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艷國 朱士濤

鄉風文明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美麗鄉村、魅力鄉村的重要標志。當前部分農村地區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情況,影響風清氣正的鄉村文化建設目標和鄉村社會健康持續發展。農村紅白理事會作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抓手,在推進基層治理規范化、移風易俗常態化、鄉村習俗文明化方面成效明顯,但也存在各種體制機制上的難點、堵點。當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需要從內部和外部、橫向和縱向等多維度發力,建設好農村紅白理事會,不斷增強其在鄉村治理中的有效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紅白喜事操辦過程中出現高價彩禮、厚葬薄養、鋪張浪費、人情攀比等不良社會風氣。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都要求對農村紅白喜事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有效治理。在這一背景下,農村紅白理事會作為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和推動力量的作用愈發凸顯。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農村紅白理事會的發展軌跡主要呈現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零星到普及,從邊緣到中心,并逐漸走向完善的過程。目前來看,在組織建制上,紅白理事會在行政村基本實現全覆蓋;在制度規范上,農村紅白理事會建立了初步制度規范;在體制機制上,不斷進行改革創新以更好發揮紅白理事會效能。從整體看,我國農村紅白理事會的工作,不論從組織建制到體制機制,還是從日常規范到創新轉型,都取得了顯著成績。這既體現出全國上下建設發展農村紅白理事會的熱忱,又顯示出其強大生命力和組織活力。
從實踐來看,農村紅白理事會在推進基層治理規范化、民間習俗文明化、移風易俗常態化等方面成效顯著,對于鄉村振興和農村治理現代化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政府部門和人民群眾高度認可。
推動政策落地,助力鄉村振興。紅白理事會以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為行動規范和依據,積極履行組織職責,有效推動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特別是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紅白理事會的工作基本上是圍繞著“鄉村振興”展開,鞏固鄉村發展成果,為鄉村振興積蓄發展力量。
促進政社溝通,推動多元共治。紅白理事會既是政策的實際執行者,也是村民訴求的反映者,它的存在使村莊擁有充分的自主權,可以在堅守國家政策法規前提下,根據自身情況的特殊性進行不斷調適。通過紅白理事會引導喪葬改革,既能顧及村民對底線傳統的堅守,又能有序推進公共性建設,有效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的關鍵堵點。
強化居民自治意識,提升自治水平。紅白理事會經過30多年的發展,實現了同村委會有效結合,給村民提供了廣闊舞臺和鍛煉機會,促進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格局的形成,在組織運行效率不斷提升的同時,村民組織的經驗方法也逐漸豐富。
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紅白理事會對各級有關婚喪習俗改革的方針、政策宣傳,能夠引導村民達成新的規范共識,推動形成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現代紅白喜事新風氣。同時,紅白理事會多由黨員、村組干部、村民代表、退休教師等組成,能夠有效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引導村民自覺抵制紅白喜事中的陳規陋習,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農村紅白理事會對于推動形成良好家風、文明鄉風、淳樸民風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參與鄉村治理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如紅白理事會自治能力有待提升,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激勵與監督機制有待完善等。建議從以下五個方面推進農村紅白理事會建設發展。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對農村紅白理事會的領導作用。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和引領作用。移風易俗是基層黨組織的重要工作,基層黨組織主要負責人要積極參與到紅白理事會之中,使村委會和紅白理事會在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與農民需求之間形成有效聯結。基層黨組織要不斷完善自身建設,用更嚴要求、更高標準規范黨員行為,發揮黨員在紅白喜事中模范帶頭作用。另一方面,要優化監督,抓好責任落實。黨組織要加大對黨員干部在紅白喜事中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違規違紀行為的監督力度。紅白理事會要以制度抓落實,層層把關堅守監督責任,推動鄉村文明再上新臺階。
不斷完善農村紅白理事會組織建設。自身建設是紅白理事會在鄉村治理中發揮作用大小的關鍵,只有不斷加強紅白理事會自身建設,才能跟上鄉村治理發展要求。一是要加強思想建設,提升服務意識。紅白理事會成員既要有服務精神,又要有大局意識和擔當奉獻精神,切實為群眾做好紅白喜事各種工作。二是要持續推進紅白理事會章程制定工作,做到按規范做事,照章程理事,杜絕隨心所欲辦事的情形出現。紅白理事會除了積極制定村民紅白喜事行為規范,更要不斷完善加強自身的制度建設。三是要加大紅白理事會成員業務能力培訓,通過完善崗前培訓、業務培訓,把農村紅白理事會變成一個學習型自治組織。
加大政府對農村紅白理事會的支持力度。一是制度上支持。政府部門要通過法律制度建設進一步規范農村紅白理事會的組織性質、組織架構、人員組成、組織運作、組織監督與激勵等問題,使組織運作有序化、規范化、科學化。二是物質上保障。移風易俗是一個難啃的硬骨頭,政府需要給予紅白理事會一定的活動經費和相應的工作補貼,保持其基本運作和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三是明確監管責任,建立長效監督機制。政府部門需要在構建長效監管機制上精準發力,構建起制度監督、媒體監督、群眾監督的監督體系,推動移風易俗工作持久有效開展。
不斷加強農村紅白理事會與其他社會組織的互動。紅白理事會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只有不斷加強與其他社會組織的互聯、互動與互通,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組織水平和業務能力。一是加強了解,建立對接機制。要科學評估自身問題與不足,對接相應的社會組織進行溝通協作。二是促進融合,建立協同推進機制。要強化與各類社會組織的合作,發揮各自優勢推進紅白喜事工作開展。三是關注長遠,建立雙贏機制。紅白理事會也要積極發掘自身潛能,為其他社會組織發光發熱。
不斷增加農村紅白理事會在基層治理中的權威性。紅白理事會的權威性體現在預判性、指導性、組織性、有序性、成效性等方面。根據權威性的特性與鄉村文化發展特點,農村紅白理事會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這一工作。在工作原則上,要善于傾聽民聲、了解民意,尊重村情民俗。在人員構成上,積極吸納鄉村精英加入紅白理事會。鄉村精英從類別上主要分為政治精英、經濟精英和文化精英。紅白理事會尤其需要醫生、教師、有威望的老人等文化精英加入到隊伍中來。在工作方法上,要按照“主動上門、提前介入、引導服務、跟蹤監督”的工作方式增強預判性。在制度建設上,要不斷強化自我監督與成效反饋,通過群眾反饋、自身調研等途徑檢查工作成效,逐步完善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