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長江公路大橋全長2051.5m,結構為(56+100+56)m連續箱梁+6×30m預應力混凝土T梁+(56+100+56)m連續箱梁+(80+290+808+3×75)m雙塔雙索面鋼箱混合梁斜拉橋。14#塔承臺設計為矩型,承臺橫橋向總寬29m,縱橋向寬16.5m,承臺頂面高程+7m,承臺底面高程+2m,承臺厚度5m。承臺下行列式布置16根直徑2.5m的鉆孔灌注樁。14#雙壁鋼圍堰平面結構圖見圖1。

圖1 14#雙壁鋼圍堰平面結構圖(單位:mm)
14#墩鋼圍堰施工總體施工方案為:整個圍堰分為28個單元件在工廠加工制造,根據履帶吊的起重量最終將圍堰分為16個塊段在橋位現場焊接。圍堰焊接完成后,利用安裝在護簡上的下放系統下放圍堰至設計標高,然后澆筑封底混凝土,圍堰施工完成[1][2]。施工流程圖見圖2。

圖2 14#鋼圍堰施工流程圖
按照武穴長江大橋14#墩鋼套箱圍堰施工設計文件,14#圍堰為矩型圍堰,其尺寸為32.43m*19.93m*14.90m。圍堰在工廠進行加工制造,加工流程見圖3。

圖3 14#鋼圍堰加工流程圖
根據圍堰的結構形式,將圍堰分為28個單元件,單元件由內、外壁板、隔艙板、水平桁架及豎肋等部件組焊接而成。單元件制作順序:胎架平臺制作→按圍堰線型焊接支撐→鋪設內壁板→劃線(堅向型材及隔艙板的位置、水平環形板的位置)→安裝內壁板豎肋→安裝水平環板→安裝內隔艙板→安裝環形板的水平桁架→安裝外壁水平環板→安裝外壁板豎肋→鋪設外壁板焊接內部構件[3]。14#雙壁鋼圍堰加工見圖4。

圖4 14#雙壁鋼圍堰加工
28個單元件制作完成后,為減少在橋位現場的焊接工作難度及根據橋位現場設備的起吊能力,將每2-3個單元件在船廠組拼成一個塊段,最終圍堰分為16個塊段運到橋位現場。
圍堰拼裝前,首先拆除14#鉆孔平臺圍堰區域的分配梁及貝雷組,在護簡頂安裝圍堰吊放系統,利用2臺履帶吊按分段現場對稱組拼雙壁鋼圍堰,最后圍堰在橋位的南北向中間合攏。拼裝完成后對焊縫進行檢查,并進行水密性試驗[4][5]。
原有施工平臺影響圍堰的拼裝及后面施工,在拼裝圍堰前先在鉆孔平臺上標出雙壁鋼圍堰的安裝位置。拆除圍堰區域的分配梁、貝雷片和枕頭梁,拔除圍堰區域的鋼管樁。
平臺拆除后進行吊掛系統的安裝,整個圍堰設置三組吊掛系統,安裝過程中,確保每一組吊掛系統的主梁處于水平狀態。確保主梁開孔與下錨座開孔在同一豎直面上,以便鋼絞線穿接。
根據履帶吊的起吊能力,整個圍堰組拼分為16個塊段,單個塊段最大重量控制50t左右。所有塊段均用船舶從工廠運至橋位處,每個塊段設置4個吊耳,利用130t履帶吊將圍堰塊段吊起,并緩慢落到護筒上支撐牛腿上。在平臺上設置2臺130t的履帶吊對稱組拼鋼圍堰。在圍堰組拼前先在已施工的護筒上焊接牛腿(圍堰所有的臨邊護筒上均設置牛腿,共14個牛腿),牛腿頂面標高與設計的鋼圍堰刃腳底標高齊平。然后測量放線,在牛腿上標出圍堰的平面位置,并設置定位型鋼。拼裝時,使圍堰刃腳踏板的內邊線直接靠在內側的定位型鋼上。在圍堰位置定好之后,圍堰外側安裝限位型鋼并在護筒上設置上下兩層型鋼固定圍堰。
將已定位好的塊段與相鄰塊段利用馬板臨時焊接,然后焊接內外壁板及水平環板。完成后,再將新吊裝的圍堰塊段下端固定,繼續拼接下一塊圍堰。圍堰最終在兩個長邊的中間合攏。合攏塊段的尺寸大小根據現場的實際尺寸進行加工制造和調整。圍堰組拼完成后,安裝圍堰內支撐,內支撐分上下兩層,從下到上按設計位置依次安裝。圍堰拼裝見圖5。

