘭丹姆并非真正的古蘭丹姆,識破了她特務的真正身份。他靈機一動,準備利用假古蘭丹姆將特務一網打盡。
假古蘭丹姆一直用找巡邏的解放軍戰士阿米爾的借口在冰山上四處走動探查崗哨。當她馬上要接近山峰的崗哨時,機警的一班長從崗哨中走出來,裝作巡山的樣子,友好地招呼假古蘭丹姆:“啊,古蘭丹姆,你好呀?!薄澳阏野⒚谞枺裁词聝貉??”假古蘭丹姆拿出慣用的借口,想來套取一班長的話:“那他(阿米爾)什么時候才不巡邏?”一班長警惕地意識到敵人的意圖,用開玩笑的方式機智地回答了敵人的問題:“這叫我怎么說呢,這么說吧,眼下呢,是睡覺的時候不巡邏;將來呢,是世界上沒有敵人的時候不巡邏?!彪S后,一班長看了看手上的手表,順勢說:“趕快回家吧,冰峰上不是好玩的。要是遇見風暴可就糟了。走吧,我到那邊去巡邏,順便也陪你一段。走吧,走吧?!睂⒓俟盘m丹姆帶離了崗哨附近,既保衛了崗哨的秘密性,同時完成了不打草驚蛇的秘密任務。
這些特務暗中挑撥離間的情節,首先向我們展示出敵人的狡猾。階級敵人層出不窮的陰謀詭計在無時無刻不嘗試著離間中國共產黨和新疆當地人民群眾的關系。其次,共產黨的正面優秀形象也在與敵人的斗智斗勇中展現。當敵人在攪渾水的時候,一定會有以楊排長為代表的共產黨員站出來看清局面,引導帶領群眾認清狀況,實現勝利。這有利于在民眾心中樹立起解放軍的可靠形象,增強民眾對解放軍軍隊的信任感。這更是對人民群眾的提醒,提醒人民群眾必須堅定黨的領導,緊密圍繞在黨周圍,一同打倒敵人實現勝利。
反動分子時刻尋找機會實行正面反撲。在逃竄至國外的反動分子穆罕默德·伊敏一伙看來,他們最好的時機就是朝鮮戰爭爆發之時。他們認為共產黨此時無暇分身,利用此時機在中國新疆發動暴亂就能給新生的人民政權重重一擊。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他們利用宗教,打出所謂實現“自由世界”的旗幟,以信函方式指示中國境內潛藏的同黨:抓住時機,盡快籌劃暴動。反映在影片中“流竄在薩里爾山區的國民黨殘匪,趁美帝侵朝戰爭之機,蠢蠢欲動,企圖出山叛亂”。匪徒熱力甫接到匪首電報指示:“已集合起伊斯瑪利亞的忠實子孫,利用結婚叼羊賽馬的機會,搶奪制高點,攻占觀察所,消滅雅布倫卡之共軍,這就打開了共產黨的大門,就可以向全世界宣布自由世界又重新降臨人世!望你們集結全部力量,按時襲擊哨所,內外攻敵?!边@些反動分子將宗教作為自己的工具,企圖將單純的宗教觀念變為政治觀念,以此來迷惑群眾、誘導群眾。歷史上,穆罕默德·伊敏企圖分裂新疆的行動在未成形前就已經流產。
電影《冰山上的來客》里的匪徒最終落入正義的天羅地網。當匪徒沖進村子,卻發現由當地百姓和解放軍共同構成的人民隊伍早已擺好了陣法。轉過身去準備撤離時,身后我軍的機槍又在等著他們。解放軍二班長站在巖石后邊高喊:“自由世界的英雄們,你們已經到地方了,繳槍不殺!”和電影結局相同,現實歷史里的暴動分子也難逃覆滅的下場。臭名昭著的分裂分子阿不都·依米提等人在1954年12月31日晚上,試圖糾集被蒙蔽的當地部分群眾襲擊墨玉縣勞改農場,以期引起騷亂,破壞人民政權。這場暴亂在當地群眾舉報和公安部署下很快就被平定。狡猾的暴亂策劃者阿不都·依米提卻趁亂逃跑了。1959年,他最終被我公安人員在地窖中抓獲。這還要感謝人民群眾的力量,他的可疑行蹤被當地幾位維吾爾族婦女發現并向政府公安報告。最終,用盡詭計的他只能像《冰山上的來客》里的“真神”國民黨特派專員阿曼巴依一樣,到人民政權的監獄里去“檢閱”他的軍隊了。
影片結尾時,在抓住所有的特務后,楊排長發令:“向天空放射三顆照明彈,讓它們照亮祖國的山河!”照明彈是政治軍事斗爭中常用的一種武器裝備。此時此刻,三顆紅色的照明彈直飛天際,這不僅是革命勝利的標志,也是對國家意識的強有力召喚,使影片的愛國主義情感得以升華。
人是一切空間的主體,需要在社會關系中確定自己的身份來確保主體地位。同時,人在社會生活中所創造的一切文化也都構成了人的主體。因此,本文將人文空間簡要分為人際交往空間和文化空間兩個下屬空間。
