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已經成為助力傳統制造業加速轉型升級、賦能千行百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1]。為了鼓勵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我國陸續出臺了《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等政策文件,為工業互聯網發展保駕護航。在國家政策激勵下,全國各地都在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作為制造業“觸網”較早的城市,青島市憑借良好的工業基礎和豐富的應用場景,特別是以海爾為代表的一批制造企業的超前探索,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已經建立起了相當明顯的領先優勢,提出了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目標。作為青島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極,即墨區網絡技術發達,制造業占比高,擁有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技術和產業雙重優勢,已經形成了工業互聯網的“即墨模式”。在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良好機遇下,即墨以全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區建設為目標,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助力青島市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目前關于工業互聯網的定義各國研究機構存在分歧,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但是,各個概念的本質是一致的,即工業與現代信息技術相融合,以數據驅動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對于企業而言,互聯網平臺對內能夠幫助企業進行資源整合,實現生產過程和業務過程的重組優化,對外能夠幫助企業與產業價值鏈相關企業實現外部協作,與用戶實現良好互動,打造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云平臺體系[2]。從區域發展角度看,能夠實現資源跨區域、跨領域的協調與利用[3]。目前,國內外針對工業互聯網的研究多集中于網絡技術層面的研究,從公共管理區域經濟發展角度對此問題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以即墨區為例,結合新公共管理理論及區域經濟方向的增長級理論,從政府公共管理角度分析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對即墨培育工業互聯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供優化路徑,對于其他地區工業互聯網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工業互聯網是推動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勁推手。工業互聯網對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帶動作用已初步顯現。根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年)》顯示,2020年工業互聯網帶動一二三產業的增加值規模分別為560億元、18170億元、16970億元。同時,工業互聯網也促進就業升級。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帶動就業603.86萬人,新增就業38.79萬人;滲透產業帶動就業2126.60萬人,新增就業181.37萬人[4]。即墨區是全國首個“互聯網+”中小企業示范區,擁有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同時,制造業發達,2018年即墨區私營企業制造業有17436戶,規模以上的制造業510戶,占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高達98.46%。在技術和市場空間雙重優勢下,工業互聯網產業將會成為即墨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通過發展工業互聯網帶動各行業發展,促進經濟規模擴大。
當前我國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以及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對產業轉型提出新要求。而新技術對舊技術的更替往往存在轉換成本和路徑依賴的問題,從而導致了傳統產業轉型緩慢艱難。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使這個進程被大幅度地加快,從非常規的角度倒逼制產業轉型升級。此次疫情,凸顯了工業互聯網對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工業互聯網以數據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資源共享及優化配置,能有效解決疫情期間用工難、成本高等問題,對破解中小企業發展困境具有重要意義。即墨區紡織服裝、市場商貿、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比較發達,一直是民營經濟的主體、產業基礎的支撐。受中美貿易戰和疫情的影響,大部分企業訂單減少、成本增加,競爭優勢減弱,需要利用工業互聯網,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升級。
近年來,青島市以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為主線,聚力構筑工業互聯網新優勢。2020年初,首批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體驗中心落戶青島,成為青島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良好平臺。目前,海爾卡奧斯已經位列全球三大工業互聯網平臺,擁有了390多萬家生態資源和3.4億用戶,為青島工業互聯網競爭增添優勢。在此基礎上,青島市提出了“發力工業互聯網建設,著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目標,并且研究出臺了《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20-2022年)》等有關文件。作為區域發展排頭兵、青島未來發展的重要一極,即墨區要立足于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即墨模式”優勢基礎,按照青島的目標任務,發力全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區建設,為青島市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貢獻力量。
