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戰略產業,也是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期間,中國民航在安全、正常、服務和發展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主要指標均符合預期,特別是在行業規模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積極推進了以樞紐機場為核心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一方面,我們統籌謀劃促進“硬連接”。在大中型樞紐機場中積極引入干線鐵路、高(快)速路以及城市軌道交通。2016年以來,樞紐機場新接入軌道交通線路17條,北京大興、青島膠州、成都天府等9個機場初次接入軌道交通。截至目前,我國已有30個樞紐機場開通了41條軌道交通線路,樞紐機場軌道交通接入率達到71,4%,極大地便利了旅客出行。
另一方面,我們開拓創新提升“軟聯通”。以服務需求為導向,建立公共信息共享平臺,推進空鐵聯運,在部分機場航站樓已實現“一站購票、一證通關、無縫銜接”。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已經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立體換乘,成為全球集成度最高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其出行便捷程度居世界前列。
“十四五”期間,中國民航將繼續在《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框架下,按照民航強國建設“一加快、兩實現”戰略進程安排,加強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民航業比較優勢,堅持安全發展底線和智慧民航建設主線,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智慧化、綠色化為發展導向,加快構建更為安全、更高質量、更具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現代民航體系,為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供堅強民航支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民航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但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奮發有為,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通過“穩主體、穩市場、穩預期”,穩住了民航安全整體形勢、守住了民航疫情防控防線、扭轉了民航生產大幅下滑態勢。面向未來,我們將主動作為,始終堅持“大交通”站位,推進互聯互通,充分發揮民航的戰略性、先導性作用,更好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更好滿足民美好出行需要,助力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