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瑤,李芋均,崔麗君
(1.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四川南充 637000;2.川北醫學院護理學院,四川南充 637000)
語言發育遲緩(langue retardation)是指各種因素導致發育中的兒童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未達到與其相應年齡應有的標準[1]。在范赟[2]對藥山社區0-3 歲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發病現狀研究結果中顯示語言發育遲緩總的發病率為5.58%,另有曹麗[3]在兒童早期語言發育特點分析中提到18-36 月齡兒童語言遲緩發生率為10.92%,由此可見促使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康復刻不容緩,因其不僅會使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認知能力和交際能力受損,而且對神經心理發育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3]。因此,應盡早識別并給予康復治療方法,對提高兒童生活質量,減輕醫療及家庭負擔具有重大意義。
對于這類疾病,家屬容易持有“貴人語遲”的傳統觀念而延遲就醫錯過最佳治療時期,因此早期篩查格外重要。
1.1 早期篩查 參照2-3 歲兒童發育遲緩篩查標準:患兒24 個月詞匯量少于30 個,2 歲半男童結構表達量少于3個,女童結構表達量少于5個[4]。
1.2 標準評定 國內專門為語言發育遲緩制定的篩查評估量表非常少,目前主要包括S-S 語言評價法和Gesell發育量表(格賽爾嬰幼兒發展量表)。
1.2.1 S-S 語言發育遲緩評價法 此方法用于一歲以上兒童的語言能力評估,從交流、理解、表達及基本操作能力四方面進行評價。交流能力即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與他人正常交流;理解能力即是否能夠單獨處理語言規則;表達能力即說的如何;基本操作能力即是否能夠辨別視聽覺,其中任何一方面落后都可以評定為兒童語言發育遲緩[5]
1.2.2 Gesell 發育量表 該量表由耶魯大學制定,從動作能、應物能、應人能、言語能四方面進行評估。正常:85 分以上,輕度:55~75 分,中度:40~54 分,重度:25~39分[6]。
有研究表明S-S 語言發育遲緩評價法的評估內容相對繁瑣,可行性較差,相對而言Gesell發育量表在兒童語言發育篩查的應用中更有意義,應用范圍更為廣泛[7]。
2.1 經顱磁刺激 經顱磁刺激是一種新興神經電生理技術,通過磁場在人體組織中產生一定強度的電流,促進大腦細胞生長發育進而修復受損腦細胞,加快腦部血液循環,調節神經遞質,增強腦部功能,最終達到治療的目的[8],治療時多搭配其他技術以取得更好的療效。胡潔[9]研究顯示在早期感覺統合訓練的基礎上配合經顱磁刺激治療的患兒各項Ⅴer-BAS、Gessell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冉雯雯[10]等對36 名語言發育遲緩患兒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經顱磁刺激加用作業訓練治療的患兒發育商評分及口部運動功能評分相對于語言治療的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除此之外,鮑克秀[11]等對50 名患兒進行語言訓練配合經顱磁刺激治療,結果顯示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語言發育商得到顯著改善。
單一療法難以讓患兒集中注意力,通過聯合訓練治療不僅可以提高患兒的參與性,促進腦組織的恢復,而且簡便易行、容易操作,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2.2 針灸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是氣血聚集的重要部位,以針刺頭部穴位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大腦血流量[12],而人體經絡相連,則針刺穴位可影響相應器官達到疏通經絡的作用從而改善語言功能。凡偉[13]等對123 名患兒進行6 個月焦式頭針配合智九針聯合語言訓練治療,結果表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語言能力DQ 值較對照組均具有統計學意義,武娟莉[14]等研究顯示采用通督開竅針刺法配合語言訓練治療的患兒家屬滿意度、Gesell 發育量表各能區語言DQ 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除此之外,古華[15]等對112 例語言發育遲緩腦癱患兒采用針灸配合聽覺統合訓練治療,結果顯示該聯合治療可以提高患兒發育商、運動能力,從而改善語言發育遲緩狀況,另有曹向東[16]等研究顯示在針灸的基礎上進行推拿在臨床上也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因為在進行推拿時選用捏脊、循經摩按、按揉穴位等手法能起到調整臟腑功能,促進語言發育的作用[17]。
針灸和推拿價格相對更為經濟,周期更短,更能讓家屬接受,同時將傳統與現代醫學相結合,對于語言發育遲緩的治療有更好的促進作用。