從2016年發展工業互聯網以來,即墨區超前謀劃,搶先布局,頂格推進,形成了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即墨模式”。伴隨著工業互聯網“即墨模式”的發展,即墨在工業互聯網領域逐漸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例如,2018年,即墨“互聯網+工業”模式入選新華社兩會特刊《大國制造》,覆蓋全國兩會代表。同年,即墨區被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授予全國首個“互聯網+中小企業”示范區。工業互聯網的“即墨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2.1.1 立足實踐,創新主導產業模式
即墨以創新平臺和基地為引領,形成了紡織服裝、汽車及零部件兩大特色產業集群、九類智能改造的“2+9”實踐成果模式。在紡織服裝行業方面,即發、酷特智能和恒尼智造等公司培育出了織染縫一體柔性化制造、數字驅動的C2M大規模定制、雙創驅動協同設計3種模式。在汽車及零部件行業領域,依托一汽解放、森麒麟輪胎有限公司和海聯金匯公司,即墨區培育出了精益制造的智慧工廠、乘用車總成零部件全流程協同制造、汽配行業智能制造等4種模式。
2.1.2 平臺支撐,打造國家級創新載體
即墨區圍繞傳統制造業為主線進行數字化改革,打造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體系。即墨區投資1.33億元,在即墨省級經濟開發區建成3.5萬平方米互聯網工業示范平臺。依托平臺,引進150多家國內外頂尖團隊組成服務商聯盟,指導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2019年8月,即墨建成全國首家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平臺,匯聚全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態勢和最新改造技術、產品、應用場景及解決方案,支撐產業各類創新應用的開發與運行。2020年7月,青島藍谷與海爾卡奧斯共建海洋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藍谷海洋產業,助力藍谷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另外,考慮到中小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力量薄弱,即墨區特別注重推動中小企業的加入服務平臺,推動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幫助中小企業加快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2.1.3 政府統籌,優化工業互聯網發展環境
即墨工業互聯網的順利發展離不開政府的頂格推進。2016年,即墨在全國率先成立區級工業互聯網發展辦公室。2020年,即墨又成立區委書記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作為全區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專門賦能機構。相繼頒布了《即墨工業互聯網發展規劃》和《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意見》等政策文件。同時,密切聯系企業,解決問題。針對一些企業不愿主動改造的意識問題,政府組織宣講、現場觀摩,增強企業改造的信心和決心;針對企業資金緊張,政府設立專項扶持資金;針對改造中的技術難題,政府組織服務商聯盟,舉辦沙龍活動、“頭腦風暴”給企業把脈問診。
2.1.4 整合資源,構建一站式全要素支撐體系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需要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支撐。在資金方面,即墨每年設立1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與企業改造。同時,充分撬動社會資本的杠桿作用,與中航信托合作成立10億元工業互聯網產業引導基金[5]。在人才方面,即墨區實施人才集聚計劃,設立2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持續引進國際國內高端專家資源。近幾年,即墨推出“即選計劃”,啟動“青年干部人才選育計劃”活動,赴全國高校引進高端人才,增加即墨人才儲備。在技術方面,專門成立了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服務商聯盟,組建數字化轉型專家咨詢委員會,與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山東大學等科研單位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全方位技術服務。
即墨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要建設成為全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示范區,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2.2.1 參加工業互聯網的企業數量需要繼續提升
2019年即墨民營經濟中制造業有35447個,參加工業互聯網改造的有1200家,占比3.39%,遠低于10%,尚未形成工業互聯網企業業態。另外,2018年即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18個,其中制造業510個,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虧損企業107個,占比高達五分之一。企業虧損原因主要是生產成本高、疫情期間用工難、訂單減少等,可以通過工業互聯網改造,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推進資源優化,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進行柔性生產滿足訂單需求,扭轉虧損局面。企業參與工業互聯網改造數量少,這背后與企業對工業互聯網認識不足有關。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對工業互聯網仍然持懷疑和觀望態度,它們對自身數據安全的不信任,不敢將數據資源公開,拒絕將企業經營管理信息云化。同時,目前即墨區形成的工業互聯網發展“2+9”實踐成果模式,僅局限于紡織服裝、汽車等行業,這些模式有時難以適應于其他行業的轉型升級。