在多民族題材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常包含兩種人際交往關系:一種是本民族之內的關系,一種是不同民族之間的關系。以我國多元一體的民族情況來看,這兩種關系間存在著交叉。按照費孝通先生的解釋“中華民族是包括中國境內各個民族的民族實體,并不是把各單個民族加在一起的總稱。因為這些加在一起的單個民族已結合成相互依存的、統一而不能分割的整體,在這個民族實體里所有歸屬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層次的民族認同意識,即共休戚、共存亡、共榮辱、共命運的感情和道義”。簡單來說,中華民族就是由基層各民族(如漢族、塔吉克族、維吾爾族、回族等)共同構成的國家層面的民族。如果按照民族文化的高層次來區分的話,身為塔吉克族的阿米爾、尼牙孜和身為漢族的楊排長是同胞關系,同屬于中華民族大家庭。在《冰山上的來客》這部影片中的中華民族大團結從不同方面得到了體現。它既體現在由不同民族構成的解放軍隊伍中,也體現在當地的軍民關系上。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軍隊伍里的戰士們,有漢族的楊排長,有塔吉克族的戰士阿米爾,還有滿族的三班長、哈薩克族戰士、維吾爾族戰士等。這些解放軍戰士因為共同的信仰聚集在一起,他們具有相同的道義、情感、目標和使命。影片起初,新戰士阿米爾初到隊伍報到,觀眾可以借助阿米爾的視角觀察到解放軍隊伍的具體情形。進連隊大院的路上,遇到不同的解放軍戰士,阿米爾聽到最多的話就是:“歡迎你!”這些戰士臉上帶著和煦溫暖的笑容,每一句“歡迎”背后都是真摯熱切的情感。這無疑為新戰士阿米爾的融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休息時間,在阿米爾去食堂的路上,一群戰士在分享“(高寒的)薩里爾高原開出鮮花”的“新鮮”消息,戰士們之間相互開玩笑,爽朗的笑聲響徹云間。這一細節可以看出戰士們彼此相處的狀態是輕松的、愉悅的,不存在絲毫的隔閡。連初來乍到的阿米爾都瞬間被這樣友好、溫暖的氛圍感染,不由自主地跟著笑了起來,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實現了融入,成為大家庭中的一員。
為了共同的責任使命,一班長和阿米爾在大風暴天仍舊堅守崗位,抵擋住了敵人企圖搶占崗哨的沖擊。一班長不幸犧牲,阿米爾身受重傷。整個隊伍都蒙上了一層濃重的悲傷。維吾爾族的戰士彈起了自己民族的獨特樂器都塔爾來紀念自己的戰友,“當我永別了戰友的時候,好像那雪崩飛滾萬丈”“親愛的戰友,你再不能聽我彈琴、聽我歌唱”。在悲傷的音樂中,所有的戰士都潸然淚下。不論是漢族戰士、塔吉克族戰士,還是維吾爾族戰士、哈薩克族戰士等,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英雄兒女,他們彼此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們彼此關心,彼此愛護,彼此有著極為深厚的情感,在信仰的指引下守衛著祖國的領土,維護著國家的安全,保衛著百姓的幸福。
影片中,軍民關系也如魚水情。當塔吉克族老漢尼牙孜憑借生活經驗判斷風暴即將來臨的時候,立馬想到要讓兒子納烏茹孜轉告解放軍戰士:“快去告訴楊排長,今天晚上冰峰上有暴風雪,快去呀!”陰錯陽差之下,這一消息并未及時送到解放軍駐地。當尼牙孜和納烏茹孜發現這一消息并未及時送到時,果斷采取了行動。尼牙孜立即趕往駐地傳遞消息以便增援。納烏茹孜則決定要上冰山為戰士送棉衣。有豐富當地生活經驗的納烏茹孜不可能不知道在風暴中上冰山的危險。在影片中,他親口說出:“哎呀,會凍死人的!我去送大衣!”他本可以在家里等消息,不用冒著生命危險上冰山,但那一刻,他做出了選擇。這樣的選擇是艱難的也是偉大的。作為塔吉克族百姓,他將自己的命運和冰山哨崗上塔吉克族戰士阿米爾、漢族戰士一班長的命運捆綁在一起,這就是一種共命運的感情和道義。
