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歡歡
(遼寧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沈陽市 110166)
近年來隨著公路里程的不斷增加,我國公路總里程已居世界第一,公路路網結構也日益完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逐漸提高。公路在給人民群眾出行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在車輛行駛過程中,保證司機有足夠的視距,可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這就要求道路設計者在設計時,應對車輛的視距進行驗算,保證司機的行車視距,以便司機對前方路況有足夠的距離進行判斷,并采取相應的制動措施,保證車輛行駛安全。我國交通運輸部于2015年頒布《公路項目安全性評價規范》(以下簡稱“《評價規范》”),其核心為評價公路及其設施和交通環境等對交通安全的影響,目的是通過評價提供有利于交通安全的條件,從而減少交通事故,規范中明確要求“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應對停車視距進行評價;二級公路、三級公路應對停車視距、會車視距和超車視距進行評價”[1],可見視距驗算已經成為公路安全評價及設計的重要因素。機動車輛在曲線上行駛時,曲線內側行車視線可能被建筑物、樹木、路塹邊坡等障礙物所阻擋而使行車視距受到影響[2],因此設計者在道路設計時,需對道路平曲線的視距進行驗算,當視距不滿足要求時,應對視距所需橫凈距內的障礙物予以清理,滿足車輛視距要求,保證行車安全。
某省道改建工程位于丘陵地區,其設計速度為60km/h,公路等級為二級公路,路基寬度13.5m,路面寬度12m,路基標準橫斷面為0.75m土路肩+2.5m硬路肩+3.5×2m行車道+2.5m硬路肩+0.75m土路肩。該道路工程平面線形指標較好,其最小平曲線半徑為320m,緩和曲線長65m,平曲線長度為496.160m,轉角值77°11′55.7″。按《評價規范》要求,對本工程進行停車視距、會車視距及超車視距進行驗算并評價,以會車視距為例,為保證兩輛對向行駛的汽車能在同一車道上及時剎車,按規范要求本工程會車視距不應小于150m,即車輛的行車視距也不應小于150m,按上述要求對此平曲線內側行車視距進行驗算,計算視距區段內側橫凈距值,求得最大橫凈距,檢驗橫凈距范圍內是否存在障礙物,繪制視距包絡圖,為設計者提供設計依據。
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17)第146頁條文說明“視點位置應取車道寬度的1/2處(即車道中心線)”及“目標(或障礙物)的位置應取路面兩側對應的車行道邊緣線”[3]要求,本工程行車道寬度為3.5m,故視點位置距道路中心線距離為1.75m,目標位置距道路中心線距離取3.5m,視點距離目標位置為1.75m。視點及目標位置確定后,依次計算車輛在直線、緩和曲線及圓曲線上的行駛軌跡,對行駛軌跡進行累加求得行車視距,當行車視距與會車視距一致時,計算出與之對應的橫凈距,具體計算過程如下:

圖1 直線段計算示意圖
車輛在直線段時,假定道路中心線起點坐標為(X0,Y0),直線段長度為L,則在直線上有任意一點P,P距直線起點距離為S1,則P點坐標為:
Xp1=X0+S1;Yp1=Y0
視點位置與道路中心線距離為1.75m,故與P點對應視點位置的坐標為:
Xp2=X0+S1;Yp2=Y0+1.75
目標位置與道路中心線距離為3.5m,故與P點對應車道邊緣線的坐標為:
Xp3=X0+S1;Yp3=Y0+3.5

圖2 緩和曲線段計算示意圖
假定緩和曲線上任意點Pa到ZH點長度為S2,LS為緩和曲線長度,β為緩和曲線上任意點Pa的切線與水平線夾角,R為圓曲線半徑,則P1點坐標:
視點位置與道路中心線距離為1.75m,故與Pa點對應視點位置的坐標為:
目標位置與道路中心線距離為3.5m,故與Pa點對應車行道邊緣線的坐標為:

圖3 圓曲線段計算示意圖(一)

圖4 圓曲線段計算示意圖(二)
假設圓曲線上任意點Pb到HY長度為S3,α為S3長度范圍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γ為HY點切線與水平線的夾角,則Pb點坐標:
視點位置與道路中心線距離為1.75m,故與Pb點對應視點位置的坐標為:

目標位置與道路中心線距離為3.5m,故與Pb對應車行道邊緣線的坐標為:
通過上述公式計算,可以求得道路中心線上直線段、緩和曲線及圓曲線段任意一點坐標,進而求得與之對應的視點位置及目標位置坐標,為行車視距及橫凈距提供計算依據。

經計算,此段平曲線最大橫凈距Ymax為11.409m,變化趨勢為平曲線中間橫凈距值最大,然后向平曲線兩側逐漸減小,最終到直線段時橫凈距值為0,變化趨勢如橫凈距變化圖(圖6)所示。本工程半幅路基斷面形式為3.5m行車道+2.5m硬路肩+0.75m土路肩,其寬度之和為6.75m,最大橫凈距值扣除半幅路基后剩余4.659m。根據現場調查,此平曲線內側存在2處障礙物距離路基邊緣較近,但其距離均大于4.659m,故此平曲線段會車視距滿足規范要求。若本工程路側障礙物較多或路基斷面形式為挖方時,則需按視距包絡圖逐一核實,之后對障礙物位于橫凈距內的進行清理,對路塹邊坡進行超挖處理,以確保行車視距滿足規范要求。

圖5 視距包絡圖

圖6 橫凈距變化圖

表1 DXF文件格式
在進行數據計算處理時,通過程序我們可以計算道路中心線、視點位置線、車行道邊緣線等位置坐標,然后繪制視距包絡線坐標及最大橫凈距并輸出至DXF文件,DXF具體格式如表1所示。輸出的DXF文件可通過CAD軟件進行參照及編輯,與道路設計軟件結合使用,使道路設計者對行車視距有更加形象的認識,為道路設計者提供設計依據支撐,以便提出更加有效的處理措施。
通過對道路中心線、視點位置及車行道邊緣線坐標公式的優化研究,得到車輛準確的行駛軌跡,進而求得車輛的行車視距,提出視距包絡線及橫凈距的計算方法。考慮到上述運算量較大,還提出通過程序進行處理的方法,運用計算程序進行批量運算,計算出更加準確的行車視距,繪制視距包絡圖,求得最大橫凈距值,輸出視距包絡圖的DXF文件,使設計者對行車視距有更加形象的認識,為公路設計及安全評價提供更加詳實精確的視距設計參數,從而使設計者提出更加完善的設計方案,提高公路服務水平,消除安全隱患,減少交通事故,確保車輛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