2.2.2 工業互聯網核心技術和軟硬件自主研發能力不強
目前,我國大數據資源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比較發達的城市,這些城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密集,人才資源和科技力量雄厚,工業互聯網發展較快。與這些城市相比,目前即墨參與工業互聯網改造的企業研發投入不足,自主研發實力較弱,改造中使用的核心技術和軟硬件大多數是國外購入,對外依賴程度高。在地方保護主義日益加劇的情形下,一旦發達國家限制工業互聯網軟硬件貿易和技術轉讓,將會帶來巨大的經營風險。因此,加強自主研發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是即墨工業互聯網發展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題。
2.2.3 與青島的工業互聯網建設聯系不密切
青島市要實現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目標,離不開各個區市的共同努力。目前,即墨參與工業互聯網建設的企業,僅是青島工業互聯網建設的一部分行業,對于青島市工業互聯網重點建設的其他領域,即墨參與度不高。例如,即墨的工業互聯網主要集中于紡織服裝和汽車兩大產業,而青島的工業互聯網建設集中于家電、電子、機械、汽車、服裝、鞋帽、家居、建材等多個領域。為了助力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即墨應該緊跟青島市工業互聯網建設的步伐,融入到青島工業互聯網建設領域中。
當前即墨形成了工業互聯網的“即墨模式”,在此基礎上,即墨要創建全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區,助推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還要在以下四個方面繼續努力。
5G有高速率大帶寬、低時延高、大連接廣覆蓋的技術優勢,可有效滿足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是驅動工業互聯網蓬勃發展的關鍵技術。即墨可以從三個方面重點促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6]。一是促進“5G+工業互聯網”技術產業發展。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強即墨高等院校、研究院等與電信企業、工業企業的研發合作,加快融合產品研發并且形成產業化發展。二是加強“5G+工業互聯網”的創新應用。在紡織服裝、汽車制造等重點行業,選擇一批內網建設改造標桿,提煉典型工業應用場景,形成可推廣的模式。三是加強“5G+工業互聯網”的資源供給。從全球范圍內遴選優質服務提供商,依托相關產業組織搭建平臺,促進改造雙方開展務實合作。
建設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區,能有效發揮工業互聯網產業集聚優勢。目前,北京、上海、重慶、青島等多地密集建設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區。即墨也要積極建設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區,一方面,結合紡織服裝、汽車、現代商貿等主導產業,推進先進制造業上云上平臺,培育產業集群,形成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另一方面,發揮好產業園區的聚集效應,借助規模優勢促進工業企業與研發機構、金融機構開展深入合作,實現產業鏈、科技鏈、金融鏈的互聯互通。
2019年11 月,工信部發布了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山東的海爾卡奧斯和浪潮云上榜。目前,海爾卡奧斯和浪潮云兩大平臺結合山東各地有代表性的傳統優勢產業,進行工業互聯網改造,做典型樣板。例如,海爾卡奧斯通過物聯網賦能金鄉大蒜、平度小麥、舊店蘋果、安丘大蔥大姜。浪潮云以滕州為基地打造“機床云”,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即墨在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中,要憑借山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優勢,主動與海爾卡奧斯和浪潮云合作。一是與海爾、浪潮合作建立工業互聯網實訓基地,打造“智能﹢學院”模式,建設虛實結合的學習平臺,共同開展工業互聯網相關領域的市場交流活動,推動產業生態培育。二是借助海爾和浪潮的互聯網工廠,為即墨工業和農業深度賦能。結合即墨的主導產業,對現代商貿、物流等傳統產業進行工業互聯網改造,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對白廟芋頭、金口芹菜、湍灣紫蒜等特色農產品賦能,以工業思維重塑農業生產。三是借助海爾、浪潮的人才、技術優勢,共同合作創新,突破工業互聯網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
作為青島未來發展的重要一極,即墨必須要主動融入青島的工業互聯網建設。一是在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領域要與青島相契合。《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20-2022年)》中提到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海洋裝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智能家電、軌道交通、智能裝備、傳統制造業等“7+N”重點領域,進行工業互聯網內網改造。即墨要結合自身的產業優勢,在上述產業領域積極進行互聯網改造,形成像酷特智能的數字驅動的C2M大規模定制模式一樣的實踐成果,為在這些重點領域進行互聯網改造提供經驗借鑒。二是關注“信息孤島”的連通,主動與青島進行資源數據的集成共享與創新應用。當前青島市內各地方不同類型的企業基礎數字化能力參差不齊,不同行業之間也沒有統一標準,存在“信息孤島”現象。即墨應加強與青島的工業互聯網資源數據集成、共享和創新。三是加強技術研發,提供技術支持。國內相關前沿研發力量當前尚未集聚于青島,即墨要加強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的引進,同時,整合轄區內山東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資源,注重本土關鍵技術研發,為青島市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