圖5 圍堰拼裝
圍堰塊段拼裝時,前定位型鋼位置應準確,圍堰塊段到位后,應及時安裝后定位型鋼及上下兩層固定型鋼,防止圍堰塊段前后移動和傾覆。
經檢查,焊縫及水密試驗均符合要求后,穿接鋼絞線,開始下放圍堰。刃腳進入水面以前,利用兩臺天泵澆筑刃腳混凝土,然后繼續澆筑艙壁混凝土、吸泥直至圍堰下沉到位,最后澆筑封底混凝土。
圍堰下放前應檢查雙壁艙漏水情況,發現有漏水情況及時封堵,圍堰下放前,確保雙壁艙不漏水。檢查所有雙壁艙水泵數量與功能是否正常。圍堰下水見圖6。

圖6 圍堰下水
打開圍堰雙壁上的連通孔,圍堰雙壁上設置有4個連通孔,其目的是保證圍堰封底施工過程中圍堰內外江水連通,使圍堰內外水位保持平衡,在圍堰下放前需要將連通孔打開。
圍堰整個下放過程采用糾偏式吸泥方法,輔以灌水和壁艙澆筑混凝土等壓重措施。在圍堰下沉中,必須做好記錄工作,將圍堰下沉的有關資料隨時記錄在工程日志和記錄表格中,記錄下圍堰高度、刃腳高程、頂面高程、本次灌水高度、累計灌水高度、圍堰外水位、圍堰內外水頭差等關鍵技術數據。
為了使鋼圍堰在下放過程中保持垂直度,整個下放過程必須使每臺千斤頂帶荷載50t至100t。圍堰在著床之前,呈懸浮狀態,此階段的圍堰下沉較容易,只要向井壁內灌水,克服水的浮力,圍堰即可平衡下沉。在向井壁內灌水時,應遵循對稱加載的原則,對稱的隔艙,同時灌水,且流量一致,以防圍堰傾斜。雙壁艙加水下沉,布置6臺20m揚程潛水泵,在加水過程中觀察油頂壓力變化,當油頂達到100t荷載時,開始松頂下沉;當油項壓力接近50t荷載時,停止下放,繼續加水。鋼絞線每次下放高度控制在20cm左右。為增強圍堰刃腳的剛度以便于圍堰能更好地切入河床內,在圍堰底口刃腳距離河床面約0.5m左右時,暫停下放,進行圍堰刃腳混凝土澆筑。直接利用天泵在平臺,上分次對稱澆筑1.7m高刃腳混凝土。
圍堰刃腳混凝土澆筑完成,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繼續下沉至圍堰著床。當圍堰進入河床一定的深度后,刃腳受力不均,圍堰會產生一定的高差,此時的圍堰工況,采用糾偏式吸泥下沉。下沉時,首先是采用灌水配重,每次灌水高度根據千斤頂的受力大小確定(每臺千斤頂受力不超過100t)。當圍堰雙壁艙內水已灌滿,圍堰底高程還未下到設計底標高-1m時,此時向雙壁艙內灌注混凝士進行壓重,灌注的原則與灌水一樣。在整個下沉的過程中,通過糾偏式吸泥的方式輔助圍堰進行下沉。吸泥時,先吸圍堰中間,再兩邊,始終保持圍堰內部是一個“鍋底”。圍堰刃腳邊2m范圍內禁止用吸泥機吸泥,以防圍堰刃腳出現涌砂現象。
當圍堰刃腳底接近設計標高時,放緩鋼絞線下放高度,每次下放高度控制在10cm左右。最終使圍堰底標高控制在-1(+0,-0.1m)范圍之內。在圍堰下沉中,必須做好記錄工作,將圍堰下沉的有關資料隨時記錄在工程日志和記錄表格中,記錄下圍堰高度、刃腳高程、頂面高程、本次灌水高度、累計灌水高度、圍堰外水位、圍堰內外水頭差等技術數據。
圍堰封底混凝士高度為3m,為水下C30混凝土,分兩次澆筑,先澆筑2.7m,后澆30cm的調平層,總方量約為1400m3。