2.3 神經生長因子注射 神經生長因子是從小鼠頜下腺提煉出來的,與人類神經生長因子具有90%相似性[18],神經生長因子具有營養神經元和促突起生長雙重生物學功能,對中樞和周圍神經元的發育、分化、生長和再生均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其不僅可以促進生長因子的發育和成熟,也能使受損神經生長因子得到再生[19]。黃志烽[20]等對30 名患兒采取了鼠神經生長因子聯合常規康復訓練,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粗大運動功能評定表評分、語言發育遲緩檢查法評定表評分相對于對照組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張瑋[21]等對76 名腦性癱瘓患兒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S-S 法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另有黃種欽[22]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康復訓練的基礎上加用鼠神經生長因子穴位注射可以改善患兒語言功能以及提高臨床有效率。
神經生長因子聯合治療簡便易行,療效顯著,對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恢復具有一定的效果,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2.4 游戲療法 游戲療法是目前國內外興起的一種新型心理咨詢方式,以游戲為主要手段,將教育與娛樂相結合,通過游戲充分釋放兒童愛玩兒的天性,目前越來越得到心理學家和家屬以及社會的認可[23]。張平英[24]等在對40 名患兒進行了沙盤游戲治療時巧妙地結合了康復訓練,結果顯示3 個月后治療組患兒的語言理解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表明沙盤游戲結合康復訓練能夠取得一定的療效。溫雯[25]等探討了游戲療法在兒童語言障礙康復中的應用,結果表明該療法改善了患兒諸多方面的問題,比如情緒和行為的問題,鄭欽[26]等研究表明個別訓練聯合游戲治療方法更優。
游戲療法不僅治療師容易實施,而且家長也容易掌握,將訓練以游戲方式進行,患兒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能被容易接受,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2.5 音樂療法 音樂不單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治療和康復的手段,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形式達到相互交流,表達情緒等目的。張秋[27]等對16名患兒采取了音樂治療結合語言訓練治療方法,其中音樂治療分為接受式、參與式和融合式訓練,結果顯示治療組患兒在模仿、詞匯理解及表達、臨床療效方面相對于對照組均具有統計學意義。高珊[28]在促進發育遲緩兒童溝通交往能力訓練研究中表明音樂治療不僅可以進一步刺激右腦負責語言和交流的部分,促進兒童主動交流進而提升語言能力,還可以促進兒童認知發展及身體成長。
將音樂療法聯合語言訓練這種柔和的治療方式應用于兒童語言交流障礙及語言發育遲緩治療領域中,更能讓兒童接收,讓其變得更加自信,同時對患兒語言表達、語言理解、行為能力的提升均具有較好的效果。
2.6 環境療法 兒童時期所處的環境主要是家庭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前者包括經濟基礎,生活設施等方面,后者主要涉及家庭氛圍,比如與孩子溝通、共處時間的多少,兩者對兒童語言的發育至關重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產品的使用已經不受年齡所限制,甚至電子產品在更多的時候代替父母陪伴孩子,多數研究表明電子產品的暴露對兒童語言發育具有不利的影響,因為在使用電子產品的過程中,不能實現面對面的交流,同時電子產品的使用會減少兒童與父母的共處時間,兩者之間的交流會大大減少,從而影響兒童的語言發育[29]。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更有利于兒童語言發育,同時也增加兒童與父母間的感情。李秋蘭[30]等對40 名患兒進行3 個月類似于游戲的互動式閱讀家庭訓練治療,從閱讀、描述、講解、開放式提問等幾方面來誘發兒童的思考及積極閱讀的習慣,全面推動兒童的語言、人格、審美以及思維發展。結果表明治療組患兒療效、精細運動、大運動、社交行為、適應能力和語言等幾方面的評分相對于對照組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父母與孩子的經常性互動不但對患兒語言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影響,而且活躍了家庭氛圍,能更好地讓孩子和父母進行充分的交流,因此經濟有效的方式更受臨床青睞。
綜上所述,多種康復訓練方法被應用于兒童語言發育遲緩領域,越來越受到研究者和護理工作者的關注,但該領域仍存在以下問題:傳統針灸機制尚不明確;康復手段相對于國外仍有較大差距。因此面對兒童這個特殊個體,需要我們拓展研究領域,找到更適合國內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干預措施,以改善兒童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