影片最后,在巴羅脫節的叼羊比賽上,當地塔吉克族民眾和解放軍戰士們騎著馬,分布在山谷中的不同地方。為了維護來之不易的新生活,為了維護國家的領土安全,他們一起參與了對反動特務的抓捕行動。在團結合作下,他們將所有的特務圍進了軍民一體的包圍圈,最終將特務一網打盡,取得了這場斗智斗勇的最終勝利。如果在最后的決勝時刻缺了任何一方,都不能實現最終的勝利。只有百姓,則無法有武力威懾,無法對抗敵人的機槍;只有解放軍戰士,則包圍圈不能完美形成,不能順利將敵人一網打盡。影片很多時候更突出的是軍民關系而不是民族關系,但這不意味著沒有民族團結的體現。不提民族成分的情節敘事反而是更大的民族團結。
當各民族為了共同利益一起努力時,他們就都是緊密團結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同時,影片中最終的勝利再一次證明,各民族之間是相互離不開的,各民族間有著共同的民族、國家利益,有著從歷史延續而來的對中華民族的深深認同感,這種民族認同感會進一步升華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認同感。站在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層面是影片《冰山上的來客》敘事的主要人文空間。這種貫穿影片始終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空間也在時刻傳達給觀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的整體互嵌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思想。民族高層次的認同促成了民族成員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內的團結一致, 這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得以保持的內在動因, 是促進民族層面上國家認同構建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動力之源。
在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中,中國賴以凝聚和團結穩固的內生動力來源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與中華文化。這樣的文化空間是多元化的,也是包羅萬象的。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屬于塔吉克族的獨特文化傳統。在假古蘭丹姆和納烏茹孜的婚禮上,參與婚禮的賓客會圍著火盆跳舞,新郎新娘則并坐在一邊的毛毯上接受賓客的祝福。塔吉克族民眾的服飾也很有特色。在影片中的塔吉克族男子如尼牙孜、阿曼巴依、納烏茹孜、卡拉等的頭上都可以看到“吐馬克”帽。這種帽子一般是黑絨圓高統,在帽子外側繡上數道細花紋和一道道花邊,用優質黑羔皮縫制帽里,常常在佩戴時卷起帽的下檐,露出黑色的皮毛。而真假古蘭丹姆的頭上戴的則是帶耳圍而又厚實的圓頂帽,帽子頂部和四周以白布做底,上面繡滿了塔吉克族婦女喜愛的圖案,色彩艷麗而奪目,帽的后部垂有一塊厚簾,遮住后腦和兩耳。出門時,帽外加方形大頭巾,一般為白色,而如果是像剛出場時的假古蘭丹姆這樣的新嫁娘則用紅色。塔吉克族的女性大都喜愛裝飾,盛裝時帽檐上加一排小銀鏈(斯拉斯拉),戴大耳環和頸部繞數道珠鏈,胸前佩戴名為“阿勒卡”的圓形大銀飾。在真假古蘭丹姆身上,可以看到這些特別的裝飾品。這些是屬于塔吉克族的獨特傳統文化。