圍堰下放到位后,對圍堰內部進行清淤、封堵。清淤、封堵完成后,在施工現場利用貝雷片搭設封底平臺。封底前準備工作完成后,進行封底混凝土的澆筑,封底砼初灌采用翻板拔球法,在施工前應根據各集料斗的具體情況做好翻板,初灌時導管距底板項15cm左右,拔球后連續灌注,直至混凝土達到設計標高。灌注時應注意測量砼面,避免任何一根導管長時間得不到混凝土供應,任一點混凝土灌注間隔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砼灌注過程中應使砼面整體均勻上升。在灌注的過程中,會時刻測量灌注點影響直徑范圍內的混凝土高度,對于局部灌注不到的位置會及時進行補灌。
承臺頂標高+7.0m,圍堰頂標高+13.9m,圍堰底標高-1.0m。在承臺頂標高以下的圍堰壁艙內填充混凝土,混凝土填充高度共8m(-1.0m~+7.0m)。承臺項面以上的鋼圍堰全部切割與拆除。剩下的6.9m高圍堰分為水上部分拆除和水下部分拆除。
①圍堰拆除前,須確定圍堰內各分項工程實體結構已完工,并經相關部門、單位檢查驗收,確定在后續施工工序中無圍堰內無水相關施工活動,且圍堰拆除不影響后續其他施工工序。②實體結構驗收后,在圍堰拆除前,須對圍堰內的施工邊角料等雜物進行清理。
①水上部分拆除流程:在靠近水面處開孔→清除圍堰內壁砂→圍堰分塊拆除。在圍堰每個隔艙靠近水面約10cm處外壁板上開孔。孔口尺寸為50cm×50cm,間距為1m,采用高壓空氣或高壓射水沖擊圍堰,使其排除。根據起重設備性能和起吊能力,圍堰分塊切割。根據圍堰結構確定分塊重量和切割位置。水平切割位置原則上以每個節段接縫或環形板處為準。每塊圍堰設置4個吊點,吊點設置在圍堰內外壁板開孔。②水下部分拆除流程:圍堰內注水→在靠近圍堰艙壁混凝土處開孔→清除圍堰內壁砂→圍堰內支撐拆除→圍堰分塊拆除。在圍堰內內注水,使其與拆除時圍堰外水位一致。先拆除承臺頂面的內支撐鋼管,內支撐拆除完畢后再分塊拆除圍堰主體結構。在每個隔艙靠近艙壁混凝土約10cm處外側壁板上開孔。孔口尺寸為50cm×50cm,間距為1m,采用高壓空氣或高壓射水沖擊圍堰,使其排除。根據起重設備性能和起吊能力,圍堰分塊切割。根據圍堰結構確定分塊重量和切割位置。水平切割位置原則上以每個節段接縫或環形板處為準。圍堰分塊重量以不超過10t為準。潛水員下水,在圍堰外側壁版切割分塊標志線。每塊圍堰設置4個吊點,吊點設置在圍堰內外壁板開孔。
圍堰燒割成上下兩半節時,上節圍堰受到水流沖擊向下游移動,而且在圍堰斷開的一瞬間突然移動,為了使潛水員安全施工,可以在燒割線上下各焊一個連接件,其間以倒插螺桿連接,并能夠承受水平力。圍堰起吊時,將螺桿拔出,同時用方木或其他防傾覆結構將圍堰支撐于墩身,以防圍堰傾倒。切割順序原按照從下游向上游切割,可有效防止在水流沖擊下圍堰錯位對潛水員造成安全隱患。
武穴長江公路大橋橋14#墩與14#墩圍堰施工具有施工難度大、工序繁多、質量控制要求高的特點,14#墩雙壁鋼圍堰加工制造、現場拼裝、下放、吸泥下沉、封底、切割拆除等施工關鍵技術與質量控制要點具有安全可靠的特點,保證了工程質量與施工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