不能否認的是,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但這些差異并不妨礙他們的和諧統一?!昂投煌笔侵腥A各民族文化的最真實寫照。各民族傳統文化也具有相同的文化特質,如:包容、理解、大度等。這些不同的文化差異和相同的文化特質使得中華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吸收借鑒,互相促進發展,最終共同構成中華文化知識譜系的完整內涵。楊排長身為漢族,也十分尊重塔吉克族的風俗。在見到尼牙孜時,會主動上前行塔吉克族的吻手禮。同時,影片中出現兩次的叼羊比賽,觀眾可以明顯地看出漢族戰士、維吾爾族戰士和塔吉克族民眾一起參加活動的情景。他們一起騎著馬追逐羊羔,相互競賽。獨特的民族傳統活動并不是只限于本族群內的同胞參加的,而是可以多民族一起其樂融融。這些都是構成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影片通過這些情節建立了新疆社會邊疆文化與中華文化的內在關聯性,正確表現了新疆各民族與中華民族深層關系,將它們用影視化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使得觀眾對于這些問題的理解更加順理成章。這對于增強文化認同來說,是潛移默化的有效手段?!侗缴系膩砜汀吩谶@一點上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影片傳遞出的中華文化精神統一性觀念,是生成中華民族現代國家的政治統一性與實踐統一性的基礎。民族層面上的不同文化要想達到不彼此沖突、和諧相處的狀態,就必須擁有國家層面上共同的文化與觀念。因此,統一文化認同的樹立至關重要。
看向電影的幕后,這部影片還有一處特別之處。它是由八個不同民族成分的人員合作完成的。這部影片擁有漢族導演趙心水,赫哲族編劇烏·白辛,塔吉克族風俗顧問古里米爾,還有其他少數民族的演員。哈薩克族演員飾演解放軍戰士,維吾爾族的克里木扮演真古蘭丹姆,回族演員馬陋夫飾演阿曼巴依,蒙古族演員恩和森飾演尼牙孜,滿族演員白德彰飾演解放軍三班長。這樣多個不同民族的合作在中國少數民族電影史上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體現著各民族間的友誼和團結。這也正是各個民族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有力證明,也同樣證明了我黨少數民族政策的正確性。這部影片的臺前幕后都閃耀著民族團結、互助進步的光芒。這光芒有利于鞏固我國多民族一體化國家,促進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列寧早就認識到電影的宣傳和教育功能,他在1907年談到對電影的看法時說:“當群眾掌握了電影時, 并且當它掌握在真正的社會主義文化工作者手中時, 它就是教育群眾的最強有力的工具之一?!薄侗缴系膩砜汀纷鳛樵谑吣觌娪皶r期的經典電影,是建構國家認同的重要工具。影片在地理空間、政治空間和人文空間上都將國家認同自然地融入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反響。在地理空間上,影片通過借助保衛領土這一主要事件,向觀眾傳達了領土意識,起到促進領土認同和國家認同的效果。在政治空間上,《冰山上的來客》作為長春電影制片廠交給趙心水導演的政治任務,是取得了圓滿成功的。它真實反映了當時新疆的政治形勢,在宣傳層面完成了政治意識形態、國家意識形態的積極傳達,對于體現和促進國家認同在政治層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人文空間上,《冰山上的來客》展現了中華民族關系的良好示范,傳達了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間的良好關系,有利于樹立文化認同意識,在深層次認同上實現了國家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